查看原文
其他

原《新闻联播》 主播逝世,这种病40—75岁最高发,中国人比美国人早得病20年!

2017-07-14 老年之声


据央视工作人员消息,曾主持过《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社会经纬》的著名节目主持人肖晓琳因肠癌不幸离世,终年55岁。



就在今年2月,肖晓琳还参加了“社会与法”频道的年会,并进行了退休演讲。


(央视工作人员朋友圈截图。据凤凰娱乐)


据中新网,其儿媳表示,肖晓琳于两周前去世,遗言是“要宣传,不要像我一样忽视健康。你们健康、长寿,我就在。感谢你们!



事实上,确如肖晓琳所言,

关于肠癌,

我们宣传得还不够!


杨德昌:中国台湾著名导演,因结肠癌于2007年6月29日在美国病逝,享年60岁。


陈鹭芸:女篮前国手,2015年12月因结肠癌去世,年仅38岁。


陈习娟:著名斯诺克球员丁俊晖的母亲,今年1月因直肠癌去世。


就连我们熟悉的棋圣聂卫平也是直肠癌患者,好在2013年动了直肠癌手术,康复得很好。





中国人比美国人早得病20年!



中国结直肠癌症发病率不断攀升,平均发病年龄比西方人年轻20岁!


中国人结直肠癌平均发病年龄为48.3岁,而美国白人为69.8岁。这是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组长、中山大学前任副校长汪建平教授在2008年一次报告中指出的。


近几年,高发于老年人中的大肠癌,频频向中年人发起攻击,40-75岁已成为发病最集中的年龄段,30多岁的患者也并不少见。这一切源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往往吃得越好,越容易走入高危人群


临床数据显示,每年前来专业医院看“痔疮”的患者中,都会有几十例直肠癌、结肠癌患者。由于对肠癌缺乏认识和警惕,即使出现了不适症状也容易掉以轻心,还误认为是普通的肠胃问题,这直接导致病情延误,以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事实上,20年前,美国直肠癌的发病率曾经比我国还高,但是近20年来,美国直肠癌发病率每年下降达到3%,大肠癌的死亡率也逐年以近3%的比例下降。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肠癌的早期预防诊治


结直肠癌在临床上分为四期。早期的小腺瘤症状不明显一经发现,完全可以直接切除,即使是I期的腺癌,只要发现及时,生存率也高达95%。但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经是晚期(II期、III期、IV期)了,IV期的5年生存率只有5%。


正如肖晓琳遗言所说,要重视,“不要像我一样忽视健康!”


三大早期症状一定注意


其实肠癌早期发现、治愈并不困难,尤其是直肠癌在癌症中恶性程度较弱,素有“早发现30天,多活30年”的说法。


既然早期发现肠癌如此重要,又有哪些信号会预警呢?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主任王元钊介绍说,肠癌早期信号虽然不明显,但是做个有心人也能注意到。


首先,排便次数减少或增多,尤其是短时间内比平时明显变化的更要注意;


其次,大便变细、带血,特别是那种暗红色或鲜红色的血液与大便相混合,或包裹于大便表面,便中带有黏液,有排便不尽感或有与排便相关的腹痛等;


最后是不明原因的消瘦或贫血


如果发现上述症状,要及时进行肠镜检查,明确原因。


肠癌的高危人群


肥胖、40岁以上的男性

患大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的人

家中有亲人患大肠癌的人


这些人30岁后应每隔3~5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注意:50岁后,没病也该查!


  • 没有家族史和肠病史的人,从50岁开始应当每5年做一次肠镜并保持每年进行大便隐血的检查;


  • 有肠病史或者家族史的人,每3~5年就要进行一次肠镜检查,以警惕肠癌的发生。


  • 结直肠癌患者的直系亲属,应注意观察有无排便习惯和排便性状的改变,观察是否出现便秘、大便次数增多、脓血便以及腹痛、腹胀或肠梗阻等表现。如出现以上症状,应尽快到医院检查。




防治肠癌,做好“两加一减”


预防大肠癌首要方法,

就是改变错误的饮食习惯!


一减:减少摄入高动物蛋白、高脂肪的食品,减少食用精粮,减少腌制、烟熏类食物,控制烟酒,控制体重。


王元钊介绍说,结直肠癌发病率的上升与饮食中脂肪增加有关。高脂肪饮食可以引起大便中胆酸代谢产物(去氧胆酸与石胆酸)、胆固醇代谢产物(类固醇与类固酮),以及细菌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增加,这些或是致癌物或是促癌物,都可能导致结直肠癌。所以,脂肪饮食过量,与结直肠癌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二加:增加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适量多食用粗粮。

增加运动量。建议每周3次30分钟以上运动。


研究发现,运动可以显著降低肠癌危险,可以使容易癌变的肠道息肉减少1/3。


每周进行3次以上的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有助于促进免疫系统健康、减少肠道炎症,癌症危险自然会大大下降。




这两个坏习惯一定要改:

1. 一坐就一天

2. 长期吃快餐



务必管住自己的嘴,注意作息,将健康放在首位!转给朋友们看看,大家都要警惕!



为您 推荐


文章综合来源:健康时报(2016年11月11日《发现大肠癌主要靠筛查》等)、光明网、南京晨报、澎湃新闻网等

图片源自互联网综合

编辑:白晨 // 责编:李雨楠 // 监制:曹畅


版权声明:本文已注明来源,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敬请及时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