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奖是如何炼成的 | 彭博:我身边的那些改变世界的复旦人(附视频)
彭博,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光学专业2016级硕士生。2016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光信息科学专业,免试直升本校研究生,师从张浩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新材料。2016年至今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12篇,累计影响因子64.888。3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封面文章,3篇封底文章。获得复旦大学(本科)毕业生之星、复旦大学(研究生)优秀学生标兵、美国百人会英才奖。
在12月12日的奖学金典礼上,彭博作为获奖学生代表发言,他给我们分享了关于“改变世界”的几个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彭博代表获奖学生发言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嘉宾、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光科学与工程系的2016级硕士研究生彭博。很荣幸能够和在座的各位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作为一名研究生,从去年到现在,我共发表了第一作者SCI论文12篇,累计的影响因子64.888,其中有三篇ESI高被引论文,入选我所在学科领域里最优秀的前1%。对我而言,科研是一项引领时尚的事业,我可以通过这项事业去探索未来的不同可能性,并有可能改变世界,有可能造福全球更多的人口。
2016.3@复旦 望道中期答辩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十天前,当时我去北京接受美国百人会颁发的英才奖。百人会是由建筑师贝聿铭、钢琴家马友友等美籍华人中的杰出人物组成的团体。百人会英才奖的设立是为了表彰那些在社会公益、创新创业和中美交流中展现领导才能的年轻人。
当时为我颁奖的,是百人会的创始人杨雪兰女士。当杨女士走到我跟前,突然对我说,“你是复旦大学的吗?我的妈妈也是复旦的,而且还是复旦的第一位女学生。”我当时非常的激动,一方面是因为我刚进复旦的时候就听说过严幼韵女士的流风遗韵,另一方面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在一群陌生人中,能和一个复二代萍水相逢。所以颁奖典礼一结束,我就给杨女士写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Your mother remains a legend of Fudan. Her inscription for our university – 谦诚厚爱, still inspires us for the better. 杨女士收到这张纸条也非常感动,因为当时我们的焦扬书记就是通过联系她,来请严幼韵校友为2017届的毕业生题写寄语,而“谦诚厚爱”四个字,就是严幼韵校友去世前送给复旦最后的礼物。
在严幼韵校友的传奇一生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日本人占领菲律宾后,她的外交官丈夫遇害,她带着儿女和其他遇害外交官的妻儿,挤在一间房里,即使维持生计已经非常艰难,家中却钢琴声不缀。严幼韵校友的豁达也深深的影响了她的女儿,后来,她的女儿作为一个华裔女性,在白人男性主导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步步打拼,成为副总裁,后来创办了百人会,致力于中美交流。
如果我们觉得改变世界很难、甚至连改变身边的人都很难,至少我们可以像严幼韵校友那样改变家人,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忘带给他们快乐和希望,那么我们就是在改变世界。
严幼韵校友与复旦同岁,1905年当复旦刚刚被创办的时候,只有8间教室,那年这8间教室中的一小块书桌前,坐着陈寅恪。对于我个人而言,陈寅恪先生有着很特殊的意义。我的外公上大学时曾经跟着陈寅恪先生学习“元白诗证史”,我外公还在世的时候,经常跟我回忆陈寅恪先生上课时的样子:当时陈寅恪先生已经双目失明,每讲一句话,助手就把重点写在黑板上,每当需要查阅文献的时候,陈寅恪先生总是可以精确说出哪句话出自哪一本书第几卷的第几页第几行。
在我很小的时候,读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当读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那一段,想到的是陈寅恪先生半个世纪前写下这段句子的时候已经双目失明,但依旧拥有这样的气魄和格局:“夫三户亡秦之志,九章哀郢之辞,即发自当日之士大夫,犹应珍惜引申,以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其实在我进复旦之前并不知道陈寅恪先生是我们的校友,是后来我刚进复旦的时候,在校史馆里看到他的成绩单才知道,原来他也是复旦人。所以当我听到我们校歌里唱“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的时候,立刻就感受到我们复旦的底蕴,感受到我们独立自由的气质经过代代传承,从我们进校门第一天起就已经深深烙印在我们心里。
后来当我在教务处做助管,帮助同学们去申请学术研究资助计划(FDUROP)课题的时候,看到过很多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课题研究。我记得当时有个同学的题目是关于解放前上海妓女的政治参与。当时我一看到这个题目,第一反应是这题目怎么有点难登大雅之堂,但是再一想,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讲的也是妓女参与政治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大学就应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我们需要高大上的研究,但也需要对其他群体、特别是底层群体都有关怀,所以我觉得他做了一个非常好的研究,因为这是在为底层发声,为淹没在历史中的群体发声。
可能很多人觉得学术研究离改变世界遥不可及,但其实当我们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的时候,我们就是在改变世界,我们就是在为万世开太平。
当然,并不是说要像严幼韵女士、像陈寅恪先生那样才能改变世界,其实那些改变世界的复旦人复旦事就发生在你我身边,发生在最点滴的小事上。我本科的时候住在南区,当时我的室友有一项让我非常佩服的天赋。不管是南食打饭的阿姨还是南区水果店的老板,他都能准确的叫出他们的名字,而且可以非常自如的和他们聊今天的生意如何、工作辛不辛苦。其实我非常羡慕我室友的这项技能,但是我个人性格比较内敛,所以确实学不来。但是我可以做到的是,见到打饭的阿姨喊一声阿姨好、说一声谢谢、在马路上看到他们会点头微笑。因为我知道,这些细小的举动,就是在影响身边的人,就是在改变世界。
我的导师也有一项我非常佩服的本领,就是不管我问他什么问题,不管是学术、生活、工作,不管是发邮件、发QQ、发微信,他都可以在三分钟之内回复我,而且非常耐心详尽地解答我的问题。说实话我一直很努力的跟导师学这项本领,所以不管是老师同学找我有工作科研上的事情、完全不认识的学弟学妹找我请教问题、或者找我帮忙,我只要看到都会第一时间回复,哪怕我可能手头很忙,我也会先告诉对方,我现在很忙,等有空再联系你。这是导师教给我的最重要的一课,我也努力在模仿导师,尊重每一个人,通过传递对周围人的尊重,去影响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去改变世界。
今天我说了很多复旦人如何改变世界的故事,那么我想分享的最后一个故事,是我们改变世界以后,世界会变得如何。对于我而言,我相信自己的研究有朝一日会改变世界、会塑造未来,比如热电材料可以用于新能源、拓扑材料可以用于量子计算,但是我时常会问自己,当世界被改变以后,它会变得更好吗?我的研究会让人们生活的更幸福、让世界更美好,还是反而会加剧不平等、甚至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这要求我走出象牙塔,去探索外面的世界,体验不断进取的人生。首先要知道世界本来的模样,然后才能把世界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自从我从事科研以来,每年都会去世界的尽头找一个遥远的地方,思考自己的科研成果是否可以让这些地方变得更美好。去年是墨西哥,今年是哈萨克斯坦。
中亚有很多斯坦,这个后缀源自于波斯语,意思是土地。在突厥语中,哈萨克的意思是漫游者。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这里是洒满阳光的广阔草原,是自由,是《罪与罚》中主人公流放的地方。美国人布热津斯基则把这片土地划入了“欧亚大陆的巴尔干”,因为这里见证了不同宗教、族群和政治势力的博弈。对于中国人而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三年前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地方。
哈萨克斯坦的首都阿斯塔纳是今年世博会的举办地,今年世博会的主题是“未来能源”。我收到意大利国家馆的邀请,去主题研讨会“我们共同的未来:能源、环境与发展”上展示我的科研成果,并作为唯一的中国人,在论文竞赛环节入选前五。
在这次旅行中,我始终都在思考,能否让我的成果造福更多的人,特别是沙漠、草原、山地这样欠发达地区的人口,他们有何诉求、他们希望世界变成什么样子、我的成果能否让他们从中受益。如果我有能力去改变世界,我会时刻拷问自己,被改变后的世界,是否是这些人希望变成的样子。
2017.7@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世博园 参观以“未来能源”为主题的2017年阿斯塔纳世博会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无论我们来自哪里,无论我们年龄多大,无论我们学习什么专业,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从今天,从这里,让我们开始改变世界。给身边人带来快乐、尊重每一个人、倾听来自不同角落的诉求,与此同时独立而不盲从——从今天开始,从这里起步,世界会因我们而变得更美好。
最后,附上复旦大学奖学金典礼风采展示片《作伴青春 播种梦想》
世界会因我们而变得更美好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519szbvva&width=500&height=375&auto=0
猜你想看:
国奖是如何炼成的 | 本硕博横跨三专业,爱画画的他背后还有怎样的故事?
国奖是如何炼成的 | 徐飞:每时每刻都像在和科研谈恋爱
国奖是如何炼成的 | 钱鹏:越过文理学科间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