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新时代,奋斗在基层 | 申宸:从一个“虹桥”到另一个“虹桥”
“拥抱新时代,奋斗在基层”——2018届基层就业毕业生出征仪式于6月15日8:30在光华楼东辅楼102举行,部分省(区、市)组织部代表、选调生校友参与活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届博士研究生、湖南省选调生申宸作为优秀代表发言。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说了些什么吧!
大家好!我是2006级软件学院本科生,2017届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申宸,毕业之后成为了湖南省定向选调生的一员,目前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廖家桥镇进行锻炼,主要负责全镇的危房改造和土地增减挂钩的工作。上海的高铁站是虹桥站,而凤凰古城最核心的地标也叫“虹桥”,去年七月,我从虹桥火车站离开上海,一年之后,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回到母校,就我从一个“虹桥”到另一个“虹桥”,作为选调生的一个体会与大家进行分享。
进行土地增减挂钩测量
先讲个小故事,我们乡镇最近有个古村落要进行封闭改造,需要动员里面的老百姓搬迁安置,上上个周末,负责这个项目的人大主席入户做工作的过程中,因为下雨路滑,加上心情急迫,直接摔了一跤,手臂被划了道口子,伤口大概有3到4厘米深,晚上的时候我们同事去病房看他,我说:“嫂子怎么不在?”我们主席说“不敢告诉她,只说这两天加班就不回去了。”“那吃饭怎么办?”“幸好受伤的是左手,还能用右手点外卖。”而就在受伤前几天的5月20日,他还发了一条朋友圈:“新换的空调位置,新换的冰箱位置以及给我买的新的衣服,这些本应是家中男人做的事,她却一肩扛起来了。短短几年我把她逼成了一个女汉子,欠你一句道歉,在5月20日的最后一个小时说一句520”。说这个故事,是想让大家对基层公务员的辛苦有所感受,也想让大家对基层工作的强度有所预期。我不知道大家对于基层,对于公务员这个行业的想象是怎样的,从我自己而言,到了乡镇之后,我发现乡镇比我想象的更苦,乡镇干部比我想象的更忙,乡镇收入比我想象的更少,但大家也别被我说的吓跑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乡镇工作也比我想象的更丰富,乡镇锻炼也比我想象的更充实,乡镇生活也比我想象的更快乐。
进行危房鉴定
工作一年来,我也有几点很深刻的体会:
一是既要“接地气”,也要“搭天线”。“接地气”,是说我们要多走多看,读无字书,进百家门,行万里路,要学会群众语言,掌握实际情况,而“搭天线”,是说大家不能只是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要主动去了解大政方针,提升理论素养,陶冶高尚情操。
二是既要做“小学生”,也不能忘了自己是“大学生”。做“小学生”,是说我们作为初出茅庐的“新人”,要虚心向同事请教,向群众学习,掌握基层工作方法,了解农业农村规律,不能忘了自己是“大学生”,是说大家在工作的同时也要多观察,要结合专业,发挥优势,在实践的基础上思考自己能不能为工作的进步做些什么。
三是既要想“怎么办”,也要想“为什么”。基层工作就像做证明题,工作任务没有推三阻四的余地,只能想方设法加以完成,但在执行政策的同时,我们也要尝试去理解政策出台的背景、逻辑、目标和路径,这种思考将能帮助我们从更为宏观和全面的角度去把握政策,为我们以后的成长进步打下坚实基础。
四是既要“打成一片”,也要守住“初心”。“打成一片”是要与同事融洽相处,要融入基层工作的逻辑和节奏,但“打成一片”不是照单全收,在融入基层的人和事的同时我们也要有独立判断,守住赤子初心,这个初心,就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理想,就是对民情冷暖的关心,就是干事创业的决心,就是律己修身的自期。
给政府全体干部上党课
最后要感谢母校,从06年到17年,加上在宁夏支教的一年,我在复旦园度过了最美好的十一年时光,母校造就了我的底色,塑造了我的三观,一直到现在,我用的都是学校的校名笔记本作日记本,为的就是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辜负母校的培养,不要影响复旦的声名,感恩母校,祝福母校!也要代表我们在全国各地的全体选调生同仁,感谢各级组织部门的青睐,得益于组织部门的精心设计与培养,我们才能有更宽松的成长环境,更优越的成长条件,我们也会锐意进取,扎实干事,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组织的关心厚爱。
李登辉老校长曾经说,“服务、牺牲、团结,这是复旦的精神,也是你们的责任”,今天,又会有一批新的复旦人离开校园,今天,又会有一批新的复旦人投身基层,投身理想,担起服务国家、团结大众的责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各位复旦人,我们一起,加油!
猜你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