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 |【手捏戏文,赋泥土以生命】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南仙
关注:老刘的心灵鸡汤,每天都能收到这样的好文章!
说起无锡文化的代表形象嘛
无锡人第一个想到的就应该是他们啦!
没错,惠山泥人大阿福!
想知道阿福在无锡多有名?
你就去数一数无锡电视台有几个阿福吧!
大阿福,小阿福,小小阿福……
来无锡旅游的朋友喜欢带上一对阿福阿喜回到自己的家乡,把来自无锡的福气喜气也带回家去。据说不少外地朋友在别人家中一见到阿福的泥塑马上就能认出:这是从无锡买的吧!——阿福啊,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实,无锡惠山泥人可远不止阿福这么一个家喻户晓的形象,锡剧、京剧、昆曲等戏曲中的戏文形象都大量出现在泥人作品中,在惠山泥人工匠的手下她们一个个栩栩如生,仿佛把人们带进了锣鼓喧嚣的戏园子和粉墨登场的剧情中。
怎么样?很精美吧!这些作品,都出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山泥人代表性传承人”——王南仙之手。
王南仙无锡市人,上世纪50年代,毕业于江苏省惠山泥塑彩绘训练班,后随陈毓秀学习彩绘工艺,1983年又进入无锡轻工业学院深造。从艺40多年来,她在无锡惠山彩塑设计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表现戏曲人物的手捏戏文彩塑技法,对人物面相的描绘精致传神。她长期与喻湘涟合作,一塑一彩相得益彰。作品风格简洁明快,洗练清丽。说起泥人上色的技巧,王南仙捧出了自己的宝贝作品,为我们一一讲解:
这组作品,来自著名的昆曲《十五贯》中娄阿鼠测字选段。猥琐的娄阿鼠是贯穿全剧的第一大反派。他的面部塑造可是个精细活,你们看:
手捏戏文中对丑角的面部彩绘依循昆曲丑行演员的面部化妆谱式——俗称“豆腐块”。王南仙在泥坯人物面部两眼角间和鼻梁上涂丑白,以花青初勾双眉、眼眶、丑纹,再以淡墨复勾屑眼、丑纹,最后黑色点晴。王南仙将昆丑泥坯面部的丑白绘以象征性的动物图案,揭示人物性格特点。这组作品中,娄阿鼠鼻梁上的老鼠,就是他的标志啦。不要小看了一个丑角的面部啊,角丑活儿不丑,就那两道鼠须,每道都要画上几十笔呢!而一共没有指甲大的泥人脸上,要清楚画出一只老鼠,让观者一目了然,那真是功夫活啊!
在这里送上黑白电影版和戏曲定妆版《十五贯》的角色照片,看看,王南仙的作品,是不是特别的传神呢?
下一组作品来自于锡剧经典名段《珍珠塔》。这出戏对于许多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这正是表姐翠娥假托点心,将珍珠塔暗赠与方卿的著名场景。细细看下这旦角的眉眼和头上的花饰:
因为手捏戏文大都呈现的是南方戏剧中的人物,所以惠山泥塑的着色讲究素净恬美,旦角要带有江南女子的韵味。王南仙为旦角上起色时多以白色笔尖略蘸粉红色晕笔,从眉下画面颊。舞台上旦行演员面部化妆颜色轻重根据剧中人物的身份、年龄而定,一般少女较重,中年妇女次之,老年人则较丹。王南仙在为戏文人物上肤色时也注意到这一点,如调和朱及白色在泥坯脸部打底表现少女肤色,调和赭石色、白色表现老旦肤色。这一出《珍珠塔》中,翠娥的肤色就显得白里透红,更把那背着母亲赠与心上人珍珠塔的慌张与羞涩表现得生动无比。而那一头比米粒还要小的头饰也是分别用泥制作好后,一点一点镶嵌上去的。
是不是已经觉得很精细啦?请继续往下看:
大圣归来!!!
那栩栩如生的面孔!
每一个细节都百分百还原的龙袍,看着是不是有一种这真的就是纺织物的错觉呢?
这么精细的手法,得要多高的天赋才能达到呢?
王南仙老师的答案却是,这些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都来自于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学苦练和潜心琢磨。刚开始,每天都要练上十几个小时,累得手都抬不起来,后来,渐渐地摸出了点门道,这才能够接触作品。直到现在,王南仙还经常在纸上练习着各种线条花纹的画法。
成功需要天分,但王南仙的成功更让我们看到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她的作品先后被中国工艺美术馆、南京博物院、中国民间美术馆收藏,还多次入选国内外各级工艺美术展览,曾获北京国际博览会银奖、江苏省轻工厅新产品一等奖、无锡中国人寿杯工艺美术世纪精品展金奖。代表作有“团阿福”、“京剧脸谱”、“五虎将”等。1996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总会授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如今的王南仙,已经退休多年,但还坚持泥人创作,同时,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无锡惠山泥人文化的传承上,在她的精心培养下,年轻一代惠山泥人技艺的传承者也在悄然成长。每每弟子来看望,都是她最开心的时候。
就在采访的最后,我们希望王南仙能够给我们录上一句“我是王南仙,我是无锡惠山泥人一只鼎!”的时候,她却婉拒了我们。老人家说:
我们都是手艺人,是惠山泥人养活了我们,是惠山泥人带着无锡的文化走向全国全世界的。
来源: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精华场景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