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揭秘“双性人”真实生活:上身女人下身男人,为避险独居深山40年

关注:老刘的心灵鸡汤,每天都能收到这样的好文章!


夜晚,一处年久失修的木质房子里,女主人伴着昏黄的灯光,仔细看着镜中的自己。

她叫阿华,在被人们广泛关注之前,已经独自生活四十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座乡村小屋中度过的。

镜子中的阿华肤色黝黑,头发随意地扎着,厚嘴唇伴着轻微的龅牙,让她笑起来善良又朴实。无论任何人看到阿华,也只会认为她是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没有什么特别的。

而多年来,阿华一直有一个不会轻易告诉外人的秘密,也是她内心深处最大的隐痛——她是一个“双性人”。

阿华从出生就拥有男女两套生殖器官,外表她跟女性没什么不同,没有男性的喉结和体毛,只有下身的异常,让她从小到大都难以启齿。

这些年阿华都经历过什么?“双性人”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备受冷眼的童年

1974年,江西南昌,阿华出生于一个农村家庭,在那个还相对保守的年代,这个叫后库的小村庄亦是如此,村民们在思想上还很难接受“双性人”的存在。

阿华出生不久后,家人们很快就发现了她的异常,愁云笼罩了这个本不富裕的农村家庭。

阿华的父母很难理解,为什么这个孩子会有两种生殖器官,即有男孩子的,也有女孩子的,究竟应该算是男孩还是女孩呢?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年幼的阿华还不知道自己今后会面临什么样的困境,如果没有特殊的身体状况,想必她的童年可以继续无忧无虑下去。

直到1979年,阿华四五岁时,父母才带她去看了医生,当地一家医院经过检查,给了父母一个治疗方案,可以通过手术选择性别,阿华可以成为哥哥那样的男生,也可以成为一个女孩。



命运的分岔路上,决定阿华人生的不仅是性别的选择题,还有手术费带来的压力。

医生告诉她的父母,做男孩的手术需要1000元,做女孩的是500元。无论是1000还是500,对于她的家庭,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当时,阿华的奶奶还健在,比起多一个孙女,奶奶显然更希望添一个孙子,在她传统的思想里,这是不用犹豫的事情。

而阿华的父亲并不急于为孩子做手术,因为阿华上面还有一个哥哥,这个家庭已经有了儿子,因此对于为阿华筹备手术费用,父亲表现得并不积极。

事情暂时搁置了,而正如俗话所说“麻绳专挑细处断”,没过多久,最关心阿华的妈妈和奶奶相继去世,父亲就更没有意愿为阿华做手术了,似乎也不关心阿华长大后要如何自处、如何生存。

于是,阿华最终没等到做手术,她成了乡间小路上一株小草,顽强而又无人关注地成长着。

去医院不久后,阿华的隐疾渐渐地在村子里传开,人们在背后谈论她的“怪病”,在那个村民思想较为封闭的年代,对于特殊群体的包容度是远远不够的。

年幼的阿华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她只知道自己和其他小伙伴不一样,因为这种“不一样”,她被迫承受同龄人的恶意。



比如,好好地走在路上,会突然冲上一群孩子,要扒开她的裤子看看。再比如,被人喊“二刈子”,这个词是一种方言,形容一个人男不男女不女。

村里人的风言风语,孩童们无知的恶意,都带给阿华深深的痛苦,构成了贯穿一生的自卑底色。

阿华的童年是灰暗的,少有的一抹亮色就是母亲了。由于母亲早逝,阿华对于母亲的样子是模糊的,但她每年清明,都会去母亲的墓前祭拜,还会轻声与母亲对话,最常说的就是让母亲放心,自己治好病,结婚生娃后,会给母亲烧更多钱。

母亲给了阿华些许慰藉,阿华也希望母亲在天之灵能对她放心。



无疾而终的爱情

1984年左右,阿华上小学三年级,她的家庭状况频频,父亲远走他乡,与外地女人共同生活,哥哥坐了牢,这个家再也没有人可以照顾阿华。

或许是失去家人的照顾,或许是想回避周围小伙伴的作弄,阿华就此辍学回家,那间小小的堂屋就是她的全部世界。

自此以后,阿华学会独自面对生活,也渐渐习惯了一个人的世界,只有住在附近的大伯,会偶尔照顾一下这个命运多舛的侄女。



随着时间的流逝,阿华已经步入而立之年,这座木质堂屋愈发显得破旧,斑驳的墙上原本挂着两个石英钟,这两个钟也渐渐地不再使用,成为一个单纯的挂件,就像阿华的生活状态一样,别的同龄人读书、结婚、生子,而阿华近乎停摆的人生中,时间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岁月没有改变的是阿华从小到大的顽强,她可以一个人解决生活中大部分的问题,从小时候起,阿华就自己洗衣做饭,还能下地种田,阿华力气很大,不比一个男子差。

阿华还很擅长机械维修,灯泡坏了自己修,甚至连家里的电线都是她亲手布置的。细致的针线活也不在话下,家里需要缝缝补补的时候,阿华也能够做得很细腻。



阿华对于手术治疗一直心存希望,为了生活以及手术费,她走出家乡,前往多个城市打工赚钱。

由于特殊的身体情况,阿华的打工多有不便,她不敢和工友一起上厕所、洗澡,她不想让自己的隐秘暴露在人前。

因此她一直封闭自己,也不怎么敢交朋友,打工也总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而中断,每次打工都没能持续很久。

2011年,阿华37岁,她跟随一个亲戚前往建筑工地,即便阿华力气很大,老板仍然不太愿意要一个女性在工地工作,在老板的建议下,阿华最终选择放弃女性打扮,被迫装作一个男人。



然而,其他的工友并不知道实情,他们和阿华住在一起,常常光着膀子,甚至无所顾忌地暴露私处,阿华的内心一直坚定地认为自己是一个女人,这一幕幕让她感到非常难堪。

这份工作仅维持了不到两个月,阿华就再难以忍受,她慌忙地逃回老家,那间小堂屋就是阿华的避风港。

阿华的打工经历大多伴随着种种不适,唯有一段经历让她终身难忘,回忆起来既有甜蜜,又有苦涩。

2012年,阿华在餐馆当服务员的时候,邂逅了自己的爱情,那个男人叫阿东,与阿华一起打工,他们在日常相处中,像一对寻常情侣一样走到了一起。

阿东很关照阿华,给了她不一样的温暖,他会记住阿华的喜好,买很多她喜欢吃的苹果,还会给阿华买衣服,每当想起这些过往,阿华的脸上就充满柔情。

可是身体的缺陷、内心的自卑是横隔在两人之间的一堵高墙,即便是带给她温暖的阿东,阿华也难以启齿自己的隐秘,她不敢让阿东知道自己是“双性人”。

阿华最终也没能越过这堵高墙,随着感情的发展,她曾去阿东家里拜访,晚上没有与阿东同睡,只和他的妹妹一起睡,直到二人分开,她也没让阿东知晓自己的秘密。

这段爱情还是没能修成正果,阿华对此不无遗憾,在期盼手术的日子里,也曾多次暗暗对自己说,等将来做好手术,要回头去找阿东。



众所瞩目的希望

2014年,一家媒体率先报道了阿华的故事后,阿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人们普遍很同情她,随后又有多家媒体采访她,阿华的事迹被进一步传播开来。

这些年来,阿华从不怀疑自己的女性身份,她最喜欢的颜色是大红色,偏爱种种“女人味”的穿搭,每当进城办事,她总要穿上高跟鞋,当她踩上高跟鞋走在路上,会觉得气质更好,心里也很愉快。

阿华很爱美,有时骑车在路上看到漂亮的广告牌,阿华会忍不住停下来细细地看,她还买过几张明星的海报,贴在家里的墙上。



生活带给她痛苦,但她从未放弃过生活,也一直向往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阿华一直勤俭节约,只为能多攒点钱早日做手术。

当阿华的故事有了热度后,很多人表示愿意帮助他,这也让阿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一家整形医院表示愿意帮助阿华进行手术,当时的治疗情况还是让阿华充满希望的。医院给阿华做了三期手术,还帮助她调整了面部,让阿华整体更有“女人味”。

媒体还曾带着院方医生前往阿华的老家复诊,令众人感到欣慰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对于特殊群体更加包容和关怀,这个小村庄也有了变化,人们不再像多年前那样排斥阿华,村民们不再把她当做异类,而是给了她更多的理解。



一位大姐就表示,阿华40多年的人生实在是不容易,苦了太久了,如今作为邻居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还有一些人致电媒体想要认识阿华,称阿华的朴实善良打动了自己,想要与她做朋友。

备受瞩目的阿华,各个方面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多年过去了,阿华过得如何了呢?后来的她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了吗?



成为母亲的喜悦

2018年,阿华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她梳着长头发、齐刘海,穿着粉色棉服,脸上挂着憨厚朴实的笑容,岁月在她身上留下痕迹,但又似乎什么也没变。

阿华说,当年那场整形手术最终并未完成,原因是医生说她的血小板太低,不适宜做手术,一旦手术可能会面临较高的风险。

手术失败后,阿华继续打零工维持生活,因为常年外出打工,老家的老房子愈发破旧,已经有些倒塌了,阿华还要攒钱修房子。


阿华还回到当初给她做手术的医院,虽然人事都有了很大的变动,当初的人已经找不到了,阿华要到了出院材料,凭着材料她将自己户口本、身份证上的性别改为了女性,法律层面上,阿华有了正式的女性身份。

改了身份证后,她想以一个普通女性的身份重新开始,为此还扔掉了以前的一些男式服装。

阿华的另一喜事是成为了一个“母亲”,阿华很想有个孩子,这样等她老了之后也能有个陪伴,成为母亲也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



2018年8月,阿华看到了希望。父亲远亲的一个熟人养不起儿子,妻子又是残疾人,就想让阿华代为抚养自己的孩子。

阿华当然是乐意的,她看着这个小小的婴儿时,就喜欢得不得了,娃娃冲她笑,阿华也满心欢喜,以后就有人管她叫“妈妈”了,她对这个孩子倾注了很多的爱,村里人都说阿华把孩子照顾得很细致。

养育孩子过程中,也面临了种种困难,首先就是孩子的户口问题。由于没有走领养手续,阿华养育的这个孩子没有领养证,因此也就存在落户难、办不了医保卡的问题。

婴幼儿抵抗力很弱,加上喝奶粉长大,很容易生病,阿华每次带孩子看病,没有医保卡就意味着要花更多的钱,这让本不富裕的阿华倍感压力。



为了能把孩子的户口办下来,阿华咨询过民政部门,工作人员耐心地解释,她的情况符合收养条件。

办户口需要送养方和收养方提供一些必要的材料,材料齐全,走完手续,阿华的孩子就可以落户了。

听到这些的阿华内心稍稍安稳了一些,可是当她来到孩子的生父母家商量办领养手续时,却只能失望而归。

原来,孩子的生父已经年逾七十,生母患有精神疾病,二人因为种种原因并未领结婚证,生父觉得自己年纪很大了,也不太想去办证。

因为材料不全,办户口的事情只好暂时搁置了.阿华仍然要面临经济压力,但她对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她想要多赚钱给孩子念书,抚养孩子长大成人。



2022年,阿华已经48岁了,她还在努力地生活,比从前更有希望、更有干劲,她将外出打工赚的钱一点点攒起来,看着孩子慢慢地长大,她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


如今,孩子已经四五岁了,常常奶声奶气地喊“妈妈”,阿华的内心无比欣慰,几十年来,她一直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如今的她也有了母亲的身份。

有时,阿华会带着孩子去买东西、散步,每当别人问起,她会大方而又骄傲地说,这是自己的儿子。



孩子就是阿华生活的动力与希望,阿华去母亲墓前时,会与母亲聊聊孩子的近况,她对母亲说,希望妈妈能保佑她的孩子身体健康。

“双性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饱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阿华就代表了无数生活在隐蔽角落的特殊人群.她的身上,既有痛苦挣扎的痕迹,也有不甘于命运的顽强,如今阿华终于苦尽甘来,作为一个母亲拥有了自己的小家。



总结
作为一个身体情况特殊的女性,阿华经历过太多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但她从来没有放弃过好好生活,一直勇敢而又顽强地走在人生的道路上。

每一个积极生活的人都值得尊敬,祝福阿华过得越来越好,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推 荐 阅 读: 

...............................................................

  12月你好!相约美好,彼此安康!

  人生清欢是看淡。早安吉祥!

  宛如仙境,养眼养心!

  有趣的聊天表情图片,送给朋友们!

  每天第一声问候,送给您最美的祝福。早安吉祥!

  多变的是天气,不变的是友情。祝您冬日安康!

  愿您新的一天开心快乐,万事如意!

  早安!愿幸福和快乐伴随着你

  一针见血,精辟透彻

  高清3D(立体)美景,美极了

...............................................................

|老刘的心灵鸡汤
 
2385 期

 公众号:xinlingjitangliu  识别图中二维码,一键关注。

...............................................................

  声明    图文编辑综合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如有侵权告知立删!

...............................................................

...............................................................

点击“阅读原文”欣赏《更多精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