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高凯:打开诗歌奥秘的“金钥匙”,就在这本书中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请输入标题 bcdef
诗歌是最接近人类心灵的文学。如何掌握诗歌的密码,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一直是中国诗学的一个难题。古诗如此,新诗亦然。令人欣喜的是,泊来的中国新诗终于在其落地生根百年之际有了一把能够找到其内在秘密的金钥匙——这就是王宜振先生所著的《现代诗歌教育普及读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11)。这部由100所中小学校长联合推荐出版的诗歌教材,为广大在校的青少年——诗歌最纯真最亲密也最忠实的读者解析自由体诗歌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指南。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报纸原文:《一把打开诗歌奥秘的金钥匙》
作者:甘肃省文学院 高凯
这部堪称“百年中国新诗教材第一部”的《现代诗歌教育普及读本》,全书由九章组成,依次是:什么是诗歌、为什么要读诗、诗歌的审美视点、诗歌的分类、诗歌的想象力、抒情诗的艺术媒介及其特征、抒情诗的创作、诗歌的鉴赏和诗歌的风格。这个科学的板书,似乎构成了一个复制金钥匙的模胚,拥有一串艺术的密码,从而直指现代诗歌的奥秘之处。
《现代诗歌教育普及读本》
首先,该书所秉持的诗歌教育理念值得肯定。中国传统诗歌文化的精义就是诗教。因为潜移默化、陶冶性情,所以诗可育人,所以“诗可治国”。这一点,卷首绪论就开宗明义。中国有着几千年的诗教传统。一部《诗经》,一卷《唐诗三百首》,不知哺育了多少人!比如,“游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线”,教我们认识母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教我们认识友情;“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我们认识劳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教我们认识世界……诗可治国,也能救国。比如诗人田间三十年代写的《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就是一首救国诗: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这就是奴隶!”
我们无意希望今天的孩子们将来都去打仗,但必须让孩子们知道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
诗教既是德育,又是美育。随着包括诗歌在内的国学热的到来,诗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实,当下时兴的音乐胎教就是诗教。这是因为,音乐与诗歌同根,胎儿听见了音乐,离诗歌就不会远了。因为生发于心灵,旧体诗和新诗都承载了我们民族的历史记忆、审美情感和文化精神,体现了民族的向上向善之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现代诗歌教育普及读本》的成功之处在于,精准地把握了诗歌原理,精辟地对现代诗歌进行了内在的解析。诗无达诂。条条框框的旧体诗如此,“自由散漫”的新诗更是如此。
百年中国新诗就曾经遭遇过一次“读不懂”而被挞伐的尴尬境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新时期文学复兴之际,浴火重生的新诗所遭遇的非难至今令人记忆犹新。顾城那首只有两句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是关于一个时代再也明白不过的心灵旁白和诗歌注释,却也让许多人“费解”了很长时间。也难怪,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使诗教空前缺失,而平时又不屑于读诗的那些人,焉能读懂文学巅峰上的诗歌?诗歌艺术毕竟是心灵的律动,读诗犹如读诗人的“心事”,当然不容易捉摸。太容易懂的诗肯定就不是好诗了。
现代诗歌之所以难解,就是因为行为自由,没有固定的格式;因为没有固定的格式,所以结构复杂;因为结构复杂,所以奥义难解。但是,不论什么格式的优秀诗歌都是有一定原理的艺术,并非不可解,捉摸不透,即使是那些“谜语”一样的所谓“朦胧诗”,也是既有“谜面”又有“谜底”的,只不过要看你是不是一个接受过诗歌教育的有资格读诗的人。
在作者看来,“诗是什么”和“什么是诗”这个倒装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的确如此。对于读者,“诗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是诗”。但是,在知道“什么是诗”之前,必须先要知道“诗是什么”。这也不是一个绕口令,而是一个必须的角度转换问题。作者随后的策略是,从阐述诗歌的特性、立象、建构、修辞等入手,再切换到涉及诗歌元义、多义和歧义诸多方面的诗歌鉴赏频道,最后抵达诗歌的写作,透彻地回答了“诗是什么”这一核心命题。为了达到读本教材的作用,作者在每一个章节后面还精心地设置了一个作业单元——“思考与训练”,而布置的所有作业又紧扣相应的诗歌知识和相关的诗歌作品,用心可谓良苦也。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该著广泛地选读了中国现代诗歌的精品。该著的这一品质,当然来自于著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宽容的学术态度。披阅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因为作者有着广阔的阅读视野,采集来做例子的诗作几乎囊括了现代中国新诗的各个流派,所涉诗人遍布中国诗歌版图。作为一个有着现实主义主张和实践的诗人,著作者并未因自己的喜好而偏废,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而且,作者选读的诗歌都保持了一个不俗的标准,不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
说到底,《现代诗歌教育普及读本》只是在教我们认识诗歌、欣赏诗歌和怎么写诗,只是给了我们一把可能打开一个艺术世界的金钥匙,并不是教我们怎么去当一个诗人,但谁如果因此而成为一个诗人,那也是一件令该书的作者和大家都十分高兴的事情。不过,我在这里必须预先泼一盆冷水:诗人乃自然天成之材,不是什么学校都能培养出来的。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568期第8版,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社会科学报》新媒体平台
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关注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社会科学报官网:http://www.sheke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