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甄别人才,教你用“互联网+代表作”制度来搞定 | 社会科学报

刘益东 社会科学报 2019-12-12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今年4月,西湖大学正式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其未来的规划和发展备受全社会的关注与期待。根据最新的2018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国大陆17个大学的88个学科进入世界50强,和前年相比(7所),大学数量增加了143%。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推进人才评价和科研机制的改革是其中的关键环节。随着国家《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推出,高校应着力探索如何在人才评价机制中突破困境、激发活力,让真正的拔尖人才迎来春天。

原文:《用“互联网+代表作”制度甄别拔尖人才》

作者: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刘益东


当前,高层次人才日益受到重视,各地人才计划纷纷出台,但是如果入选者不是真正的拔尖人才,则不仅浪费钱财、破坏公平竞争,还会压制真正英才,得不偿失。因此,人才计划的关键是人才甄选。只有真正解决拔尖创新人才的甄选与创新环境问题,才可能摆脱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尴尬,才可能产生诺贝尔奖级的科学成就,才可能拥有原创理论和思想支撑的国际话语权。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强调人才分类评价、实施代表作制度、探索新型大学与科研组织方式,但是“以刊评文”“外刊优先”的情况却愈演愈烈,与正确评价拔尖人才的标准南辕北辙。目前我国拔尖人才奇缺,如不能破解这一僵局,则人才强国战略就难以落实。为此笔者做出分析与对策,分析人才评价改革的困境、提出“互联网+代表作”制度作为新型人才评价方式。

  


人才评价改革面临的困境:人才标准错位、国际刊物统治与“数数循环陷阱”   高层次人才计划效果显著,但也存在不足:入选者水平参差不齐、数量过多。主因是人才标准错位:误将“较好”当作“拔尖”。人才可分为合格、较好、优秀、杰出四等,优秀与杰出属于拔尖人才,可任学术带头人。“较好”标准是“以学历评人”“以刊评文”,但这不是“拔尖”的标准,就像顶尖大学的博士可保证其“较好”,是否“拔尖”则需看代表作。甄选方式也是看学历履历、“数数”(论文数和刊物等级国别、引用率、基金、头衔等),而以解决难题、做出突破和原创为己任的拔尖人才往往不符合这些条件,他们潜心研究,多年磨一剑,原创论文也未必发表在高影响因子的刊物上,获得诺贝尔科学奖和经济学奖的成果被名刊拒稿而发表在或直接发表在普通刊物上的例子很多。大学和学科排名也是靠“数数”,结果形成“数数循环”,入选者和引人单位各得其所,但对学术无益。大学引才“填表至上”,填表可为提升排名加分者就引进,否则就不要,引进后也要求在某些国际刊物上发表,这让拔尖人才无所适从。“数数循环陷阱”正在使我国深陷学术平庸的困境。

  


破解“数数循环困境”的关键是认清“以刊评文”和用基本科学指标(ESI,美国科技信息所推出的科研评价工具)排名对学术的损害。实际上,ESI只能大致衡量学科的平均水平而不能衡量学科水平,学科水平是由学术带头人等拔尖人才的前沿水平决定的,世界顶尖大学的学科平均水平与前沿水平都很高,掩盖了ESI缺陷,造成ESI排名合理的假象。当ESI用于评价平均水平较高但缺乏拔尖人才的学科时(如“清华计算机学科排名世界第一事件”),其缺陷才暴露出来。因此,用ESI进行大学和学科排名是错误的,用提升ESI排名来提升大学与学科的实力与水平更是错上加错,对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必须予以纠正。

  


实施“互联网+代表作”制度,公开展示突破性成果   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一流学科,有一流学者之谓也。大学与学科排名应以拥有拔尖人才数量为核心指标。拔尖人才应通过网上公开展示突破性成果及突破点四要素来显示其前沿地位,而不是各种头衔。“互联网+代表作”包括四点:1.拔尖人才在网上规范展示其代表作,代表作应是突破性成果;2.突破性成果的核心是突破点,就像创新性成果的核心是创新点,突破点用突破点四要素来规范体现,突破性贡献用一句话来概括;3.接受开放式评价,由同行专家、评价专家及相关专家组成评议组对网上展示的突破性成果及突破点四要素进行确认,同行专家挑颠覆性错误,查新、定级等由评价专家完成,同时接受网友质疑;4.突破点进入科学前沿图谱,直观显示其前沿定位及其来龙去脉,推送到文献综述之中并置顶,供盘点比较。突破点四要素包括:突破什么(学术定论/主流共识/思维定式/研究范式/现行做法/权宜之计/学术僵局等。突破其中之一或几个);怎么突破的(通过提出和解决什么问题实现突破的?突破的思路);突破的创见和结论;突破所开辟的新研究领域,这是突破的标志。突破点难以假冒,就像勉强做高难动作易露破绽一样。只要网上规范展示突破点四要素,可立竿见影甄别拔尖人才。

 

 

综上所述,“数数”评人才的做法行将改变,哪里率先实施“互联网+代表作”制度,哪里就在拔尖人才争夺中抢占先机。西湖大学等新型大学与科研机构,如在官网上展示其教授因做出突破而跃居学术前沿并以示该学科在国际上的前沿地位,通过公开实现公平公正,必将引领开放科学(Open Science)时代的新潮流。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06期第4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今日

关注

观点 | 引得孔雀“筑巢产卵”,人才竞争的规划必须跟上脚步

观点 | 跳出恶性竞争怪圈,“人才竞争”急不得……

观点 | 拥抱数字经济,全世界都在抢夺“人才”!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