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 |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什么是多元学制?

徐冬青 社会科学报 2019-12-11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是不充分不均衡与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对于教育而言,让每个人得到充分均衡的发展就成为首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随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颁布,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将进入新的转折时期。


原文 :《多元学制改革推动教育现代化》

作者 |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徐冬青

图片 | 网络


纵观我国近代教育发展历史,每当教育改革和发展处于转折时期,学制改革都是关键问题。改革开放40年,我们形成了足以支撑全民学习的基本学制框架,进行了多种学制改革实验。但总体上来说,我们对于学制改革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如何建设成一种弹性的、结构的、衔接的、旨于每个学习者的“学无止境”的基本学制,改变阻碍教育现代化的“各自为阵”“各管一段”和缺少衔接、缺少学习准备、缺少个性化选择的“学有止境”的状态,突破“让优秀学生止步”“让个性特长和兴趣停滞”的单一升学线路、简单评价的瓶颈问题,则应该提上议事日程。要在各个学校和学段之间,通过课程的充分选择实现个性化发展,通过不同学业水平测试,促使每个学生在不同学校之间形成成长序列,营造学习空间,释放充分的发展弹性和成长空间,鼓励每个学生充分发展兴趣特长。为此,让学制更有弹性进而释放多样化的成长空间和个性化的发展空间,改变我国当前学制存在的僵化、机械、割裂、齐步走的状态,充分均衡地发挥每个人的学习能量,向更加多元、更有弹性、多种结构、更多空间的“学无止境”的学制理想迈进,为建设“学无止境”的教育国度奠定学制大格局。



第一,延长学科标准释放成长空间。突破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之间的割裂局面,以建立K-12学科课程标准,以长程课程标准的方式,尽可能释放学科课程标准中给予学生成长的弹性空间。以多种分段方式,形成多元结构分段,学段标准具有弹性且给学生以成长的空间,实现学科标准向两头延伸。从目前按照学期概念的“学期分段”转向依照学生学习能力的基于学科逻辑的分段标准,通过测试标准细化,推迟分化时间,降低早期分化,形成只有不同水平的学生,而没有“差生”和“问题学生”。以课程标准的“长程设计、多次分级、阶段测试”的科学方式,为每个孩子和每个公民提供发展机会,为核心素养的养成提供长程标准和弹性空间。



第二,大胆推动多样化学制改革。纵观我国四十年的学制改革,包括缩短学制、九年一贯、五四学制实验以及大大小小包括十年制、初高中一体、十二年一贯制等,断断续续进行了不少学制改革实验。总体上来说,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学制改革实验以及学制改革内涵还没有得到应有的认识。为此,有关部门需要积极探索四年制高中实验、大学预科中学的实验、九年一贯制甚至十二年一贯制的实验,包括少量以缩短学制为特色的实验性学校:幼小衔接做好学习准备而不是幼儿园小学化;小初衔接避免因毕业而带来的发展滞缓效应;初高衔接避免为初中升学而把更多学时放在刷题上;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以及普职衔接的多种衔接机制的有机形成,真正实现让每个学习者的学习经验具有持续性。统一的学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基本学习秩序,保证基本学习水平,保证基本学习能力。但是,单一化学制不利于释放学生的天性,不利于具有多种发展可能和发展条件的学生进行多样化的选择。要真正实现每个学习者更加充分均衡的发展,不能没有适合每个人发展所需的弹性化的学制设计,不能没有依据多样化学制结构而建立的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和评价的学习制度设计。



第三,依靠大数据助推学制改革。学制改革非常复杂。因此,多样化的学制改革实验需要有与之配套的大数据支撑,做好评价反馈和跟踪研究。没有学习失败者,只有针对不同水平、不同学习可能、不同学习潜能的学习者的学制改革理念,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证据,需要有基于在证据基础上所形成的学业指导和生涯指导相匹配的系统建设。通过大数据平台,可以为不同学制实验提供不同的成长数据沉淀,有利于科学解释不同学制改革的利弊得失,相比以往的学制改革缺少强有力的成套数据支撑,大数据有利于为成长序列和成长空间提供判断依据,有利于形成多元学制发展的科学依据。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50期第4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相关文章

收藏:转型中的巴基斯坦新闻业与新闻教育 | 社会科学报

观点 | 家庭教育,可能是孩子心理问题的“罪魁祸首”

教育改革,我们都在期待什么? | 社会科学报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