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商者无域|家可传,业难守 · 娱乐教父邵逸夫的财富秘诀
前言
2014年开年,娱乐教父、慈善大家邵逸夫先生辞世,大家扼腕痛惜的同时很多人以为接下来也会掀起一股如同TVB剧中的争产风波,事实却非但如此。
一
一个创始,一个字头的诞生
他,活了107岁,是全球任期时间最长的上市公司CEO。他漫长的一生,历经清朝、北洋政府、民国、抗日、新政权建立、改革开放、香港回归、活成了一个标志。他,作为曾经的亚洲娱乐之王,拍了一千多部电影、电视剧,是香港成就“东方好莱坞”的奠基人;一手捧红了数以千计的明星,包括发哥、星爷、“四大天王”和一代一代的“港姐”。
他便是鼎鼎有名的娱乐教父、慈善大家
邵逸夫
1975年邵逸夫在香港成立邵氏基金,开始系统性大额捐赠世界各地的教育、医疗以及其他福利事业。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2年底,仅在中国内地,他已经累计捐款47.5亿港元,以“逸夫楼”命名的图书馆、教学楼等机构几乎遍及中国版图。
“邵氏出品,必属佳品”提到香港电影,邵氏集团是一个绝不能绕过的名字。邵氏电影公司称霸香江影坛20年,无论是武侠片、警匪片、黑帮片还是黄梅调、喜剧片,可以说你能想到的所有电影类型几乎都是邵氏开创的。
邵氏的崛起不仅改变了香港影坛,也影响了世界电影行业。时至今天,邵逸夫的风格仍深深烙刻在诸多电影之中。
从电影延续至电视,邵逸夫的成就越叠越多,身价也愈发丰厚;2006年,其所持的TVB股权市值超过100亿,加上地产等其他资产,邵逸夫总资产超越200亿港元。
二
“帝国”易主
1971年,邵氏兄弟随着香港股市热潮宣布上市,这也是港交所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其股价在1973年最高曾探至每股35港元。80年代,佳宁集团曾打算以每股75港元的价格收购邵氏,被邵逸夫拒绝。但金融危机爆发后,该公司业务受到影响,股票成交量持续低迷,2008年下半年股价下挫幅度超过60%。正当60年代香港电影发展得如日中天的时候,邵逸夫将投资目光投到电视产业。香港电视集团在1984年上市,并在1985年跻身恒生指数成分股。到了1988年,香港电视集团一分为二,TVB取代香港电视的上市地位。2000年3月,TVB股价创出了85.25港元的历史新高,当时其市值超过370亿港元。
但是这样一个庞大的影视帝国,邵逸夫的后人并无意继承。他的两个儿子都在新加坡主营地产生意,于是邵逸夫将伴随其一生的邵氏和无线出售。
2011年邵逸夫发表声明引起财经界和娱乐圈的地震——他将手中持有1.14亿股的TVB股份以86亿港元出售。这标志邵氏家族统治已久的TVB至此改朝换代。
邵逸夫这一让人措手不及的举动其实并非一时心血来潮。早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就有意为TVB寻找卖家、甚至逐渐变卖名下房产。
2008年5月14日邵氏第一次通过公告正式宣告有可能出售公司相关股份,整整五个月后,邵氏又宣布所有关于出售股份的商讨终止,而在此期间,公司前后共有6次公告提述过卖盘事宜。终于在圣诞前夕邵逸夫以高于市场64%溢价私有化邵氏轰动股市(便于日后出售)。
2019年,邵逸夫的私有化TVB方案成功,邵氏兄弟公司从此成功从股市摘牌
看到这里,大家是否不禁要问:
为何邵逸夫要处心积虑地将苦心经营多年、成就其商业帝国基础的TVB一卖了之?
难道邵逸夫不想将家族企业TVB继续留在家族后人中发扬光大吗?
三
强者无敌,商者无域
其实邵逸夫自己本身也是个超级“富二代”。邵逸夫的父亲是做颜料生意的,家族产业十分庞大;子承父业是很多家庭会出现的情况,但事业成功的父亲并没有让子女接手他的生意,而是支持几个儿子从事了不同的产业。
即使在娱乐界,邵逸夫也不是围着一种产业原地打转。尽管邵氏兄弟公司几十年中在电影领域称霸一方,但一旦电影式微,他又毫不犹豫转战免费电视。
商界有句古训:“商者无域”。
意思是对于商人来说,经营什么、怎么经营,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有利可图,不必拘泥于形式。因此从这层意义上说,没有任何一个家族产业,或者说某一种生意,是需要永远传承的。
正是认识到这一点,邵逸夫才会毅然决然地出售TVB,而在邵逸夫的遗产安排中处处体现出对家人的照顾,显现出邵逸夫所重视的传承哲学:家人,才是自己人生传承的使命和寄托。
因此,在元配黄美玲1987年病逝后,邵逸夫就为儿女成立了家族信托基金,保证孩子们一生富足,衣食无忧。
邵逸夫曾说,他的儿女已过得很好,不用担心,他相信他的财产,“这辈子用不完,他的儿孙辈也用不完。”至于给予家人照顾以外,对远在新加坡打理地产小生意、对接手父亲影视帝国兴趣不大的两个儿子,足以欣慰的是,尽管有过不睦,但儿子仍然表示自己眼中的父亲“是一个巨人”
四
解密邵逸夫的财富秘诀
邵逸夫一生不仅功绩多、争议也多。时至今日,当我们重新回顾江湖上因他而起的轩然大波时,究竟有何意义?而在他过身之后,百亿资产又是如何规划的。既然产业不足以传承,那么到底什么可以传承?
事实上,财富的传承与价值观、制度、资源、家人等,成为完美传承的五个方面。从这五个方面考虑,私人慈善基金会成为众多巨富家族传承安排的终选择。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邵逸夫的财产不但自己用不完,儿孙也用不完,在这种前提下,对财富和家人的安全的顾虑,远远超过了让财富不断增长的关注。此时,有效控制、保护、受益于财富,远远比在名义上拥有自己几辈子无法享用的财富更为重要。
与新鸿基郭氏三兄弟情难敌千亿资产,争产官司打到欧洲的情况对比起来,邵逸夫的资产规划简直就是活生生的“成功案例”。
新鸿基地产前主席郭炳湘自2018年10月20日病逝,享年68岁。郭炳湘以约78亿美元身家,排名香港富豪第10位。对于这位大佬,描写最多的是其生命最后10年里的豪门内斗、兄弟决裂、母子失和......
原本父亲郭得胜设立家族信托的初衷,是让新鸿基的三兄弟都能各得其所,透过家族信托获得指定的利益份额。但事情的不完美就在于,新鸿基地产作为家族企业,内部管理并不完善,导致管理权所带来的利益远远超过受益权本身,于是利用各种手段争夺管理权就成为三兄弟处心积虑的事情。而邵逸夫的高明之处就是将邵氏家族主要财产的邵逸夫慈善信托基金,委托给一个注册在百慕大的邵氏私人信托有限公司的神秘机构运营,通过该基金将资产投到海外,由其他专业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打理,实现增值。同时将管理和受益分离,对于邵逸夫两个早已离开管理层的儿子,尽管没有参与直接管理,但不妨碍他们从中持续受益。
不得不说,见过这么多为钱而大打出手的家族纠纷,邵逸夫的做法非常具有前瞻性了。
在对邵逸夫家族财富的研究中,仅从公开资料中透露出来的冰山一角就已经看到,通过层层控制和交叉关系,邵逸夫构建了一张融合了遗嘱、信托、股权、慈善基金的家族资产传承结构网。
也就是说:只靠单一工具实施财富传承,不但无法实现传承目的。而且所导致的风险是富人家族难以承受的,而结合保险、信托、遗嘱等多种财富传承工具的综合模式,才是财富传承的必由之路。
五
总 结
对于富人家族的财产分配,实际上并不需要分分钟上演一出“溏心风暴”,只要委托一个专业靠谱的团队,做好精心架构的设计,合理规划好财富,不至于出现“搞不定”的情况。无独有偶,我们睿驰明雅的团队在这个领域拥有多位经验资深的专家,长期为企业主、高净值人士提供家族信托和资产配置等服务。
如果您对家族信托或者是财富配置方面有需求或者感兴趣,请联系我们,相信我们睿驰明雅管理咨询公司可以为你提供到最合心水的服务。
编辑|Loki审核丨Stephy
睿驰明雅管理咨询公司是一家专业的企业管理与税务策划机构,拥有多位长年任职世界500强企业高管及近30年行业经验的税务专家。为众多跨国集团、中资机构、企业主及高净值人士提供全方位的财税和全球资产配置、CRS跨境税务筹划、家族传承与跨境信托筹划等服务,捕捉最新动态,分享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