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记者Vlog丨漂浮在太空是什么体验?

优秀的 湖南大学 2024-03-19

发动机每分钟转8,000到10,000转

能让飞机升空

若每分钟转100,000转

能让什么漂浮在空气中?

听说湖大有个实验室

能体验漂浮在太空的感觉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转到飞起的“超能力”


戳视频感受“超能力”




湖南大学高端智能装备关键部件研究中心

依托于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是气浮部件国家标准的牵头制定单位

用悬浮技术和气浮轴承

玩转高端装备的“气体魔术”

打造国内唯一系统专注

研究悬浮类关键功能部件技术的平台



实验室运用“高端气体悬浮技术”

宇航员微低重力模拟

卫星姿态控制

编队飞行卫星模拟飞行器

提供了地面试验环境


宇航员微低重力模拟设备


宇航员微低重力模拟设备(左)


宇航员微低重力模拟设备

用气浮技术使平台悬浮

模拟太空中无重力、无摩擦力的工况

帮助航天员进行

适应太空环境的模拟训练

小小的圆盘

细于发丝的悬浮高度

却可承受高于一吨的重量


卫星姿态控制模拟设备

卫星姿态控制模拟设备(左)

卫星姿态控制模拟设备

精妙之处在于半球

半球精度高至数微米级

当设备完全悬浮后

通过气嘴喷气

控制卫星做姿态的旋转


形状精度达到数微米级的高精度半球

飞轮也是如此

旋转时,根据动量守恒原理

通过反相喷气

在其它位置用反向的动量与之平衡

卫星就能发生姿态旋转


平衡动量的飞轮


编队飞行卫星模拟飞行器

编队飞行卫星模拟飞行器(左)

在交汇对接的过程中

卫星还需往前运动

编队飞行卫星模拟飞行器

就是模拟演示

航天飞船按预定轨迹和姿态

向空间站对接的过程


模拟交会对接过程

实验室在国内率先开发出11种23款核心装备

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40余项

发表SCI等国际论文100余篇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

获得中国机械工业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

希望气浮技术能在我国更多领域“开花结果”

助力中国制造

走向更远的地方


记者手记

融媒体中心记者

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刘旖昀

探访湖南大学高端智能装备关键部件研究中心是一趟“超能力”之旅,在安晨辉老师的带领下,我走进了小轴承里的大天地,过了一把当“宇航员”在太空中漂浮的瘾,了解了气浮轴承技术是如何帮助卫星太空中进行转向、对接。气浮技术,让实验室在地面就能模拟出太空环境,实验设备的转速之快,精度之高更让我深感震撼。


实验室是国内空气轴承研发的先行者,打破了国外对高端轴承技术的垄断局面。实验室对于气浮轴承技术的探索,就好似我在宇航员微低重力模拟试验平台上的尝试,从站不稳,到维持平衡,再到能够自主控制方向。如今,实验室的气浮轴承技术已经在诸多领域有了具体应用。


高端轴承是“机械工程的高山”,高端轴承的制造水平,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工业实力的体现,实验室要做征服高山的勇士,我虽无法与之共同攀登,但能记录下攀登途中的风景,亦感到万分荣幸。未来,希望气浮技术能够不断发展,助力中国制造,登上世界高山之巅。


来源丨融媒体中心

湖南大学高端智能装备关键部件研究中心

*部分素材来源于央视新闻

出镜&文案丨刘旖昀

摄影丨任俊豪 彭烨坤 李柏林

后期丨辛伟兴

责编丨余楚倩 文亦佳



↓↓往 期 精 彩↓↓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想要第一时间看到推送 

记得星标小湖哦↓ ↓ ↓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湖南大学官方微信(微信号:HNU1926)

欢迎投稿  邮箱:news@hnu.edu.cn


为优秀的湖大点“赞”+“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