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学名师系列(13)| 王之虹:从工农商学兵到大学校长,来看看他的中医之路

2018-02-05 李晓峰 中国中医

本公众号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中国中医”进行关注。


名师画像


王之虹,男,1954年生,“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省级名中医,长春中医药大学原校长,博士生导师。

 

•他将学校带进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办学成就。

 

•他是国家重大基础理论研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承担重大新药创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吉林省科技厅等重大项目20余项。主编《中国推拿》等学术专著和教材3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他教育学生,厚重知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锻炼胆识,学会赏识;善于倾听,善于提问,善于尝试,善于创新,善于总结,锤炼自己,精彩人生。


秋高气爽,第33个教师节来临的长春中医药大学,花红木秀,一派生机。原校长王之虹在原来的同事们陪同下,流连于七星百草园,驻足于正在修整的高耸的歧黄墙壁之前,听新任的学校领导向他讲述大学未来的规划,他十分赞许,频频点头。

 

王之虹退休3年,在任的时候,针对大学校园的文化建设,下了很大功夫,为了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内涵,规划、建设了以中医药元素命名的一条龙脉、双子日月、三才轩、四象城、五行宫、六君子居、七星百草园、八卦广场、九宫、实创大厦等,这些建筑群和单体建筑,使师生置身于中医药特色文化校园中,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中医药与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

 

2016年12月29日,王之虹荣获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这个荣誉来之不易。

 

从工农商学兵到大学校长

“阅尽人间春色”


王之虹的成长道路并不平坦,他工农商学兵都干过。王之虹出生于充满书香气息的教育卫生干部家庭。父亲是原吉林一中校长、省实验中学校长、省教育学院院长,母亲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在吉林省卫生厅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父母受到迫害。他15岁就下乡到吉林省永吉县,18岁入伍参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复员后在793厂当工人。先后当过技工员和生产队队长。在农村的3年,他和广大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谈起这段人生经历,王之虹自嘲地说,这是“阅尽人间春色”。他又说,这更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考入了长春中医学院,开始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1983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在附属医院工作5年,先后任门诊部副主任、医教科科长等职务。1999年任长春中医学院副院长,2002年任长春中医学院副院长,2004年任长春中医学院院长,2006年至2014年退休前,任长春中医药大学校长。

 

上个世纪80年代,长春中医学院被老百姓称作为“中医小院”,办学条件落后,针灸推拿专业实训基地简陋,办学经费严重不足。1988年,王之虹同针灸骨伤系同事白手起家,创办了长春中医学院针灸骨伤医院。建院初期,他就紧紧抓住国家改革开放的机遇,大胆提出创造条件向社会和市场要效益的办院思路。在他的带领下,靠着针灸骨伤系教师的专业技术,医院开展了腰椎间盘突出症、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颈椎病、肩周炎、偏瘫、风湿、类风湿等专科专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其中,硬膜外麻醉下“两步六法”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曾获国际金奖。研制的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院内制剂,共18个品种,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在吉林省医疗行业中,名列同类医院首位。医院至1998年末收入达2917万元,利润达458万元。骄人的成绩给医院带来了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良好的社会形象。“腰腿疼孟家行,院长王之虹”,成为春城人民互相传颂的广告语,成功的背后显示着他过人的胆识和经营的智慧。

 

从无名到知名

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这位具有工农商学兵经历的大学校长,给人的印象是谦虚和蔼、亲切随和,然而他却有着过人的胆识、魄力和智慧。但凡和王之虹共事过的人都会这么评价他:思维睿智,理念超前,具有开创精神。

 

作为大学校长,王之虹遵循中医药培养人才的规律,注重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注重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他提出“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健康产业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医药在其中拥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然而,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基础的中医药教育,如何抓住大健康产业迅猛发展的时代机遇,培养更多适合百姓健康事业的中医药人才,成为不少中医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为了给健康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王之虹作为吉林省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多次提出“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实施中医药强省战略”的建议。2010年,这一建议得到了时任省长王儒林的肯定,并做出了重要批示,要求尽快把健康产业做大做强。吉林省政府将发展健康产业写入了2010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中医药强省战略”,促进了中医药高等院校发挥高校的优势,全面参与大健康产业发展,深入推进学研产用一体化建设,积极参与大健康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国家和地方的重大战略及产业需求,推动高等中医药院校的社会服务,给中医药院校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空间和施展才华的空间。

 

10余年来,长春中医药大学在学科结构上,实现了由学科单一的学院,向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医、理、工、管、文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大学的转变。在办学层次上,实现了由学士、硕士授予权向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转变,形成了较完整的教学、科研、医疗、管理和人才培养体系。在办学规模上,实现了由千人学院向万人大学的转变,由实力较弱、名不见经传的学院,发展成为办学特色鲜明、发展势头迅猛、办学实力较强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国家重点研究中风病、冠心病的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工程成果显著,成为国家中西部高校百强校,学校入选全国高校就业50强行列,成为教育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

 

在王之虹的带领下,长春中医药大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了国家北药基地和中药产业的重要支撑力量,为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全国同行业兄弟院校赞誉长春中医药大学的发展是“长春现象”。

 

从793到973

数字的巧合人生的机遇


当年王之虹复员后在代号793的一家军工厂当工人技术员。近些年,他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973”项目研究课题。从793到973,王之虹没有辜负这个机遇——在793厂,他有过技术革新,而国家“973”项目却是很艰深的课题。

 

《基于皮部理论的推拿法对家兔机体局部免疫网络调节机制的研究》是国家973项目课题之一,作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他主持承担的国家973课题“中医伏邪病因理论的继承和创新研究”已结题。

 

他带领项目组专家在研究过程中完善了实验动物的造模方法,增加了部分实验观测指标。项目组如期完成检测,并对检测数据进行了科学的处理、分析和总结,发表了相关的研究论文,形成了研究报告,完成了项目的全部研究内容。

 

本课题是以传统推拿疗法为基础,研究基于“皮部”理论的推拿疗法对家兔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采取医学、免疫学、统计学多学科协作方式,以动物实验研究为主要方法,研究基于“皮部”理论的推拿疗法对免疫力低下家兔相关指标的作用影响,以此进一步揭示推拿疗法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为推拿疗法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10余年来,他主持承担国家“973”项目、重大新药创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吉林省科技厅等重大项目20余项。主编《中国推拿》等学术专著和教材3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他主持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冠心伏寒颗粒的临床前研究”,推动了冠心病病因学理论的创新发展。他主持的“针刺对剥夺性弱视猫视觉系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课题获2005年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镇静安神针法治疗失眠的特色技术与应用”项目获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主编的教材《推拿手法学》2005年获全国高等学校医药优秀教材一等奖,获奖价值10万元图书并捐赠学校图书馆。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推拿学》获得吉林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他主持研究的经络疏通仪、太极八卦组场治疗仪等项目已在全国普遍推广。

 

从理论到实践

主张重点攻关未病和末病


王之虹精通中医理论,临床经验丰富。他提出了中西并用、博采众家、痹证伏邪、辨证施治、针推与中药并用、筋肉与关节并重、整松结合的脊柱疾病学术思想,系统研究了冠心病中医伏寒病因理论。他主张医学发展要重点关注疾病的三个阶段,即未病、已病、末病,他最先提出末病思想。他强调,中医药要重点攻关未病和末病这两方面的人群,发挥好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王之虹教授带领团队从单纯性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等代谢性疾病产生的“络滞”病理变化入手,借鉴现代生物全息理论,运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推拿手法解决络滞问题,并创造性提出了经穴推拿和脏腑推拿治疗代谢类疾病等学术思想,临床效果显著,深受患者好评,走在了国内同行业和推拿学科的前列。

 

作为教师,他经常教育学生,要带着对事业的追求、对人民的情怀、对责任的担当,厚重知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锻炼胆识,学会赏识;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敢与高手过招,拜名师,学名人;要善于倾听,善于提问,善于尝试,善于创新,善于总结,不断锤炼自己,成就精彩人生。

 

作为大学校长,他始终坚守大学的使命和责任,注重按照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开展高等教育。他针对中医药大学生缺少临床实践能力,积极探索中医药教育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方法研究,从学习基础、学习环境到临床实践,为学生铺设成长成才的道路。他提出并亲身践行“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长春中医药大学的发展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中医药报记者李晓峰


教学名师系列集锦

·教学名师系列 (12)| 河南中医药大学丁樱

·教学名师系列 (11) | 青海大学李杰

·教学名师系列 (10) | 上海中医药大学段逸山

·教学名师系列⑨ | 湖北中医药大学王华

·教学名师系列⑧ | 长春中医药大学苏颖

·教学名师系列⑦| 贵阳中医学院彭玉

·教学名师系列⑥| 浙江中医药大学范炳华

·教学名师系列⑤| 成都中医药大学马烈光

·教学名师系列④| 天津中医药大学范英昌

·教学名师系列③| 浙江中医药大学范永升

·教学名师系列② | 上海中医药大学施杞

·教学名师系列① | 中国中医科学院许家松


编辑:朱蕗鋆


中国中医

微信号:satcm0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