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古镇柴桥转起:让老街留住“老味道”焕发“新生机”!
古镇柴桥,绿水围绕,农田齐整,房屋错落 顾珊红摄
“北仑柴桥,历史悠久、商贸繁荣、往来通达,古有“小宁波”之称。而柴桥老街,就是那段繁荣景象的最好见证。现如今,古时繁华已经渐渐远去,老街也逐渐丧失了商业作用,而老北仑的生活,却在这些穿过时光隧道的老街里,依稀流淌。
”过去繁华的“小宁波”浙东古镇柴桥,是宁波开埠较早的一个滨海古镇,它的历史就如穿镇而过的芦江河水般源远流长。据闻,柴桥的兴起跟宋仁宗年间鄞县县令王安石“凿山为之,筑堤捍浦为河,于堤西石岩凿三窍为碶”有关。穿山半岛筑塘围堤后,芦江两岸渐成市镇,商贸繁荣,成了穿山半岛东部的商贸中心。
清光绪十年,即1884年,已有班轮停靠在离柴桥不远的穿山码头,通航沪、甬、定海,远及海门、温州等地,往返航船不断,成为了重要的交通枢纽,当年郭巨、昆亭、三山、柴桥、霞浦、新碶甚至鄞县东乡,四方货物皆集散于此,逐渐赢得了“柴桥小宁波”的美誉。
而柴桥老街,就是那一段繁荣景象的最好见证。老街呈L形,全长1330余米,当地百姓习惯以桥为界,把老街分为上街、中街和下街。清末民国时期,物流通畅,业兴人旺,老街一带商铺林立,屋郭连片,商贾集散,繁荣场景恰如清明上河图再现。
不少柴桥老辈人时至今日都对老街每旬的集市记忆犹新。“当时老街上每旬有四市,其中一、六为大集,三、八为小市。一到集日老街上的行人就特别多,人挤人走不过去。无论是平时要吃的还是平时要穿的,一应都到这里来买,一直到现在,东部的百姓大办宴席,还是有不少人习惯来柴桥,这里的货源丰富、品种齐全不说,价格也较为公道。”
柴桥老街 贺万华 摄
他们回忆说,在抗日战争之前,柴桥老街的路面只有三四米宽,两把伞撑起来就碰头了。抗日战争的时候老街被扔下来的炸弹摧毁,重建时加宽了街道,这才有了现在6到8米宽的路面。
当时,中街是柴桥老街上最热闹的一段,走的人最多,有百货、副食,同时还遍布着涂产、水产的集散行。据悉,当时街上有8家水产店,昆亭、三山、梅山、大榭一带的涂货如蛏子、蛤蜊以及其他海鲜产品都被推车推来这里,由水产店代收,而店家一边拿到货一边叫卖,而这样热闹的景象一直维持到上世纪八十年代。
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的柴桥镇依然是繁华的,但街市已转移到穿镇的薪桥路上。和许多乡镇一样,柴桥的发展是四面铺开向外扩建的,镇规模越来越大,但作为镇中心的老街留了下来,因为直角弯的老街两端正好与斜边的薪桥路相通,加上老街两边的街弄和芦江两岸有较集中的居民区,老街人气和商业不温不火,刚好构成一个节奏稍缓,物价稍低,服务也比外面世界稍简单的一个老街区。
老街师傅 沈付民 摄
前不久,一组柴桥老街的航拍图火爆朋友圈,古色古香的建筑蜿蜒排列在弯曲的河道两岸,仿佛欧洲小镇。这让记者兴起了一游老街的兴趣。而当正真踏上了老街的水泥路,耳边传来的作坊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店家的吆喝声,混合在小吃美食的香气里,让市井中琐碎的俗物也变成了日常生活中的乐趣。
七八米宽的老街两边,上百年历史的二层木结构老屋相互依偎,间或夹杂着四五十“岁”的水泥楼房,底下是鳞次栉比的店铺。斑驳的排窗上,当年的店铺名字依稀可辨。陪同记者漫步老街的区旅游局工作人员就是土生土长的柴桥人,他告诉记者老街南端曾有诸多百年名店,有养正堂眼药店、恒康米店、正茂男货店、公大水作坊、茶叶行等等。北端有下横街,原有宝盛银楼、王珍丰百货店等。如今,老街依然聚集了1000多家大小店铺,至今留有印记的百年商行名店还有20多家。
柴桥老街的百年诊所
没有一个地方比市集更容易见证生活本色,在老街的店铺中,不时可发现各种在城市里难觅的老底子生产、生活用品,很多农具与花木有关,恍然让你想起这里还是著名的“中国杜鹃花之乡”。老式的弹棉花店在这里依然可以找到,据说这和柴桥人的习俗有关,结婚陪嫁至少要有一条是手工做的棉被。而柴桥人都去过或都知道的牙科诊所也已经有了上百年历史,传承了四代,主人骄傲地说:“这里补的牙,五十年不坏!”
老街的馒头店,定做的油包
在老街上逛一圈,很多弄堂的名字别有趣味,蒲鞋弄、茶亭弄、当店弄、美丰弄、咸草地弄、水龙口弄、智昌弄……老人们说,弄蒲鞋弄是当年卖草鞋、蒲鞋摊贩的聚集地;美丰弄是卖各种杂粮的,取五谷丰登的意思,而水龙口弄是当年救火协会的所在地。要是有兴趣,不妨亲自去趟老街,说不定还会获得更多有意思的解答。
老街生煎 网络图
老街的情结,不仅系于乡情,还流连于舌尖。薛家桥头的生煎店,是柴桥乃至宁波有名的小吃老店,几十年模样未变,挡不住食客对它的喜爱。往往到了下午这家生煎店依然是人声鼎沸。 “滋———”金黄的油一浇在滚烫的大平锅上,油花四溅,白烟阵阵,新一锅小生煎又等待着出炉。“老板,我们这里10个”“14个生煎,两碗小馄饨”一会功夫一锅生煎已经售罄。
不少人都说这里的生煎包就是小时候吃过的那个味道,和现在流行的沪式薄皮生煎不同,这里的生煎焦脆、饱满、多汁,吃一个满口留香,让人忍不住点赞。此外,索面、黑饭麻糍等传统民间小吃,也能在这里一一找到,将人们记忆中的“老味道”彻底勾起。
芦江清清,碧波荡漾。老街上熙攘的人流,灰墙挑檐的老宅,倒映在盈盈流波中。作为北仑区内现今保存最好、传统味最浓的老街区,近几年来,支持柴桥老街保护和开发的呼声越来越高,而政府部门也正着手行动。
从2011年起,柴桥街道着手芦江河水综合治理,抓源头防污,强化生态治水,建生态河道,引导17家铸造企业实行“腾龙换鸟”,关停了沿芦江河畔几十家畜禽养殖场所,对芦江河两岸多个村实施生活污水治理和截污工程,完成河道的集中清淤。在河道治理中,柴桥充分利用沿河道自然景观,以花木为点缀,力求保持原生态风貌。让芦江河再现河水清清、碧波荡漾的美景。
行摄芦江 周朝峰 摄
2015年,宁波市人民政府就审查通过了《宁波北仑柴桥片区(BLZB12)控制性详细规划》。柴桥区块规划范围主要为现状柴桥老镇,规划面积约493公顷,该规划提出“功能提升、城水互动、新老共生、统筹平衡”的发展目标,定位为综合服务功能的生态型文化小镇,解决了柴桥长期发展定位不明确的问题。控规获批后,将为下阶段开发建设与规划管理提供法定依据。
钟观光故居
去年2月,区政协组织牵头柴桥老街保护与利用课题调研组在柴桥街道成立。据了解,柴桥老街作为北仑的文化遗产,其传统格局、街巷肌理和建筑形态遗存仍在,较好地承载和体现了历史和传统文化,课题组将针对古镇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现实情况,分析保护与利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制约因素,研究提出破解的对策和建议,在深入挖掘柴桥历史文化,突出本地特色同时,要做好资源共享,充分体现柴桥地域优势。
古镇柴桥(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 顾珊红 摄)
前一阶段,柴桥街道还与规划部门合作,结合芦江河治理,初步设计了一套古镇街区保护和改造方案,让老街留住“老味道”,重现昔年商贸繁华的景象。北仑“十三五”期间,也将把柴桥老街在保护基础上作为一个旅游区来打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老街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1587orxd7&width=500&height=375&auto=0
(北仑发布编辑,图文来源:北仑新区时刊 记者 蔡晓馨 通讯员 周国伟 张 扬;部分图片来源:搜狐博主“洄潮轩”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