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通篇充满教育激情与哲学思辨!淮河小学校长谈“教育,以孩子的名义!”

2017-07-15 北仑发布

翁飞霞

北仑区淮河小学校长,书记,中学高级教师,北仑区名师,宁波市优秀教师,宁波市课改先进工作者。

教育,以孩子的名义

“在诸多事物中,有两种事物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一是种子,二是孩子。一颗微不足道的种子,经过生长衍化,可以绵延万代,生生不息;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拥有无限成长发展的天地,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带来一片生机。”

我常常在心里默念这段话语,它总是让我对学校的教育充满情怀,也让我对孩子的未来满怀期待。带着这份情怀和期待,作为一名教育人,我发现教育很难,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无限可能,他会因为教育而成就不同的未来;教育又很易,因为它只需每一位教育者站在孩子发展的角度,蹲下身躯用心去聆听他们的心声、发现他们的潜能、捕捉他们的精彩。


聆听孩子的创意

我们常常把儿童的想法当成微不足道的童言,认为孩子想的、说的都太幼稚,不值得去听。其实,当你愿意真正从心里聆听孩子们的内心想法时,也许就打开了一片纯真的童心世界。

在校园里的每时每刻,我们都会倾听孩子们的各类创意,倾听他们对校园生活的各种建议和想法,如孩子建议为学校农庄制作动漫地图,创想把普通雨伞变成淮河特制伞花……当他们把千奇百怪的想法呈现在面前时,你会为此而感动,并会努力把儿童“异想天开”的创意变为真实可感的现实。这时,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教育的勃勃生机。校园的角角落落都有儿童的智慧,弥漫着暖暖的亲切感、满满的获得感。


释放孩子的潜能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句广告词告诉我们,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在学校,搭建一个舞台,让孩子们尽情发挥、释放自己的潜能,是学校最应该去做,也是最值得去做的一件事情。这个舞台就是学校的课程。对于课程的组织实施,需要我们重塑课程观念,以课程思维来审视整个课程行为的每个环节,充分关注到人,立足教师实际和学生现实需求,注重人与课程之间的相互渗融。

由此我们构建了核心素养下的校本课程,结合学校“异想天开脚踏实地的小公民”育人目标,提出以培育“创新思维、自我管理、团队合作、社会责任”四个大核心素养为课程目标的校本课程体系。以此为基础,学校悉心开发了《儿童动漫系列课程》《主题教学类课程》《阳光城综合实践课程》等特色品牌课程。我们期望,在这一课程体系之上,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舞台,并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释放不可限量的潜能。


捕捉孩子的精彩

每一个生命的成长历程,犹如电影胶卷,由一帧帧画面组合而成。电影可以回放,生命却不能重来。所以,教育者如果能够用自己的心和敏锐的眼睛去捕捉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那些精彩瞬间,用照片和视频记录下来,必将发生皮格马利翁效应,极大地激励他们成长。

所以,拿着手机在校园内拍摄,成了我的一种习惯。我相信,这些发生在校园内的精彩瞬间,可以为评价开启一扇大门,为评价拉开时间的长度、展开空间的广度。我更希望,在自己的影响下,每一位老师都能成为这部生命成长“精彩大片”的记录者,并以此向每一个人传递这样一种信息:最细微的事,最平凡的人,也最能触动心灵的情怀!

对于教育,我没有特别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对教育的一份情怀。我始终相信,教育是一个个活泼的身影、是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是一个个温暖的故事。教育无需什么,只要——以孩子的名义。


(北仑发布编辑,来源:北仑区教育局、北仑新区时刊)

猜你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