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营 | 新结构金融学专场
新结构金融学专场
12月20日 下午
12月20日下午,第三届新结构经济学冬令营“新结构金融学专场”在朗润园致福轩大教室举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边江泽、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孙希芳、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后张一林、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博士后杨子荣分别围绕新结构经济学在金融学领域可能的应用、就各自专业研究进行了报告。专场由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浩主持。
一
边江泽副教授以“杠杆导致的抛售和股票市场崩盘”为题汇报了他与合作者的研究成果。该文认为,过度的杠杆和资产抛售行为一直被认为是导致金融市场中很多危机爆发的内在机理,然而关于抛售的实证研究却非常有限,并且已有的都没有涉及杠杆。它与合作者的研究运用2015年中国大陆股市异动中账户层面的融(配)资数据,致力于提供关于杠杆导致的抛售行为的直接证据。
二
孙希芳副教授以“State-owned Banks and SOEs: Evidence from Bank Branching Behavior in China”为题报告了他与合作者的研究成果。他们探究了2013-2016年中国国有银行的网点设立,发现国有银行更倾向于进入国有企业占比高的城市、退出国有企业占比低的城市,且国有企业因素对国有银行网点的退出影响更大。因此,可以认为国有企业是影响银行网点设立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
张一林博士用“人工智能与银行业结构的技术性变迁”为题讨论了他的研究成果。该文探究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对银行业结构可能产生的影响。他认为基于大数据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可以帮助银行克服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对企业抵押品的依赖。这样的技术革新,让具有信息优势的大银行具有规模经济,更“善于”利用人工智能服务中小企业,换而言之,人工智能的技术特征决定了大银行的规模经济优势。
四
杨子荣博士以“企业盈利能力、金融竞争程度与最优金融结构”为题,探讨了如何将大银行、小银行、金融市场纳入同一框架以刻画最优的金融结构。他认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企业盈利能力的分布决定了企业的最优融资方式以及相应的最优金融结构,而金融竞争程度会影响最优金融结构的边界迁移。当一国经济发展处于初步阶段时,企业规模通常较小,小银行是最优的融资渠道,关系型贷款是最佳的融资方式;当一国经济发展处于较高阶段时,企业的规模通常较大,企业所处产业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也相应增加,金融市场和大中型银行是最优融资渠道,而金融结构的具体形式取决于企业盈利能力的分布。
撰稿:秦北辰、杨子荣
相关报道:
NSE新闻 | 2017中国金融学术年会——新结构金融学简报
“第三届新结构经济学冬令营”
系列专题报道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公众号将陆续推出“第三届新结构经济学冬令营”系列专题报道,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