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毅夫:西方主流经济学不适合发展中国家

在“新中国70年——现代经济学反思与新结构经济学研讨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就“新结构经济学”这一话题与香港知名经济学家进行研讨。他认为,中国的发展奇迹不能用现有的西方主流经济学来解释。西方主流经济学忽视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差异性,不适合发展中国家的现有经济发展。他呼吁,现在的主流经济学需要有一场结构革命。



11月6日上午,这场重量级的经济研讨会在香港中银大厦举行。研讨会由孙中山文教福利基金会主办,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协办。会上,林毅夫作为主讲嘉宾进行演讲,主办方还邀请了两位香港经济界的互动嘉宾雷鼎鸣、何泺生。孙中山文教福利基金会主席陈守仁博士向在场嘉宾致送纪念品。近百名香港金融业从业者汇聚该会,并就当下的经济热点话题与三位嘉宾进行了互动。



林毅夫表示,70年前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经过70年的发展,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伙伴,是120多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还是其他70多个国家第二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现在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这个过程可以说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这些年能够发展起来,不是根据西方的经济学理论,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来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则用渐进的、双轨的方法推进经济发展。40年来,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而且是唯一没有出现系统经济危机的国家。中国的发展奇迹不能用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来解释。



2008年林毅夫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成为担任此要职的发展中国家第一人。卸任之后,林毅夫开始对西方主流经济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逐渐形成了他的“新结构经济学”理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都是以发达国家为模本,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差异明显,西方主流经济学忽视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差异性,以及差异性背后的内在逻辑。因此,西方主流经济学不适合发展中国家。“新结构经济学”是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研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




林毅夫始终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他说,“根据一些国际权威机构的预测,到2025年左右,中国就会变成一个高收入国家。”在11月5日香港中银大厦举办的“中美经贸摩擦对双方及全球经济的影响”研讨会上,林毅夫更是提出“2030年前中国经济具备每年8%的增长潜力”。林毅夫的观点得到了与会人员的认可。


“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所倡导的原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主要原因。

来源:紫荆杂志社(记者 连振海)


更多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