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读中国】林毅夫:抓住新产业革命机遇实现换道超车
新华社《经济分析报告》日前刊发智库读中国专刊第7期,中国经济信息社“多想”学习会栏目独家对话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教授、院长,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
“多想”: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如何理解新发展格局背后的理论逻辑?
林毅夫:中国过去采取的政策是“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双循环”这个新论断的提出,有短期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经济发展基本规律的反映。
过去中国虽然被说成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但出口占GDP的比重自2006年以来不断下降,已经从2006年35.4%的峰值降至2019年的17.4%。换言之,中国经济总量的大部分已经实现在国内循环,这意味着我们的经济已经是以内循环为主体。
这其中反映了两个基本经济规律:第一,一国的经济体量越大,内循环的比重就越高;第二,服务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越高,内循环的比重就会越高,因为服务业中的很大一部分不可贸易。
中国是一个大经济体,随着我们收入和服务业水平的提高,内循环的比重逐步升高。展望未来,我国的经济还会继续发展,收入水平还会继续提高,预计我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还会逐步提高。所以,我国经济现在已经是,将来更会是以国内循环为主体。
当然,国际循环跟过去一样重要。新结构经济学强调,发展经济要充分考虑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要想发展得好,不仅要在国内市场流通,也应该进入国际市场。按市场汇率计算,2019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只占世界的16.4%,这意味着,中国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除了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国内循环之外,也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
“多想”:“十四五”规划是我国进入新时代以后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实现到2050年把中国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实现两步走战略的第一个规划。“十四五”规划对中国的意义不言而喻,那么如何去理解“十四五”的时代特征?
林毅夫:我国在“十四五”规划期间表现出以下三个鲜明特征:
第一,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十四五”时期与之前的五年规划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基础不一样。过去我国处在低收入阶段,或是中等收入阶段。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跨过人均GDP12535美元的高收入国家的门槛,从一个中等收入国家变为一个高收入国家。收入水平的变化反映的是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在低收入阶段或者中收入阶段,资本相对短缺,进入到高收入阶段后,资本会相对丰富,劳动力与自然资源会逐渐从相对丰富变为相对短缺。因为这种禀赋结构的变化,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也就会不同。
第二,地区间的巨大差距。我国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国内地区间发展的差距巨大。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的城市有14个,总人口达1.5亿。同时也有像甘肃、山西、云南等地区,人均GDP目前仍处在7000美元以下。我国还有6亿人口每个月收入在1000元人民币左右。在这样一个地区间差距相当巨大的经济体中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新工业革命的出现。2016年,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提出新工业革命,“十四五”期间将会是新工业革命由方兴未艾到星火燎原的五年。过去人类历史经历了以蒸汽机带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电气化带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信息化带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现在则进入到人、机器、资源智能互联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这类产业的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属于短周期的换道超车型,我国在这类产业上具有和发达国家齐头并进的比较优势,在“十四五”期间这类产业将发展成领先型产业。
“多想”:以往更多讨论的是“弯道超车”,那么何谓“换道超车”?“十四五”期间的新赛道在哪里?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把各地区的产业分为五种不同类型:追赶型、领先型、转进型、换道超车型、战略型。“换道超车型”产业特征是,产品、技术的研发周期特别短,通常为6-18个月,就有一代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的关键投入是人力资本。以“人、机器、资源智能互联”为特征的新工业革命大多集中在这种换道超车型产业。
发达国家经过工业革命以后二三百年的发展和积累,金融、物质资本比我国丰富,但是在后天的教育以及先天的天赋为主要组成部分的人力资本上我国没有什么劣势,所以,在以人力资本为主要投入的换道超车型产业上,我国和发达国家可以齐头并进,并且已经有很多成功的典型,像华为、中兴、大疆、科大讯飞、阿里、腾讯、百度。在这些产业上我国可以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个起点上竞争。
一个最好的指标是“独角兽”企业的数量。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全球独角兽榜,2019年全球494家独角兽企业中中国就有206家,美国是203家。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全球独角兽企业有586家,其中中国有227家,美国有233家。这意味着中国在新经济方面具有和发达国家直接竞争的比较优势。
“多想”:目前各地都在制定“十四五”规划,对于新产业都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新结构经济学一直主张“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从“有为政府”的角度来看,对地方推动产业换道超车有何建议?
林毅夫:“十四五”期间新工业革命的相关产业在我国将会大发展,这些产业有相当多属于以人力资本投入为主,产品技术研发周期短的换道超车型智能技术产业,有条件的地方要抓住这个机遇。
换道超车型产业的核心在“人”,发展“换道超车型”产业要采取因势利导的方法,地方要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把有天分的人集中来发展这种新的产业,包括高科技人才和对市场方向把握非常好的企业家。
一方面,根据新产业新技术的需要,不断完善硬的基础设施,像电力、电信、道路、港口等,以及软的制度安排,像金融环境、营商环境、法制环境等等,来降低交易费用,让技术和产业的生产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帮助企业家把当地的比较优势变成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如果当地高校资源丰富,人才则相对聚集;如果优质高校相对较少,例如深圳等地,可以创造有利的环境把人才招引进来。中国有些省份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像设立梦想小镇,能够把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集中起来脑力激荡,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创造新概念、新业态。
当新一代产品开发后要进行大规模生产,或开发出新的生产、营业模式的时候,也需要资本投入。此时,地方政府可以设立引导基金,支持创新型企业和吸引风险资本来投资。
同时非常重要的是要用这种新的智能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使用新的智能技术改革市场营销方式,创造新的业态,让传统产业能在新工业革命时代焕发新春,在“十四五”期间各个地方应该鼓励支持当地企业努力去探索。
来源:新华财经
推荐阅读
对话林毅夫:利用举国体制优势,有决心短期内解决“卡脖子” 经济日报专访|林毅夫:乐观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从何而来 Justin Yifu Lin: New engines will sustain growth drive 两会访谈|林毅夫看“十四五”:发展引擎应“喜新不厌旧” 专访林毅夫:辩证看待增速与发展的关系 2020 经济高峰论坛|林毅夫:中国经济规模超美国或提前至2028年 林毅夫:新发展格局下的乡村振兴战略 林毅夫:中国经济发展与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林毅夫:新结构视角下的高质量发展 林毅夫:中国医疗体系的发展历程与改革探索 林毅夫:双循环的深意与落实中的关键点 林毅夫:21世纪,世界经济学研究中心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