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毅夫教授谈中国经济的前景与关键改革

当前,中国正处于新的战略机遇期,面对一系列新形势下的新变化,中国如何继续把握后发优势?如何理解“双循环”发展格局?4月27日晚,知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院院长、“十四五”规划编制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席林毅夫教授携最新力作《论中国经济:挑战、底气与后劲》立足当下,深度解读当前阶段中国经济的关键问题,让企业、机构和个人能看到更清晰的发展未来。



林毅夫指出,追求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二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经济是基础,随着我国经济规模在全世界的提升,我国在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要趋向一个新的稳定的格局,需要中国继续保持相对快速的发展,才能够驾驭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谈到我国的增长潜力,林毅夫认为,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连续保持增长,靠的是在追赶阶段的后来者优势。其中,新经济带来很大优势。新经济研发周期短,以人力资本投入为主。人力资本有两个:一是先天的聪明才智,二是后天的教育学习。我国是14亿人口的大国,所以人才多。后天的教育学习,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一直到研究所,我国跟发达国家的差距非常小,所以,从人力资本来讲,我们跟发达国家比,没有劣势,还有优势。


我国还有大的国内市场的优势,新研发出来后,马上可以进入中国大市场。如果他需要硬件,我们有全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配套。所以,我们在新经济上跟发达国家比至少可以并驾齐驱,实际上还有换道超车的优势,并且表现在独角兽上面。根据胡润独角兽榜,全世界创业不到十年、还没上市市场估值已经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2019年,全世界有484家,中国206家,美国203家。2020年,全世界586家,美国233家,中国227家。


在新增长上面,我国追求的不是适度,是高质量增长。高质量增长要解决环境问题,“碳达峰”、“碳中和”的问题,用绿色增长的方式,我国还要在增长过程当中实现共享,所以要解决城乡差距、东中西部的差距,这些都要投入的。


对于“现在国内市场不能发挥作用的地方有哪些”“政府要有为的又是在什么地方”等问题,林毅夫表示,一方面是产业升级当中有很多要给申请者的激励,要帮申请者克服一些软硬基础设施的不足,同时也要知道我们是一个转型中国家,而且转型是采取渐进的双轨的。随着改革开放,我们在产品市场上面基本上都放开了,但在要素市场上面,实际上还有很多堵点、淤点。


配置资金,除银行外还有股票市场,股票市场我们走的是审批制,当然在改革开放初期有它的必要,但合适的方式是注册制,注册制怎么样来有序地进行,这还要继续探索推动前进。


除了价格由市场来决定,很重要的是金融结构。金融应该服务实体经济。一方面我们要用现在的互联网技术,新的金融科技来提供对这些微型、小型、中型企业的资金的需求。但金融科技的渗透还有限,还要发展能够给农户、微型、小型、中型提供金融服务的这种金融安排。在金融改革应该补服务农户、微型、小型、中型不足的这个短腿。


土地是一个很重要的生产要素,我们城市的土地是国有招牌挂,但相当一部分是让农村的集体土地能够入市,能够得到更好的配置,政策上是有的,但是怎样来推行,怎样来落实,还要再探索前进。


要素市场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人才,人才要让他真的在市场当中能够流动起来,能够按照每个人的能力来得到最好的发挥。目前在人才流动上面碰到的一个制约:一是户籍制度,二是房价。房价太高,不利于人口流动。既要改革户籍制度,同时要让房价回归,房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我们有国有经济跟非国有经济,应该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也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国有经济的发展,这样才能把增长的潜力得到更好地利用。


除国内的改革外,非常重要的就是开放,我们现在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新的发展格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我们是大经济体,当然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个有好处,我们就像一艘航空母舰,自己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管外面风吹雨打,风雨飘摇,我们都可以稳定。


来源:人民日报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