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跟拍56年《人生七年》,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人生? |【经纬低调分享】
最近,纪录片《人生七年》又更新了。
这是BBC从56年前开始拍摄的纪录片,它跟拍了14个7岁的英国孩子,每隔7年纪录一次:从7岁开始,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56岁,直到今年的63岁,其中有人已经离世。
几十年过去,还是那个导演——从青年到老年,还是那群人——从儿童步入老年。导演拍下拍下了很多动人的细节:他们一步步追逐自己的梦想,有人实现了,也有人屡战屡败但仍然未曾放弃;有人终其一生都在想方设法地填补童年的创伤;有人遭遇了人生的戏剧性变化,但始终坚持着与生活作斗争。
《每日电讯报》说,在它面前,所有的真人秀都显得如此小儿科。
“在整个项目的核心处,我们能看到人生最神秘的东西。我们是怎么成为今天这样子的?”影评人罗杰·艾伯特曾评论这个系列道。
到底是什么在决定我们的人生呢?毫无疑问,出身、教育、环境、朋友,这些都很重要,但除此之外呢?
在节目里,当这些人回首人生时,很多人都觉得,幸福与成就、金钱并没有多大联系,能被人爱才是最重要的。
导演也曾问过每一个人:“你后悔自己没有……吗?”他得到的回答是清一色的“不后悔”。
56年的记录,如果说最终要得出一个结论的话,大概就是:人生并无标准答案,百态人生都值得一过。以下,Enjoy:
来源 / WeLens(ID: we-lens)
编辑&整理:张光裕
Lens是一个致力于发现创造与美、探求生活价值、传递人性温暖的传播平台。
《人生七年》准时更新了——这是很多人今年最期盼的作品之一。
它从56年前开始跟拍14个7岁的英国孩子,7年一次,直至今年他们63岁,其中有人已经离世。
《每日电讯报》说,在它面前,所有的真人秀都显得如此小儿科。
片子的初衷其实是立场先行:想要验证“富人仍富,穷人愈穷”,以此批判英国社会的固化。
所以,摄制组当时是精心挑选了不同背景的孩子,包括4个女孩、10个男孩,其中,5个来自上流社会,2个中产家庭,4个工人家庭,1个出身农村,2个来自孤儿院。
出身富人家的孩子
22岁的迈克尔·艾普特当时是这个项目的研究员。
拍完第一部之后,他想把这个观察实验继续做下去,从第2部至今,他都担纲了导演。今年已是78岁。
56年下来,大部分人的确都没有跳出他们的出身。导演的猜想被验证了。
#富人家庭
安德鲁:剑桥毕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即将退休。
布鲁斯:因为觉得教育事业有意义,牛津毕业后没有选择高薪工作,而是去普通学校教书。
约翰:父亲早逝,母亲省吃俭用抚养大。名校毕业,王室法律顾问,热衷慈善。
查尔斯:反感精英教育。21岁后退出了拍摄,后来在新闻业工作,也为BBC拍过纪录片。
#中产家庭
尼尔:青春期时患上精神疾病,从大学辍学,成为流浪汉。40岁后人生转折,当上了议会顾问和业余牧师。
皮特:在节目里被舆论攻击,因此退出了拍摄。56岁时,为了给乐队做宣传回归。公务员,也写小说。
#工人家庭
托尼:梦想当赛马手没能实现,在西班牙投资失败,开出租维生。
苏:结婚又离婚,单身妈妈,与男友订婚20年但没再结婚。没读过大学,目前在大学做行政工作。
杰基:青年时想当丁克,人过中年却生了三个孩子。身体一直不好,靠领救济金度日。
琳恩:喜欢小孩,搞过移动图书馆,做过特殊儿童教育,一直活在失业恐惧中,2013年去世。
#农村
尼克:考上了牛津大学,然后去美国搞科研,现在患上了癌症。
苏西:富家孩子,假期在农村长大。秘书学校毕业,家庭主妇。不喜欢参与拍摄,没有出现在新一集中。
#福利院孤儿
保罗:成为电工,不自信,沉默寡言,有一个非常宠他的妻子。
西蒙:成为工人,在自己家开寄养所,帮助过130多个孩子。
除了逆袭成功的尼克和大起大落的尼尔,其他12个孩子都没有离开自己出生时所在的生活状态。
也能看到他们后来的性格、人生选择,都受到原生家庭深重的影响。无论是爱还是伤害。
萨里斯在《纽约观察家报》评论说:“在某个时候,我注意到七岁的上层家庭孩子和更自然也更可爱的较低出身的孩子相比就像个傻瓜。但他们逐渐变得更有趣也更自信,并超过了那些社会地位不如他们的人。真是唾手可得。哎,命运确实有关紧要,而且没办法避免。”
但是,在这些孩子成年之后,导演艾普特就放弃了政治的诉求,因为:他发现了一个更为迷人的主题——人生。
“在整个项目的核心处,我们能看到人生最神秘的东西。我们是怎么成为今天这样子的?”罗杰·艾伯特曾评论这个系列道。
到底是什么在决定我们的人生呢?毫无疑问,出身、教育、环境、朋友,这些都很重要,但除此之外呢?
1
如何应对人生戏剧性的变化?
在这14个人里,只有尼尔和尼克脱离了出生时所处的环境。
区别在于:尼克实现了跃迁,尼尔则掉到了底。
从7岁到63岁,左:尼尔 右:尼克
《人生七年1》里,尼尔是最招人喜欢的孩子。他总是蹦蹦跳跳,眼睛永远闪闪发光。他梦想着长大后当一个宇航员,或者是巴士司机——这样就能告诉乘客一路上该看些什么。
他被提供了不错的教育。观众都等着看他能否实现自己的梦想。
但尼尔后来却从大学辍学,在建筑工地上搬砖。
尼尔住在没有热水的房子里
尼克则是“读书改变命运”的代表。
生在农村,一路考进了牛津大学。后来又移民去美国,在那里研究核聚变。
那时的他透着理想主义者的天真烂漫。
当女朋友问他为什么研究核能时,他回答说,他想要拯救世界。
尼克
同一时间,尼尔的人生滑向了深渊。他成了个流浪汉,居无定所。导演费了不少功夫,才在偏远的小乡村找到他,那时他住在一辆篷车里。
从21岁到42岁,尼尔一直在流浪
成年以后,尼尔丢掉了童年时的灵气。每一次出镜,他都变得越来越局促不安。
他在谈话时从不直视导演,目光躲躲闪闪。他总是神经质般地晃来晃去,还会紧张地把一个词重复好多遍。
他一直受到精神疾病的折磨。总是突然地、没有理由地感到沮丧、愤怒,这让他没办法继续学业,也没办法好好工作。
在这14个孩子里,尼尔的命运最让观众揪心。他的故事总是占据最多的篇幅。观众们期待、又害怕听到他的新消息。
很多人都觉得,他已经完蛋了,不会有好下场的。每次开播前就有人猜测:尼尔还活着吗,这一部里还有他吗?
到42岁那次出场时,尼尔的人生转了一个大弯:他来到了伦敦——不是作为流浪汉,而是地方议会的顾问。
尼尔在议会发言
谋求这份职位时,他的流浪经历帮了他大忙——因为流浪,他走遍了那个地区的每一个地方,对各行各业都有了解,很适合做顾问。
尼尔的生活回到了正轨。
他有了车,有了房,结了婚,参与了地区竞选,还作为“有潜力的政治新星”被请到澳大利亚演讲。
尼尔参加议员竞选,在电视上为自己拉票
突然之间,尼尔就从浪费了好出身的loser,变成了励志典范,这让他自己也感到不可思议。
有观众很感动地说:尼尔向他们展示了什么叫作与生活斗争。
当尼尔重获新生时,尼克却遇到了人生低谷。
因为无法发明出储存热气的容器,他的研究进行不下去了。他没机会拯救世界了。
他只好从研发岗位上退下来,转而去教学生,同时还要负责行政上的琐碎工作。他说,那些蠢工作搞得他精疲力尽。
尼克每两年回一次英国,很少与爸爸见面
他的家庭也破碎了。妻子跟他离了婚,最爱的儿子跟他关系不好,在所有事上都要和他对着干。
在新的一集里,尼克患了癌症,看上去非常虚弱。谈到父亲的离世,他哭了。搬到美国之后,他就再没见过父亲几面。现在,自己剩下的日子可能也不多了。
但就像尼尔战胜了自己的困境一样,人们也希望尼克能够振作起来。
好在,目前能够知道尼克并没有离开讲台。他已经给下学期预定了新课。
2
童年的创伤可以影响多深?
在节目里,当这些人回首人生时,很多人都觉得,幸福与成就、金钱并没有多大联系,能被人爱才是最重要的。
布鲁斯和西蒙有着截然不同的出身,但相同的是,他们小时候都没有收获到爱。
生在上流家庭的布鲁斯,从小就被送去了寄宿学校。爸爸远在另一个大洲,能见爸爸一面,是他小时候最大的愿望。
寄宿学校有一大堆规矩,孩子们动辄得咎。体罚很普遍,小布鲁斯也挨了不少揍。
而西蒙是个私生子,不知道爸爸是谁。妈妈养不起他,就把他丢到了福利院。福利院的氛围就像军队一样,成人护工不会给孩子一丁点的关爱。
西蒙有黑人血统,经常被大孩子欺负。他天天都在不安中度过,连睡觉时也无法放松。
布鲁斯和西蒙这一生都用来治愈童年的创伤。
布鲁斯接受了精英教育,去了牛津。但毕业后,他选择了去最普通的公立学校当老师。
35岁那年,他又跑去孟加拉国支教。回国后继续在普通学校,教了一辈子书。
通过言传身教,影响这些普通孩子的人生,布鲁斯从这个事业里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上;7岁的布鲁斯;下:56岁的布鲁斯
中年得子之后,布鲁斯把家庭看得比什么都重。虽然有些胖,他还是会带着两个儿子玩各种运动。他觉得,这是爸爸该做的事,他不能缺席。
他知道,总有一天孩子们会与父母疏远,不再有太多往来。他想为那一天,多存下一些美好的回忆。
左:56岁的布鲁斯与妻儿;右:7岁的布鲁斯
西蒙的教育程度不高,他21岁就结婚了,生了一大堆孩子。后来离婚又结婚,孩子也越来越多。
他一直非常努力地想要当一个好爸爸。为了方便接送孩子,他特意换了一个离学校近的工作。
他未曾享受过父爱,现在他想通通补偿给自己的孩子。
除了养自己的孩子,他还想帮助和自己一样出身的孩子。
40多岁的时候,他去上了寄养父母课程,准备在自己家里开一个小的寄养所。
“我小时候待过的寄养中心太差了,那儿没有一丁点爱。我想开一个不一样的。”
后来的10多年里,来自世界各地的130多个孩子在这里暂住过,有些孩子住了很多年。
寄养这些没人管的孩子就像是一场大冒险,孩子身上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情况。
对大多数父母来说,应付一个孩子的青春期已经够让人头疼了。而西蒙,要应付130个孩子的青春期。
这场冒险的回报是孩子们对西蒙的爱。他们离开之后,仍会时不时地打电话或回来看望西蒙。
去年西蒙生日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回来了。西蒙说,那是他收到过的最好的礼物。
3
如果最初的梦想没有实现……
在《人生七年1》里,每个孩子都说出了自己的梦想。后来,这些梦想大都破碎了。
其中,托尼的梦想是成为赛马师。为此,他在其他小孩上学的年纪,天天泡在赛马训练场里。他拿到了一些比赛机会,还和自己的偶像同场竞技了一把。
但他还是没能成功——他不够优秀,被这项运动淘汰了。
对于放弃读书的托尼来说,赛马曾是他改变命运的机会。希望破灭后,他只能像父亲一样当个无足轻重的工人了。他陷入了愤世嫉俗的迷茫期,跟着身边的大人学会了一堆恶习:赌博、骗钱……
他21岁时,导演对托尼的未来做出了预测:他早晚要进监狱。
但7年后再见面时,托尼当上了出租车司机,干得乐乐呵呵。
屡屡做回出租车司机的托尼
他那时还有了一个新理想:当演员。那一集播出后,很多人说托尼“傻得可爱”——言外之意,就是没人相信他能实现这个目标。
但托尼想干就干,怀揣着明星梦,立马去报了表演课程。后来真得到了一些跑龙套的机会,但也仅限于此。
托尼正在上表演课,他的表现没有打动老师
他倒也不放在心上,又转头开回了出租车,依然干得挺乐呵。
在西班牙旅游时,他爱上了那里。于是,贷了一大笔款,在西班牙买了一块地,准备盖些酒吧和商店。他计划,自己的下半生就在西班牙过了。
与前两次一样,这个计划又失败了:紧挨着他的地块,大财团盖了一家超市,抢去了所有的生意。
托尼的生意倒闭了
于是,第三次,托尼失败而归,又开起了出租车。
在托尼的故事里,很多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美好的希望一次次破灭,永远跨不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在新的一集里,托尼的故事里出现了新的转机:他在“卷福”的新电影里拿到了一个角色,还在自己家旁边养了马。
当年的梦想,也许只实现了10%,但这已经足够让他心满意足。
在最新这一版里,”孩子们“63岁,导演艾普特78岁,他们的对话更像是难得可以倾诉心声的老友相逢。
56年的记录,如果说最终要得出一个结论的话,大概就是:人生并无标准答案,百态人生都值得一过。
艾普特问过每一个人:“你后悔自己没有……吗?”他得到的回答是清一色的“不后悔”。
即使是那些在世俗意义上失败的人们,也能通过各自的方式,找到”让自己感到舒适和开心的事情。“
21岁时的聚会
“我一开始习惯于扮演上帝的角色,不带感情地预言他们的发展。但几十年后,我发现这是一个令人尴尬的错误。” 艾普特回忆道。
受访者抱着7岁时的照片合影。左:布鲁斯;中:苏;右:托尼
毫无疑问,如同开篇所讲,《人生七年》验证了出身、教育、原生家庭等等对人生的决定性作用,但又远远不止于此。
如同罗杰·艾伯特所说的:“教育家和社科学者看着这些影片可能会感到绝望,因为一个人将来的生活过得怎样,其实早在七岁时就已都定下了,甚至在子宫中就已形成了……但无论多少年以后,观众仍能从这份独一无二的记录中看到人生之美和神秘。”
本文为Lens微信公号“WeLens”(ID:we-lens)授权转载。Lens 是一个致力于发现创造与美、探求生活价值、传递人性温暖的文化传播品牌。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参考资料:
《人生七年》系列纪录片
纪录片;《人生七年与我》
https://www.telegraph.co.uk/tv/0/63-episode-2-review-first-time-series-had-say-goodbye-one-children/
也许你还想看:
“有做行业第二的想法,都是可耻的”——亿万二期招募,我们要这样的CEO
从中国弃婴到美国体操英雄:即便被世界抛弃,也要用坚强报之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