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失控”的生活说“不”

2016-12-07 一杯咖啡 一杯咖啡

本文系一杯咖啡心理读书小组第22篇文章

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线系列03

加入一杯咖啡读书小组,请拉至文尾


有段时间,关于中国人普遍缺乏边界感界线模糊的问题在网上引发热议.

例如亲子关系、亲密关系、婆媳关系、职场关系、朋友关系等等因其中一方过分侵入他人的世界造成的问题,还有“老好人”因为不懂得拒绝别人而体验到委屈、愤怒及各种不适的问题等等,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设置边界的重要性


但由于中国人含蓄、温和、避免争端的传统文化,让我们在设置界线时总感到犹豫不决,左右为难,结果,在这种僵局中,我们自己的生活被拖入了失控的境况中。


事实上,设置界线不仅仅是中国人亟待解决的问题,设置界线几乎是全人类的问题。



在翻译了两篇与设置个人边界有关的文章后,我仍觉得需要深入地了解无所不在的界线,并学会如何设置界线。


设置界线

首先得知道什么是“界线”?

1、界线帮助我们定位,定义什么是我,什么不是我。

界线可以标示我到哪里为止,别人从哪里开始。让我有“所有权”感。


2、我们必须对(to)别人与为(for)自己负责。

分清个人不能背负的“重担”(excess burden)与每个人必须挑起的担子(load)。


3、界线不是城墙。

界线帮助我们“勤勉地保守我们的心”,把对我们有助益的东西留在篱笆里面,对我们有害的则全挡在篱笆外面。界线并不是把别人“摒除在墙外”,懂得打开心门,对具有支持性的力量保持开放的态度很重要。


界线的范例有哪些?

1、皮肤

肉体的自己是第一个让你知道你与别人不是一体的方法。受过肉体戕害与曾被性侵犯的人,对界线常常无法有明确的感受或概念。因为他们年幼时,别人教导他们的是:他们的所有权并不是真的从皮肤开始,别人可以侵犯他们的所有权或为所欲为。结果长大以后,他们便很难为自己建立起界线。(所以说,教育孩子从小建立起自我意识,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是多么重要。还有,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再也不要因为孩子长得可爱就肆意捏孩子的脸蛋来表达爱意了,这是侵权的!)


2、话语。

最基本的话语便是:“不!”这句话让别人知道你与他们是分开存在的,由你控制自己。没有界线的人往往不懂得如何对人家说不,不知道如何拒绝别人的控制、压力、要求;有时在别人真的有需要时,他们也挣扎是否说不。他们以为一跟别人说不,就会破坏他们与对方的关系。因此,即使内心不满,仍勉强服从。(老好人们看过来!出于对失去一段关系的恐惧而服从,并不会真的维护好这段关系,事实上,一方不舒服的感受,正是来日这段关系崩塌的导火索。)


3、地理上的距离。

人与人的关系一旦存有侵犯或虐待的行为,很多的时候,唯一的方法就是保持距离,让对方明白你所设立的界线是确实的,直到对方能够解决问题。(中国的《反家暴法》、反校园欺凌法规已经出台或正在制定中,从法律上站在被侵犯的一方,我们更加应该树立相关意识。)


4、时间。

当你的生活失去控制,当你的界线需要设立或重划时,暂时离开一个人或是你所从事的工作一段时间,可以让你重新掌握生活中失控的局面。在精神上或情感上从来没有和父母分离过的成年小孩,往往需要与他们的父母分开一段时间。他们必须有一段时间来舍弃旧有的包袱,重新为他们与父母的关系画出新的界线;有时,他们或许会觉得自己在远离父母,其实,分开一段时间,反而可以改进彼此之间的亲子关系。(健康的亲子关系需要空间与时间上的距离。)


5、情感上的距离。

在情感上保持距离是一条暂时的界线,可以给予你的心所需要的安全空间;但非长久如此。(不要将保持距离变成了对感情的回避和退缩,这仍是一种“过犹不及”。)




界线中有什么?

1、感情。

感情来自内心,可以让你知道你与对方的关系或状况。感情可以让你知道你们的关系到底是维持良好或是已经出了问题。重点在于:你的感情是你自己的责任,你需要自己先拥有主权,认真地把它当成自己的问题,这样才能及早发现症结并设法解决。(对一个人从喜欢到讨厌,变化的不见得是对方,而是自己,所以不要把原因全推到对方身上。)


2、态度和信念。

很多时候,我们看不出自己的态度或信念正是我们生活不安的来源。我们常常责怪他人。但事实上我们需要拥有自己的态度与坚信,因为它们归属“我们的地界”范围之内。我们是受到它们影响的人,而且只有我们才能改变它们。有界线问题的人对责任的看法与态度往往也扭曲了,觉得要求别人对他们(别人)的感情、选择、行为负责是刻薄的。(不要被网络上的洗脑文真的洗了脑,静下心想想自己的态度和信念吧!)


3、行为。

行为是有后果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浅显的道理我们都明白。但是,假如有人介入别人“因果关系”的自然法,问题就出现了。这种情形经常发生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父母常常会对孩子大声嚷嚷或唠叨不停,却又不让孩子去承受他们恶行的后果。“爱,却又限制”、“温和,仍要求子女必须为后果负责”的父母,才能养育出有信心、对生活有控制力的子女。(如果自家的熊孩子不肯按时完成作业,家长只需告知后果,不要越俎代庖,TA会体验到来自亲爱的老师的“谆谆教导”的。)




4、选择。

我们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结出“自控”或“节制”的果实。界线有一个很常见的问题:我们常常放弃自己选择的主权,而把选择的责任改放在别人身上。我们会使用这种字眼:“我是不得已的啊!”、“是他(她)叫我这样做的啊!”这些都是我们不能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明证。我们总是让别人来操控我们,以为这样就可以不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但事实上,人享有选择的主权,人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根据别人是否允许,或因自己的愧疚感而做决定,将产生愤恨不满的情绪。我们实在太习惯别人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做了,而以为自己“勉强作难”为别人做的事,是出于自己的爱心。(老好人们再次中枪了,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真的是出于爱心才勉强做了什么什么么?!)


5、价值观。

我们往往太看重别人的赞许,误以为权力、财富,可以满足我们内心最深层的欲望,事实上,我们所想要的是爱(或者别的,大家自己对号入座)。


6、思想。

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思想。很多人都没有自己的思想方式与过程,他们只是很机械地思考别人的观点,不曾顾虑到自己的看法。他们把“别人”的意见、理由全往自己身上囫囵吞枣,没有半点质疑,也不去考虑“到底自己的观点是什么?”我们当然应该听听别人的意见,斟酌分量,却不可以把自己的思想双手奉送给别人。我们必须在知识上有所长进,而且拓展我们的心智。(当我们对着一些文章里的观点频频点头,比如你此时正在阅读的这篇!然后又全然吸收并向别人灌输时,有否想过,也许,我们的思想并不真正是我们自己的?)


我们必须澄清那些被扭曲的思想。我们都有看不清事实真相的倾向,会用扭曲的方法来思考理解事情。我们常常不能够看出别人的真相,而用过去的关系和先入为主的观念来曲解别人。而且我们必须确定我们的思想可以与别人沟通。很多人都以为别人应该能读出他们的心思意念,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想要别人了解它们,就必须自己先说出来。(我们需要摒弃对于“读心术”和“心有灵犀”的不合理期待,说出自己的想法。)


7、爱。

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去爱,并且响应别人的爱。许多人因为受伤与恐惧,而不能爱与接收爱。有很多的爱环绕着它们,却因为他们缺乏响应,仍然感到寂寞。他们常常会说:“别人”的爱不“进来”。我们必须了解我们的心事自己的所有物,唯有担负起责任,改进我们的弱点,生命才会向我们敞开大道。( “爱无能的人”应当为自己负责。)


未完待续

下期我们继续讨论

界线的问题究竟有哪些呢?


《过犹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线》

作者:亨利·克劳德博士 约翰·汤森德博士  

译者:蔡岱安 海天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很好地回答了人们心中关于界线的问题:

1、我可以在设限(limits)后仍是个有爱心的人吗?

2、合理的界线是什么?

3、要是有人因为我设立的界线生气或受伤呢?

4、我要怎么回答那需要我的时间、爱心、精力、金钱支助的人呢?

5、为什么设立界线让我感到愧疚或恐惧呢?

6、界线与顺从有什么关联呢?       

7、对别人设立界线不是很自私吗?


延伸阅读:

你拥有边界感么?

如何避开那些妨碍你设置边界的陷阱?


欲加入一杯咖啡读书组,请点击下方链接

带一本书出发:一杯咖啡心理读书组组员招募中


整理| 姚沈琦,一杯咖啡读书组成员。

简介:网名姚小丁,航空公司职员,书虫/猫奴/印度文化迷,一条误游进心理学的海洋却始终如痴如醉,一往无前的小海豚。

出处|《过犹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线》

编辑|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小瓜

转载&投稿| QQ:3246351436 或直接在留言处申请

投稿邮箱:coffeemedia@qq.com


近期活动

让我们魔都作伴:长大后,如何再拥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起来讨论:男人为何越来越不行了?|《面具之内》

呼唤闲置旧手机的主人|这次断舍离,让旧手机更有意义

12月11日线下学习|半天时间,学会微信编辑


一杯咖啡公益心理    微信ID:coffeecenter

官网 www.yibeikafei.org
用一杯咖啡的价钱,多一点沟通的时间

点击阅读原文,可申请加入:全民心理交流讨论成长社区—心理成长研修组,我们在这里等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