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识破关系中的“精神虐待”| 这11种手段大多出人意料

一杯咖啡 一杯咖啡 2021-12-06

自我成长专刊

本文系一杯咖啡心理读书小组第41篇文章

欲加入读书组,请至文末



编者按:

我们都曾被施虐者愚弄,但他们却装作受虐者试图蒙混过关。


往往遭受精神虐待的受虐者反应不激烈,甚至很希望用自己的善意来“软化”施虐者,却往往事与愿违。


这本《冷暴力》是畅销法国20年的心理学经典,剖析了精神虐待的真相和危害。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读书组梳理了这本书第四章、第五章的关于“精神虐待”的11种手段的内容希望你也能识别出你生活里曾经或正在经历的“精神虐待”,留意这些过去可能有意无意忽略的情况。

  ·一  

掌控阶段


施虐者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牢牢掌控受虐者,施虐者往往会这么做(折磨受虐者):

1

拒绝直接沟通

面对直接提问只会闪避。


对方每每以退为进,从不直截了当。以至于被虐者要问自己“我哪里得罪他了?他为什么讨厌我?”


因为他什么都没有说,所以任何事都可能是他不满的原因。

 

这种虐待手法就是拒不承认两人之间有问题,且不愿沟通也不愿共同寻求解决之道。如果打开天窗说亮话,冲突就有可能得以讨论,或许能找出解决办法。可惜在施虐者的世界里,最要紧的说防止受虐者思考、理解和反应。使冲突加剧的有效方式就是不要对话,默默地把过错加诸对方,而受虐者的发言权往往被剥夺。

 


2

言语歪曲


 不希望让你听清楚他在说什么。


施虐者故意含糊其辞,制造混淆。事后他可以推诿说“我从来都没有那么说过”而逃避责任。


他喜欢用间接方式传递信息,不会惹祸上身。他喜欢说话只说一半,这样可以为各种误解和误判留下空间。

 

比如:


为什么?

你应该知道。

不,我不明白啊?

那你就再想一想。

 

往往施虐者会用平常语气来表达这些模棱两可的意思,而人们听到这些,往往不是怪对方,而是反思自己是否做错了什么,而这就让施虐者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而另一种常用的语言策略就是:用抽象、说教、理论性的说话方式把对方拉进费解、未知领域。

 

施虐者会用权威的语气,给人留下很有学问的印象。他们满口术语,让听者觉得他们很厉害,这样听者很容易被唬住,以至于很难马上有反应。

 

比如:

你总是把自己的问题投射在别人身上。

 

还有一种,就是好像比受虐者更了解对方在想什么:

我很清楚你讨厌对方的原因,那是你自己没有处理好自己的问题!


3

撒谎


一般不直接说谎,而是暗中制造误解,再把误解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方面。


施虐者不管说什么,总有办法颠倒黑白,证明自己是对的,尤其当受虐者心神不宁又不想争辩时。受虐者之所以不安,是因为真相与谎言一直混淆不清。

 

往往有三种方式:

1

拐弯抹角

比如:女人好可怕!当对方提出抗议后,改口:我又不是在说你,你太敏感了!

2

答非所问

比如:当妻子质疑丈夫忠诚的时,对方却说:你这么疑神疑鬼,恐怕自己心里有鬼吧!

3

对细节的更正

比如:妻子指责丈夫带女孩去鬼混了8天,对方却说:你才说谎!明明是去了7天,而且不是女孩,是一个女人!

 


4

嘲讽、轻蔑


 嘲讽和轻蔑往往可以帮助施虐者占据一个高地。一般,施虐者在公开场合——先从夸张地描述一些无伤大雅的、甚至对方私密的事情入手,然后在周围同伴中找人与他唱和。

 

自恋的施虐者常把旁观者骗得团团转,因为他们浑然不知受虐者的真实经历,施虐者往往有本事把旁观者变成他们虐待行为的共犯。

 

5

利用矛盾


以矛盾的方式妨碍沟通,因为不了解情况,所以无法回应。施虐者往往口头上说一套,行动上又是另一套。在日常中无关紧要的事情上种下疑心,让受虐者立足的基础动摇,无法辨别谁对谁错。

 

6

否定人格


“要是没有我在你身边,谁会理你,少了我你只会孤零零的!”一个自我意识脆弱、缺乏自信的人听到这类贬抑的话,就容易将其吸收内化,以为那是事实。


由于施虐者表示那些都是事实,受虐者无法判断真伪,自我便会跟着消失。

 


7

离间与征服

 

施虐者很擅长挑起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激起嫉妒与对立。他们会用下列方式:

1

迂回地引起怀疑

你不觉得某某人是这样的吗?

2

把A对B的话透露给B

你的朋友告诉我,她认为你……

3

用谎言煽动他人敌对

 

8

展现强势


施虐者喜欢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他懂得比较多,因此握有真理,而且是唯一的真理。他会把自己的主张说成是公认的前提。听到的人会想“他说的应该不会错,因为他好像很有把握。”因此,对于较脆弱的同伴,施虐者能给予相当程度的安全感。

  ·二  

仇视阶段


当受虐者想反抗掌控,就会遭到施虐者的仇视。


当受虐者有所反应,企图恢复自己的人格,找回一点自由,受虐者的内心世界会表达“我受够了!而这个时候,原本具有利用价值而存在的受虐者,变成了施虐者眼中不择手段必须除之而后快的危险人物。施虐策略于是走上台面。

 


9

恨意表面化


当受虐者要走,施虐者会很恐慌。


与一般看法相反,这不是由爱生恨,而是因妒成恨。施虐与受虐的关系并没有爱,只是当事人的欲求罢了,而欲求的对象也不是受虐者,而是对方拥有而施虐者想据为己有的东西,而往往施虐者从受虐者身上无法满足所有的欲求,因此感受到了很大的挫折。而这些都是恨意的来源。

 

施虐者合理化恨意的方法,就是怪责受虐者压迫他,所以他这么做是正当防卫。施虐者会把最邪恶的意图安放在对方身上,因为他担心对方会有所行动,所以往往会先下手为强。

 

10

虐待行为开始起效


施虐者会确保让受虐者知道,不遵从自己的意愿会有什么后果。他会通过寄信、打电话、网络等渠道来达到目的,而这往往被受虐者视为定时炸弹。

 

如果有目击者在场,攻击会化作许多小动作,一旦受虐者掉入“挑拨”的陷阱,开始大声辩解,就会显得是受虐者在发脾气,而施虐者可以假装自己是受虐者。

 

11

受虐者被逼得走投无路

 

施虐者会设法让受虐者对他不利,以便指责对方为“恶人”,让对方成为挑起冲突对罪魁祸首。他会利用受虐者的某个弱点,把它过度夸大,让受虐者也认为自己有问题。施虐者逼迫对方犯错,然后大肆批评或诋毁对方,借以强化受虐者的不良形象和罪恶感。这样施虐者就可以从中获益,让自己看起来像无辜受害的一方。

 

于是,两个人的关系开始模糊不清:

谁是施虐者,谁是受虐者?



结语:

 如果你看完了全文,会发现施虐者的手段是令人瞠目结舌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并非闻所未闻。怎么对待这些令人战栗的手段?

 

要知道,不能把人(不管说受虐者还是旁观者)拉到“暴力”来处理问题的境地,对施虐者来说是一大失败。因此,拒绝用暴力的或施虐者同样的方式处理问题,是阻止这种精神虐待的路径之一,甚至可能是唯一高效的路径。

 

不与施虐者同舞,不与施虐者为伍,才能不让施虐者得逞。


延伸阅读:

精神分析不都需要很长时间 | 限时动力性心理治疗概述

有WiFi就会放肆,是专业就该克制 | 咨询师微信伦理禁忌

《冷暴力》

作者:玛丽-弗朗斯·伊里戈扬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译者:顾淑馨 

年份:2017-06



欲加入一杯咖啡读书组 请点击下方链接

带一本书出发:一杯咖啡心理读书组组员招募中

出处 |《冷暴力》 江西人民出版社

整理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2000小时,目前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近期关注:要事第一、边缘型人格障碍。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助理 小佳

转载&投稿 QQ:2833628802 或 直接在留言处申请

投稿邮箱:coffeepr@qq.com


近期活动:

直面背叛 重建信任 | 报名共读《爱情与背叛的心理学》

刚刚,咖啡入组免费了

寻找愿意提供公益活动场地的你 | 坐标上海


一杯咖啡公益心理    微信ID:coffeecenter


官网 www.yibeikafei.org
用一杯咖啡的价钱,多一点沟通的时间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申请加入请关注公众号,回复“会员”。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