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哎呀,请你们慢点死啊,一个接一个,我有点消化不了

咖啡侍应生 一杯咖啡 2021-12-06

一杯咖啡

纪念特刊


据香港文汇网、《星岛日报》等港媒报道,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原名查良镛)10月30日下午病逝于香港养和医院,享年94岁。金庸笔下创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包括《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


早先,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著名主持人李咏等人先后不幸去世,使得整个10月的最后几天,弥漫悲伤气氛。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特组织这篇特刊,以兹纪念。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2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助理 Young River

联系 |一杯咖啡编辑部 coffeepr@qq.com



如果10月,只有李子勋去世,大概关注心理圈的以及许多对心理问题感兴趣的人们,会哀伤一阵子。我想这样的人口大概中国有个5000万人差不多了。(特刊|纪念李子勋,也纪念那些年看《心理访谈》的日子


如果10月,只有李咏去世,大概关注文艺圈的人们,会哀伤一阵子。我想这样的人口大概中国有3-4个亿吧。(刚别李子勋,又别李咏:离开的时候希望世界忘记我


可是,现在连金庸也去世了,我想为此感到哀伤的,除了已经神志不清的和还在牙牙学语的国人之外,大都属于默哀的行列,怎么也有10个亿人吧!


而我,幸运(因生命中曾经出现过这样有趣的人物),又不幸地,同属于这三组数字中。


每个重要人物的离去,都是一次不大不小的哀伤,仿佛抽走了自己珍贵的记忆,都需要一些时间来好好消化。


可是,这个10月,你们对我太残酷了。


作为对你们三个都有关注的我,每一个的离去对我都是一次不小的打击。


虽然算不上你们的铁杆粉丝,比如金庸的书我就没有看完,电视剧倒是追的差不多了,像六神磊磊那样搞研究我可不行,顶多拙劣模仿一下。(怎么看“名门正派”这次围攻“光明顶”|仿六神磊磊风


但是,你们在我的记忆深处都有重要的位置,我的童年少年青年的回忆里,都有你们的身影。缺了你们,过去的历史就不完整了。


如果你们一个又一个排好队,等我哀伤好一个,告别好一个,再来的话,我会好受一点。虽然每个走,都会让我要难受一阵的。可是人总要走的,这个自然法则我倒是还能接受。


可是,哪有这样玩的,接二连三,我一个还没处理完,又来一个,再来一个。。。


你们知道一个月去好几次殡仪馆参加追悼会会的老头老太是什么心情吗?


我想我是提前50年体会到了。



最近几天,心情不佳,身心俱疲。


我用来化解内心悲伤的方法,一般是写一篇悼文。


小时候家里奶奶辈去世,我就是这么处理,后来高中时候,一个同学突然自杀,我也给他写了一篇5000字的悼念文,被语文老师拿来,全年级每个班找人朗读,这大概也是最朴素的哀伤辅导了吧。把对过世之人的情感整理好,倾诉出来,内心积压的复杂情愫也就有了一个出口。有了这些经历作为铺垫,所以对我来说,写一篇悼念文章是个非常习惯的方式。


这几天,刚给李子勋写完,这周又给李咏写,写完发出来还不到半小时,就又收到金庸去世的噩耗。有些读者调侃说,看来你还得马上写一篇送别金庸,你写的速度都赶不上他们死的速度。


他们不知道,其实我可没这个心情在这个时候开这种玩笑。


当然,相比李子勋,李咏,对金庸的离世多少是有一些心理准备的。一来他确实年纪已经很大,可以算是高寿,至少身边有认识的老人还没有谁超过他。二来这些年也屡屡传出他去世的乌龙,有了几次演习般的经验,到正式的时候情感的冲击已然没有那么强烈。


但是,金庸在我心里始终有着特殊的位置,知悉他的故去,那种哀而不伤的感情依然喷涌而出



金庸让我第一次质疑“权威”


小时候,我爱好写作,那个时候还没有新概念作文,文学界以纯文学创作最为推崇,一般把金庸等武侠作品视为地摊文学,是不入流的东西。所以根正苗红的我自然也没有去关注。


那个时候我每年都能写一本硬面抄,假期里尤其是创作欲旺盛期,亲戚朋友也会借这些手抄本来读读。对一个小孩子来说,这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


时,有一个亲戚读了我的文章后,在恭维我的同时,也提出我写人物对话的能力不行,她给我推荐了一些可以参考的文章。


首推的就是金庸系列。


我自然之前就听过金庸,但那是批判性的介绍。居然让我向这样的二流作家学习,我本能地有些抵触。大概看出了我的心思,亲戚就找了一本她收藏的金庸小说,我还记得那是一本雪山飞狐


具体我记不清了,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这次初步接触金庸作品的经历,让那个被教育金庸作品是不入流的文学创作的的我,开始质疑权威的正确性,因为要讲讲良心的,金庸文笔是好啊,哪里有那么不堪?


只有去读,才知道金庸的书写得好,而且充满了文化底蕴。虽然他的书大多成书于50多年前,但是读起来总感觉文字并不过时。经典的文学作品,一般都是超越时代的。同时,金庸很钻研中华传统文化,读他的书在一定程度就是一次文化的洗礼。说实话,很多同样搞文学创作的人,还远远达不到金庸的水准。


所以我实在不理解那些认为他的文章没什么内涵的人,到底是凭什么理由说出这样的话来。用现在的话语体系,大概是杠精吧,就是看你不爽,所以就是不买账。当然有些时候,杠精”最容易掌握话语权,迷惑影响相当一部分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让他们成为自己进攻他人的武器,这点在这三位过去的人身上时有发生。林语堂曾说,历史的命运是由大人物一手改变的,而大人物都命运往往是由小人所左右的。思来想去,不禁令人唏嘘。(出自林语堂写苏东坡)



全民文化大家兼全民心理咨询


当然,在这个不怎么看书的时代,金庸作品的流行是离不开影视化的。


那个年代,著名作家作品改编成电视剧,女作家要看琼瑶,男作家就看金庸了。在20-30年前,他们两个人的名字,就是影视作品大热的保证。现在动不动就把作家的作品称为IP,其实很多作品受众并不是很大,到底什么才是IP我想金庸们的作品才是正宗的大IP



说句题外话,虽然现在的琼瑶因为个人感情问题挺不受网友待见,但是她确实曾经风糜华文世界,各领风骚。谁说没有被琼瑶影响过,哭过,那是假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现在她也垂垂老去,也祝福她安康。希望她活的长久点,继续陪伴我们。


相比琼瑶,因为金庸作品也就15部,而且他早就封笔不动,所以也就更容易被读者定位,并被人记忆。金庸作品差不多每隔10年都会翻拍一版,因此也让他笔下的人物家喻户晓。苏有朋的张无忌,陈晓春的韦小宝,陈晓和陈妍希定情的笑傲江湖,这些演员让作品里的人物生动起来,而作品里的人物也成就了这些演员。如果把金庸作品的演职人员名单打印一份,你会发现,那就是大半个华语演艺圈了。





金庸的书,再加上更多不看书年代的金庸作品影视翻拍,奠定了金庸的群众基础。你可以不看书,但是你不会不看电视啊!可以说10亿国人,每个人都至少看过一部金庸作品。在很大程度上,谈论金庸作品的人物和情节,是许多人日常交流的谈资之一。多年后,从新华社体制离开的六神磊磊开设公众号谈金庸作品,之所以能够那么火爆,除了他写得确实很好,和他谈论的对象是有直接关系的,换一个谈琼瑶、谈古龙,都不太能谈出这样的效果。


毋庸置疑,差不多50多年来的中国人的文化和精神世界里,金庸占据了相当大的地盘。他绝对可以说是文化泰斗。


之所以他的作品会有这样的影响力,我觉得和金庸塑造人物的能力是不无关系的。金庸笔下的人物,很少脸谱化,虽然同样是大侠,但是郭靖就是郭靖,杨过就是杨过,张无忌就是张无忌。甚至很多小人物,也是别具一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也都有自己的局限,这就让他们变得更为真实。就这点看,金庸是个洞悉人性的大家。读读金庸,对理解人性,是很有帮助的,而且随着阅历增长,对人物的理解也会发生许多变化,这也是金庸作品不断翻拍,但是依然长盛不衰的内核之一。一千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自然一万人心中有一万个金庸笔下的角色,这就是其魅力所在。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时常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太有机会去找一个专业心理咨询师去一对一处理自己的心理问题的。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就不会去处理自己的心理问题。人类更通常使用的方式,往往是借助文学艺术作品来整理自己的人生,思考人生的走向。几乎所有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多少都具备了一定的心理疗愈功能,心智启迪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说,金庸可能是许多人共有的心理治疗师。人们通过对他笔下人物的理解、投射、反思,更好的理解自己、理解他人,并作出一定改变。至少我自己反复看《倚天屠龙记》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发现张无忌的性格里多少有我自己的影子,而且是我很不喜欢的一面,但是没有看之前,我是未曾觉察的,时至今日,我的这个“张无忌”部分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这要归功于金庸循循善诱的“点拨”。


金庸其人


好了,回到金庸自己。


金庸的人生有三点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一是他的写作,虽然是写过去,但是直至当下。金庸搞文学创作,既有现实因素,希望给自己办的报纸增加粉丝,也有其理想因素,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笔,能够影响一些人。文以化人的担当至少在他那一代文人心中是有这个使命需要承担的。所以,你不要以为他的作品只是武侠小说,在我看来,他的作品更多是假托这一题材,鞭笞现实,唤醒他人。


这个时代,恰恰缺乏的是“侠义”精神,而“暴力”过多,每个人为自己考虑的太多,为他人考虑的太少,考虑眼前的太多,考虑长远的太少,破坏的太多,建设的太少。


金庸的作品有一条贯穿的主线,就是始终在唤醒民众,做一个更正派的人。



我相信,有很多人就是在他作品的感染下,才重塑了自己的价值观,没有被糖衣炮弹,污泥浊水所影响,坚持做一个好人。


我之所以在繁忙的生活中依然花点时间写点东西,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想向金庸先生学习,希望通过自己的笔,能够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影响一部分人。


二是他的勤学。金庸的博学自不用说,我更钦佩他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我想关注金庸的你,肯定看过这样一则新闻,2010年,86岁的金庸考获剑桥大学博士。有些人会认为这无非是提升学历,其实,金庸到剑桥大学读博士的经过颇为曲折。


剑桥大学本来是想给金庸一个荣誉博士学位,金庸却主动申请到剑桥大学念书,校方觉得很奇怪,告知金庸:荣誉博士的排名在一般教授、院士之上。


金庸说:“我的目的不是来求学位,是来跟这些教授请教一下。


金庸在2010年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时,并不是亲自到剑桥拿证书的。香港专栏作家陶杰是金庸的忘年交,他在专栏中写道:“金庸修读剑桥博士,功德圆满,剑桥圣约翰院长杜柏琛(Christopher Dobson)拿着证书,从英国飞来香港,颁授给查先生。在香格里拉酒店,开了一间 VIP房,查先生的论文导师麦睦邻( David McMullen)一家都来了。夜七时半吉时,颁授仪式开始。我们搬了张椅子,让全副学袍的剑桥院长坐下。几个人鼓掌,当做鸣礼炮,然后查先生穿上博士袍恭领文凭,意欲执弟子的古礼下跪,众人笑而制止。院长以拉丁文,宣布查先生修读期满,成绩优异,成为剑桥荣誉院士和文学博士。众人大喜,即刻开香槟。其后主人家引导入席。院长用英语发表讲话,说剑桥从来不在海外颁博士学位的,因为金庸先生成就卓越,所以破例。”


我想过这个问题,到底是金庸在接受教育,还是这些剑桥大学的人在接受金庸的教育?


金庸80多岁,依然勉力求学的精神,依然认真对待的精神,依然以学生心态对人的态度,哪一条不值得后辈学人汲取?


三是他自己的婚姻和家庭。从一个心理咨询师的角度看,金庸的婚姻和家庭是比较不幸的。


金庸一生经历过3段婚姻,前面2段颇为不幸。


1947年,23岁的金庸认识了杜冶芬,后者比他大5岁,但是两人的感情发展迅速,最后结婚并决定到香港生活。结婚初始,两人的感情和睦,生活美满,但是由于金庸需要长期在大陆与香港两地来往工作,而且杭州人出身的杜冶芬不谙粤语,收入也很少,渐渐地,夫妻两人的关系出现了裂痕,最终导致离婚。也有人传是离婚是因为妻子发生婚外情。


1956,金庸与朱玫结婚,并生下4名子女。金庸对大儿子查传侠的感情很深,在他的影响下,这个孩子11岁时就开始发表文章,后来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相反,查传侠和母亲的关系却不好,因为朱经常大发脾气,动辄和丈夫吵闹,也听不进儿子的多次苦劝,以至于有一段时间查传侠不再理她。目睹了父母的不和后,查传侠觉得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很悲哀,对人生充满了种种悲观的想法。1976年10月,年仅19岁的他因与女友吵架,一时想不开,便自杀了。金庸与妻子无法接受这种巨大的丧子之痛,都觉得对方应为孩子的死负责,两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已无从化解。心灰意冷的金庸于是经常到酒吧买醉,并认识了酒吧侍应生林乐怡。林乐怡虽然比金庸小29岁,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两人互相吸引,迅速坠入了爱河。1976年,金庸主动向朱玫提出离婚,而后与林乐怡结婚。


两段感情,可以说都是重大的创伤。


每个作家大多会把自己对感情的理解写进作品,琼瑶会这么做,金庸也会这么做,只是金庸作品里的爱情,有更多美好的色彩,很少有痛斥女性的意味,虽然他自己的感情世界是那么的不幸。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金庸做到了升华。


金庸个人生活的不幸,似乎并没有让他抑郁,外人看到的他依然是豁达的,大度的,笑嘻嘻的,如一个睿智的智者。我不清楚金庸是怎么度过被他人背叛、亲人自杀这样的艰难历程,但是他的身上看来也有他的作品里主人公常有的历经涅槃、浴火重生。


人生经历痛苦之事十有八九,关键还在于你是被它打败,还是你打败了它。


以上这些话,告别金庸。



2018年,我们的芳华,陆续都去了。


他们陪伴我们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后来我们踏上社会,经历人间沧桑。


机器猫哆啦A梦系列电影版有一部名叫“伴我同行”,这四个字我认为用来形容你们,最为贴切。


你们就是我们生命中的那些“伴我同行”。


虽然,这世间是没有长久相伴的。


终有一别。


只是不知道来的竟那么匆忙,我还没准备好。


那些还活着的人啊,请你们一定慢慢的死啊!


我舍不得!



什么都不说了,买一套金庸作品集,也许是最好的怀念!


点击下方链接,直接购买金庸作品


一杯咖啡会员社群加入攻略(2018最新版)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