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时候,请你保留热依扎式“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权利
自我成长专刊
AC专栏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3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编辑 禾沐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我很反对以暴制暴,但是我更反对的是完全不给自己一个铠甲以保护自己的权利。
曾经,和一位朋友谈现在的娱乐圈明星。
他对这些小鲜肉明星特别感冒,认为这些人都是靠着脸蛋,没有什么才华,整天享受各种粉丝的支援。
我告诉他,其实这些明星也不是这么容易做的,至少他们需要承受的是,有许多人每天在他们的社交媒体上留言,并且是大面积的批评性语言,甚至用非常侮辱性的语言在骂他们。
我跟他说,这样的生活如果让你过一天,我想你都承受不了,而对他们而言可能是一年365天,甚至可能一连持续好几年都是在承受这样的日子。要承受这么长时间的恶意评论不崩溃,不是随便哪个普通人能够做到的。
朋友说,会吗?
对他们而言每天享受被这么多人所关注,应该是很开心的一件事情,就被别人说几句,这样的“损失”好像微乎其微,何乐而不为呢?
我说,有机会你去切身体验一番就知道了。
如果你最近在明星热依扎的微博下留了一些负面的评论,我想你很有可能有机会体验一番这样的人生经历。
几天前,因在暑期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中饰演易烊千玺的女助手檀棋一角一炮而红的热依扎,做了一件引发高度争议的事情:她在自己的微博上大量转发了在自己微博留下恶意或者是让她感觉不适的评论,俗称把这些人“挂”出来。
这些被挂出来的网友“有幸”也遭受到一番明星享受各种恶意评论的待遇。
因为被“挂”,在这几天时间里,许多支持热依扎的粉丝,亦或者对于网络暴力非常反感,甚至可能就是看到哪有人潮往哪里挤的网友,都蜂拥而至,用他们曾经对待热依扎的方式骂他们、痛斥他们。
于是他们这些平时习惯用类似语言评论别人的人,当自己也遭受到了同等待遇的时候,大部分的人都选择了“举手投降”:
他们自己通过私下或者公开的方式不满,不希望大家这么对待自己(虽然这是他们过去常常做的事情),直言这些“网络暴力”让他们受不了,甚至有的人还夸张地表示他们“想到了要自杀”。
我想也许当他们切身经历这些的时候,才能真正意义上体会到像热依扎这样的人,一年365天每天都在承受类似的攻击,内心会是什么感受吧。
我看到有不少人对热依扎这样的行为表达不满,因为她的做法好像也是在使用“暴力”,有些人甚至说,这样做只会让自己动气,不如置之不理,亦或者说,对他们宽容大量、以和为贵吧,冤冤相报何时了。
我很反感这样不分青红皂白的“劝和”,至少我很支持热依扎这样的做法,他这种程度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做法,应该得到保护。
而且,我也鼓励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自己还有类似热依扎式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权利。
为什么这么说呢?
每个人存活一世,除了需要好好地与外界、与人和善相处,也一定不要忘了需要有一个铠甲,在进退之间,可以武装自己,具备最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
这是因为,当我们离开只属于自己的世界,向外界世界进行探索的时候,注定是一个冒险的过程。这个外界,不一定对我们就是友善的,亦或者也许本身是好心,但是也可能会作出实际上对我们并不有利的事情。
有些人会坑害你,你当然是要保护好自己,有些人虽然无心,但是他就是可能会让你受伤,你当然也需要拥有保护自己的权利。
事实上,作为一个物种,我们天生就具备这种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只是,在长期的社会化过程中,特别是这些年的教育过于强调“人际和谐”,坚持完全“正面”的论调,反倒是让不少人忽略或者弱化了本来就有的自我保护铠甲。
当你感到受伤害的时候,如果什么都不会做,一点点的反击都没有,那个伤害你的人,不会因为你的无动于衷而有所收敛,反过来,他会觉得你根本无所谓,所以他有可能进一步侵犯你,让你变得更加痛苦。
同时,那些旁观的人也不会觉得你有什么实质影响,不太会同情你、帮助你,所以当你不去自我保护的时候,你也不要指望会有电视剧里常常出现的超人、男主角,能够充当你的“护花使者”,在你身边能够成为你帮手的人,会越来越少。事实上,你会变得孤木难支。
而当你能够做出一定程度反击,曾经伤害的人,就会知道这些行为会带来反弹,可能是不合适的,自己可能“过”了那个界限,可能会适可而止。而那些潜在的帮助者也会接收你发出的“求救信号”,给予你一些帮助。
因此,热依扎感受到被这些言论所威胁、所伤害,把他们“挂”出来,告诉大家这些是我不愿意、也是我承受不了的,实质是在行使最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
无论如何时候,我们都要尊重这样的自我保护权利。也要允许自己保有这样的权利,否则我们会被别人欺负得体无完肤。
攻击性,听起来是一个有点骇人的词,在我们这个提倡和平相处的社会,大概是不见容这样具有“破坏”意味的词吧。然而,弗洛伊德把这个词引入心理学之后,它已经是一个比较中性的,是每个人身上都具备的心理动力之一。
每个人都具备一定的攻击性。当遭受到别人的攻击,我们会有一种想要回击的心理需求。如果一个人完全漠视自己攻击性需求,他就很容易得抑郁症。
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解释一个人为何会得抑郁症,主要就是认为一个人长期压抑自己内心的攻击性,没有办法以适合的方式予以释放,所以从而对内攻击自己,导致了抑郁。
比如一个人在工作上遭受到了很大的挫折和挫败,领导骂他,但是他压抑自己的攻击性,不断地忍受外界的攻击,所以他就不断地谴责和打击自己,认为自己很差劲等。再比如,一个人他在家庭环境中长期受到家庭暴力,如果她并不能释放对这种家庭暴力的攻击性,她就很容易转向攻击自己,认为是自己很无能,所以挣脱不了这种状态,自然久而久之也就很容易变得抑郁。
熟悉热依扎的人,大概都知道,她曾经公开表达过自己是一个重度抑郁的患者。从这个角度上分析,她可能之前隐藏了大量的攻击性,当别人侵犯他的时候,他一点都没有表达,没有把机会把自己这种攻击性予以释放,转向攻击了自己。
现在她可以直面他人的攻击,并且直接予以回击,当她有勇气做这样的事情,实际上她也就释放了自己的攻击性。我认为此举有助于缓解她压抑已久的心理状况。有很多路人认为她短时间大量转发的举动,超出常态,大概是“疯了”,特别还和抑郁症联系起来,好像认为是抑郁症导致的。然而,也许这恰恰是她病情有所好转的迹象。当一个抑郁症患者能够开始向外还击的时候,她的抑郁水平其实是下降的。
我并不是鼓励说要肆无忌惮地随意攻击他人,而是说当外界开始攻击你的时候,你一定要允许自己有机会去释放这种攻击性。我不会主动伤害你,但是我也不会任由你糟蹋我。这同样也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需要具有的品质。
当然,这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式,恐怕是释放攻击性比较好的方式之一。
你怎么对我,我也怎么对你。很公平。
这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身”的方式,无心插柳地达到了一个功能,就是让这些曾经伤害别人的人,也慢慢学会了什么叫不能随便突破底线,从而减少暴力的产生。
有人有心或无意地伤害到了自己,有不少人会告诉我们,你要好好地跟对方讲道理。但是,越是会做的人,其实很难讲道理,而且架吵三回、没有是非,到了一个节点,想要通过言讲道理,已非最佳时机。
一个人只有当自己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能够体会别人的感受,才能够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到底意味着什么,才能够去体谅别人的不容易。
比如,热依扎事件中的施害者。不要网络暴力,每个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有些人就是忍不住要去做,因为他自己实际上从来没有经受过同等程度的伤害,并不能真切地明白自己的行为真正的意义。而当他也有此经历,也能体会到这其中的艰辛,改变起来也就容易得多。
专门研究暴力心理学的作家斯蒂芬 ·平克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为什么会减少》一书中指出,人类社会从原始时期高度暴力状态转向和平时期,暴力逐渐减少很大程度是依赖人类的共情能力的发展,也就是说,人类的文明史,其实也是人类共情能力的进化史。而共情能力培养的一个有效途径,正是因为我们自己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因为我曾经痛苦过,所以我能够体会你的痛苦,因为我也经历过挣扎,所以你能明白一些你的挣扎。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虽然本质上是为了自卫,但是也在客观上达到了教育另一方的目的,使得对方能够通过这个过程学习共情。我相信,除了部分完全没有情感体验的人格障碍患者,绝大多数的人还是具有这样最基本感同身受的能力,当自己有了切身体验,把自己对别人做的事情同样经历了一遍,当能够明白别人的感受,当然也会基于此止住步伐。
因此,这样做也是在帮助这些人不再继续错误下去。当然,从更大的格局来看,也有助于把整个社会建设成为能够站在别人角度考虑问题的共情社会。
当然这么做,最终受益的也会包括自己。
我必须指出,我不鼓励基督山伯爵模式的复仇,更不是要大家以暴制暴。我之所以更推崇热依扎,是因为她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之身”一大可取之处是在于掌握了很好的尺度。
首先,热依扎并没有采用更为激烈的方式对待伤害她的人,甚至只是采用对比对她造成伤害更低程度的方式,让对方体会她可能遭受痛苦中的很小一部分(毕竟一个是经年累月遭受攻击,一个只是非常短的一阵)。当然,这个一小部分,也以足以能够让对方体会一下她所处的心境,目的达到,也就足矣。
其次,这种回击更多是一种言语层面的回击。并不造成一个人实质、肉体层面的伤害,也没有对一个人造成其他方面的伤害。比和对方说说道理进了一步,烈度更强,但是远非其他更加恶毒的做法。可以说,这是一个普遍可以被接受的释放攻击性的方式,其实质就是通过言语层面让对方感受一下自己罢了。
再次,当对方表示道歉,可以说达到了目的,就鸣枪收兵,不再恋战。我仔细看了热依扎的微博,发现当对方表达歉意,通过微博做了道歉后,热依扎甚至会善意地提醒对方,尽快把道歉删除,这样可以减少继续被其他人攻击。可见她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报复,不是为了享受观摩对方痛苦所带来的快感,只是为了自我保护,也为了让对方能够有所反思,这种不是“杀红眼”而是知进退就是一个很棒的做法。
当然,我觉得有些悲哀的是,哪怕热依扎用这样的“适度”做了这件事,竟然也受到了不少人的攻击。
更悲哀的是,如果只有热依扎一个人,实在是有些杯水车薪。我呼吁有更多的人能够向热依扎学习,至少你自己能保有这样的权利,不让自己受到伤害。
我想起我的一个来访者。
她曾经经常遭受职场暴力,上司习惯用各种侮辱性的语言对待她,却不以为意,因为这就是她上司的管理方式,也不仅仅对她一个人,对其他人也是如此。然而,这些语言对她造成的伤害让她刻骨铭心,以至于她多次抑郁症发作。
在为她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她鼓足勇气做了一件事:
有一次,她专门给上司打了一个电话,把上司对她所说的这些话原封不动地还给她,告诉她这些年自己经历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猜猜,结果如何?
结果非常令人吃惊。她的上司也觉得自己说的这些话听起来难受,只是当初自己说出口的时候,自己意识不到会那么严重。
然后,她也批评了自己,并向她表示歉意。
从此之后,至少在面对她的时候,上司非常克制,非常小心、温和地说话。
再也没有曾经让她心惊肉跳的职场暴力了。
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自此以后,在她的人际关系里,她也就更加懂得保护自己。原来有很多人可能也会做类似侵犯她的事情,而现在她都能够予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现在他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会比较少见,而他抑郁的情况也得到了比较大的转变。
写在最后。
我呼吁互联网创业公司,可以去挖掘一下。现在有很多虚拟技术,能够让人身临其境,我建议,可以借助这个技术,开发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模式的虚拟技术,不需要热依扎这样的人自己亲力亲为,就可以让一些缺乏共情能力的人,当他自己对别人做出一些伤害时,能够反过来体会一下自己做出的事情可能对别人造成的一些伤害和影响。比如互联网社交媒体,对某些用户的“惩罚”,与其“禁言”,不妨让对方通过这样虚拟技术的考验。
当然,如果需要代言,我看热依扎就很合适。
延伸阅读
本文提及的暴力心理学摘自: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作者:[美]斯蒂芬·平克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07月
如欲了解本书详情或购买可点击
下方 一杯咖啡合作方 当当网 链接
点击图片了解
一杯咖啡精选:适合大众的心理书单(2019-2020版)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
免费心理咨询机会:一杯咖啡案例教学来访者招募(10-12月)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