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的热议,能否换来对“隐蔽欺凌”的重视?
家庭亲子专刊
文章编号:B2019CD10
AC专栏
作者&整理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25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编辑 禾沐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2019年的10月,从粉丝圈成功出圈,引发易中天、李银河等学者专家关注,由易烊千玺、周冬雨等人主演的电影《少年的你》,成为了被媒体报道、被学者肯定、被粉丝追捧、被广大网友关注,铺天盖地、密集宣传的存在。
当然,这部电影涉及的“校园欺凌”话题,也引发了众人关注。
电影中的“校园欺凌”,涉及少年自杀身亡,涉及较为严重的身体伤害,令人看的触目惊心。
无独有偶。
另一位深具影响力的明星李易峰,作为全国检察机关“法治进校园”活动形象大使,推出了反对校园欺凌的专题MV《青春需要温暖》。
短时间,两位高关注度的明星共同为“校园欺凌”议题发声,也让这个颇为敏感的话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其实这些年“校园欺凌”有关的新闻屡见不鲜,时常在网络上流传一些“校园欺凌”的短视频,看得令人触目惊心。
然而,这些“校园欺凌”和电影中的情节相似,更多属于恶性、明显的校园暴力,也就是以身体侵犯为主,这也是大众认知内的校园欺凌。
但是,我想说,这恐怕不是目前“校园欺凌”的主体,更常见的“校园欺凌”可能没有那么强烈的视觉刺激和故事情节,但是对当事人的伤害一样甚深,我们一般称之为:隐蔽欺凌。
如果借助《少年的你》,以及多位颇具影响力的明星的加持,让大众对“校园欺凌”问题能够更加重视的话,那么一定不能忽略这些隐蔽欺凌。
2019年5月,太原某大学的学生芝芝爆料说遭到舍友的凌辱。
她的舍友做了什么?
1、偷拍她换衣服。
2、扒她的衣服拍成视频,并在网络上传播。
3、找室友谈的时候,还遭到了谩骂,说她怎么连这样的玩笑也开不起。
由于这一事件引发了巨大的讨论,最后是以芝芝表态,这些属于同学间的“打打闹闹,是开玩笑”而告终。
你认为他们做的是“开玩笑”,还是“校园欺凌”?
当然和《少年的你》等中提及的情况相比,你会觉得好像情节很轻——没有人身伤害,更没有年轻人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是要我们都认可这些做法是“开玩笑”,好像难以服众。
是的,这就是隐蔽的校园欺凌典型的一例。
其实,类似的隐蔽欺凌,在校园中非常多见,请看一组数据:
2016年,一项针对我国29个县104825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经常遭受欺凌的学生比例为4.7%,偶尔遭受欺凌的比例为28.66%。
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全球校园欺凌现状的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年有将近2.46亿儿童和青少年遭受欺凌。
据研究测算,在任意一个学习周,大约有1/6 至 1/4 的在校学生会直接受到欺凌的影响。
有超过80% 的孩子清楚知道,欺凌行为在他们的班级里发生。他们就是旁观者。
如此多的校园欺凌中,绝大部分并不是恶性欺凌事件,而是隐蔽欺凌。
但是大多数的舆论和媒体报道都是关注对身体伤害比较大的恶性欺凌,然而这些都属于为众人所知的欺凌,主要针对人的身体,然而大多数真实生活中存在的更为普遍的欺凌却是隐蔽的,主要带来的是人心理上的隐性伤害。
相比恶性欺凌事件,那些持续的、微小的、隐性的欺凌事件,在儿童和青少年的日常校园生活中更常见,却没有得到过足够、充分的重视。
而且,过去在认识校园欺凌现象时,我们常常从受害者遭受的身体损害及财产损失的程度来看待欺凌,忽视了欺凌带来的心理后果。
然而,袖手旁观的人比较多。
如果这些孩子、老师能够从旁观者变成干预者,也就是对这些欺凌行为进行干预,那么校园中存在的欺凌文化就会有很大改善。
如果是一些争执,特别是双方都势均力敌的时候,这就不是欺凌,只能说是孩子之间的吵架。欺凌总是发生在一方强势,一方相比更弱势的情况下。
欺凌有三种类型:
1、公开欺凌。也就是当面、直接的欺凌,可以是身体,也可以口头。
2、现实生活中的隐蔽欺凌。是一种更微妙的欺凌形式,一般是破坏一个人的社会名誉,比如捏造事实并散布流言,恶意模仿他人的行为举止,号召别人孤立一个人,开下流的玩笑等。
3、网络欺凌。是隐蔽欺凌的在网络空间的主要表现形式。
我们这边重点谈的是第二种和第三种形式的欺凌,也是最常见的校园欺凌。
隐蔽欺凌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一个人遭受欺凌后,会产生多种反应。
如果是身体伤害,反应也就很及时,因为他知道自己经历了什么。
然而,在许多情况下,可能不一定能马上意识到自己正被欺凌。
甚至在许多时候,受害者还会以为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又说不太清楚自己做错了什么。
欺凌最先的影响是一个人的自我感受。
“别人怎么都这么对我,我到底出了什么毛病?”
如果一个人觉得是因为自己的行为有问题才招致欺凌,他能想到的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是“回避”。
回避任何可能发生欺凌的场合——不去图书馆,不去厕所,甚至不愿意去上学。
他会觉得自己做人很失败,只想整日一个人呆着,以免引起别人的负面评价或身体攻击。
除了回避这些场合,在受害者想到和欺凌有关的事情时,还会感到精神紧张,可能会哭泣、发抖。
他们会花很长时间去琢磨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别人为什么对他们如此恶毒。这样的思虑会让人感到非常疲惫,这反过来会让人更难想清楚应该做些什么。
这样的状态如果长期,会引发睡眠和进食问题,也会没有动力完成学业,这样就还要引发老师和家长的压力。抑郁和焦虑也是被欺凌者最“正常”的反应。
当人们聚在一起形成团体的时候,就会产生社会秩序,当然小孩子的团体亦是如此。
团体中有些人会觉得你跟他们不同,可能是因为你的服装,你说话的腔调,甚至可能就是因为你的成绩比较好。
有些人在面对和自己不太一样的人时,会害怕,所以他们总想把“异己”变成和自己一样的人。他们想让他们理解的世界变成一个他们可以理解的样子。
而欺凌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加强和重构社会秩序。
因此他们抬高自己,打压别人,用隐蔽欺凌的方式,这样就可以令自己保持在社会秩序的顶端。
当然实际情况可能会复杂得多,甚至人们不一定能意识到自己正在欺凌别人。
有些人的欺凌来源自身的成长经历,可能源于对家庭生活的模仿。
欺凌,是一个人或一群人不断地找茬或伤害另一个人或一群人。
伤害可能是身体上的,更多可能是文字或语言上的,让对方感到痛苦、羞愧,被排挤、被侮辱。
如果你遭遇“隐蔽欺凌”,那么以下这些策略是你可以采取的:
1、重新思考“友谊”。
你要重新考虑一下你的“友谊”,仔细想想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真正的友谊不是和儿时的玩伴或街坊邻居出去聚会、逛街。真正的朋友是那些你愿意与之相伴的人,他们会鼓励你成为最好的自己。真正的朋友会考虑你的需求,会和你一起开怀大笑,而不是嘲笑你。
一时的朋友不一定是一世的朋友,如果一段关系让你感到痛苦大于快乐,那就需要重新考量一下了。
2、把他们的“玩笑”当做玩笑。
把糟糕的情境开成玩笑,可以有效缓解情境的尴尬。这些人之所以编造这些流言,只是为了显得自己更强大、更重要。一旦把这些流言开成玩笑,就好像釜底抽薪,他们良好的自我感觉也就没有了。
3、迷雾战术。
当别人说了一些具有攻击性的话语时,你以同意的态度作为回应。
比如说,有人说“花花公子,你到哪里去浪了”,可以回复“当然是在花花公子该去的地方,明天球场见。”
这样的回答让人出乎意料,而且同时化解了尴尬。
4、网络欺凌的处理
目前主要的隐蔽欺凌方式是网络欺凌,对于这种情况,我们的建议是:
1)评估环境。是谁给你发的消息?也许是一个网络暴民,他们常常在网上随意发布煽动性言论,目的就是为了让别人难受。
2)不要指望获得他们的理解。有些人的观点是你永远无法改变的。如果你执着于改变这些人,你反而会忘记你最初的目标。
3)远离恶评。请你尽力主动去屏蔽这些评论,在情绪上远离他们对你的影响,留给自己一定的空间,这样也许你会获得不一样的视角。
4)保持冷静。请不要为自己辩驳,不要琢磨如何反击,这只会招致对方更无理的谩骂。这样的拉锯战正是网络暴民乐此不疲的游戏,只要能让你不爽,他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5)换个角度理解他们。其实他们的见识很有限,接触不到更多优良的信息,他们自己也很需要别人的帮助,这样一想也许你会好很多。
很多人以为,这些隐蔽欺凌只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玩笑。但其实不是。
而且很多人并不喜欢这些“小玩笑”,他们恐怕只是假装喜欢。
如果你不确定,可以问问以下几个问题:
1、你是不是对他人做过明显的恶作剧,让对方感到尴尬?
2、你有没有专门针对某人,就为了让对方难受?(当面或网络)
3、你所在的小团体是否以戏弄他人为乐?
4、你是否散布过关于他人的谣言?
5、你是否为了博得他人一笑而戏弄过某人?
如果有一项符合,就要小心,你可能就是那个实施了“隐蔽欺凌”的人。
那么,一个实施“隐蔽欺凌”的人如何停止这样的行为?
要明确一点,当欺凌者能够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对别人造成了怎样的损害,他们很可能会停止欺凌。欺凌者需要反思,为何他们会对别人做出这样的行为。
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家庭成员之间,就是用这样欺凌的方式进行相处,所以他们对这样的模式见怪不怪,把家庭的模式复制到校园生活之中。
也可能是他们自己的生活过得很糟糕,所以从欺凌他人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
不管是何种原因,欺凌者都需要反思。
说话做事之前,先想一想,这么做是否合理?脱口而出的话往往非常伤人,逞一时之快,然而说出去容易,收回来就很难。
对欺凌者来说:
1、要养成凡事停下来想一想的习惯。
2、尝试参加团体活动,学习积极健康的社交方式,以模仿别人是如何与人和谐相处的。
3、并不要求欺凌者可以和每个人都友好相处,但是至少要学会如何以尊重的方式对待他人。
4、道歉是作出改变的第一步。这对于被你欺凌的人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学校可以做些什么?
1、营造宽容尊重的环境,对学生要有统一、非惩罚性质的管理方式。
2、开展提升学生自尊心、学会尊重他人和共情他人的课程。
3、要教育学生不能容忍欺凌行为,要对受害者予以支持。
4、教室和操场没有死角,不让学生脱离监管。
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1、要教育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任何问题都可以理性解决。
2、作出榜样,能够以尊重和感恩的态度与人交往。
3、帮助孩子塑造自信的行为。教孩子如何给出果决的回答:“你不能这样跟我说话。”
4、告诉孩子,如何远离欺凌。一般情况下,有成年人的地方不太容易发生欺凌。比如,乘车坐在最前面,在别人看得见的地方玩耍等。
5、如果孩子说自己被欺凌,请一定要相信他们。和孩子讨论可能的应对方案,不要直接帮助孩子进行暴力报复。
本文主要内容摘自:
万千教育·
对校园欺凌说不!如何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
作者:
(澳)迈克尔·潘克里奇(Michael Panckridge),凯瑟琳·桑顿(Catherine Thornton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8月
如欲了解本书详情或购买可点击
下方 一杯咖啡合作方 当当网 链接
END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
我的孩子想去死:被忽视的儿童自杀议题|2019世界精神卫生日
免费心理咨询机会:一杯咖啡案例教学来访者招募(10-12月)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