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庆有肖战一半的“自觉”就好了
自我成长专刊
AC专栏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25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编辑 禾沐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最近很红火的小鲜肉肖战又登上了热搜。
热搜标签(Tag)写的是他的工作室对外致歉。我心想,他犯了什么大的错误,于是就点进去看了一看。
原来是他乘坐飞机遭遇跟拍,因为跟拍骚扰,导致飞机不能正常起飞,以至于整个航班的人都延误了。所以,他和他的团队向飞机上受到影响的人公开道歉。道歉信还特别提到,他本想亲自向受到影响的乘客致歉,但是考虑到不要再引发第二轮的骚扰,最后由工作室代为致歉。
看到这里,我觉得这男生心思很细腻,也很能为他人着想。其实这件事跟他并没有直接关系,他自己也是受害者,真正的罪魁祸首是那些为了拍照换钱不顾他人的人,而真正该悔过、弥补过错的也该是这些人。
但是,最终站出来道歉的是他。因为他懂得终究事关自己,因与自己有关的缘故,给别人造成了影响,他有觉察,也有反思,并且会想办法直面,作出弥补。
这种自觉,实属难得。
这就让我想起最近被许多人拿来“津津乐道”的当当创始人李国庆。
年轻人的第一部手机是买的哪家不好说,但是年轻人网购的第一本书,甚至持续至今的网络购书路径,很多人都会说是当当。
虽然时至今日,当当早就不再是一个单纯购书的平台,但是“当当=买书=文化”的印象已经深入很多人的心中。
所以,当创始人李国庆和俞渝夫妇二人,这几天连篇累牍地揭露对方在婚姻中的不堪,用各种“卧室秘闻”攻击对方的人品,这一路“吃瓜”下来,我想对很多读书人来说,其实也倍感难过:
与娱乐圈那些明星无底线的撕逼相比,你们到底是文化人,做买书生意的,要分手不可以好好谈谈吗,不至于如此这般!
我想连我这个不知多少局外的人都觉得满屏“尴尬”,我想更不要说身在其中的人了。
他还没离婚的太太俞渝,他的孩子,他身边的人,当当的员工,也许都希望他能有多些肖战这样的自觉,甚至只需要有一半的自觉,能够自我觉察自己直接的言行,可能会给别人带来的影响,从而适可而止,就可以了。
然而,没有这种“自觉”的人,并不在少数。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我不认为俞渝没有做错。至少她用“同性”来做文章、吸引眼球是不合适的。她的文字对“同性”有病耻化的嫌疑,这也直接引发李国庆的回击,指责俞渝是“重度抑郁”。其实这是一个套路:都是试图往对方身上贴上一个好像被社会认为是可耻、病态的标签。
然而,这恰恰是两人都不太光彩、也很没有风度的一面。
抑郁是疾病,但这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妻子如有抑郁,本应更加体谅,而不是借机嘲讽,甚至暗示大众,因为妻子是抑郁,有心理病,所以她讲的话都是“疯言疯语”。
而同性甚至都不是一个疾病,只是限于目前社会文化发展和传统观念的限制,许多人只能隐藏自己的真实性取向。把它拿来当做侮辱人的词汇,甚至暗示明示对方同事借男色上位,对这部分人很不尊重。
然而在社会转型阶段,很多人对于抑郁、同性缺乏正确、科学的认识,受限于自身局限,难免以歧视眼光视之。而对抑郁症的去耻化,对同性恋的去歧视化,本是漫漫长路,应是像李国庆这样的公众人物积极引领大众朝向的正确方向。
然而,当他们只图一时之快,只考虑如何击打对手的时候,也就成了歧视、丑化的推手。而且,由于他们的故事很“狗血”,会让不少人加深对上述群体的误解,势必一定程度上让这些群体生存更加艰难。
从这个程度上来说,他们两个人都没有这方面的自觉。
但是,如果说两个人里,大概还是李国庆的错误更多一些。
并不是因为俞渝是女性,所以我偏向女性弱势的一方,事实上她在事业上显而易见已经比他丈夫更成功了。
我们看一个人,不能仅仅看他在一个时间点的发言表态,这可能有偶然性,而且比较孤立,如果要全面了解一个人,还是要看一个人更加长久以来一贯性的表态。心理学上叫“一致性”,就是一个人长期以来行为表现(包括言论逻辑)是否内在一致。
那么?李国庆这个人一贯性的表态是怎么样的呢?
李国庆一直以“李大嘴”著称:
上市时,他不爽投资人老虎基金,中途退场,后来又公开说:“你(老虎基金)不能进董事会,因为你还投了我竞争对手,你愿意玩我也不拦着你,但是你很坏,你给我钱但你是坏人。你既不是想把当当网扩大,也不是支持李国庆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你就是唯利是图的坏蛋。”在另一场合,他又喊话老虎基金:“公司怎么经营方向,你们不听我的话,要不就闭上你的臭嘴,要不就拿走你的臭钱。”
怼马云。2005年11月,李国庆撰文说马云的淘宝把中国电子商务带向歧途,从信任背书到商品真假、再到个人网店的经营资质、产品特色等6大方面吐槽了当时的淘宝。李国庆当时称马云烧钱不少,但是外行,将中国的个人网上交易平台带向了死路。
批评马化腾的措辞官僚。马化腾2010年在中国企业领袖论坛上演讲说“未来半年腾讯将进入一个战略转型储备期,转型的精神是开放和共享”,李国庆则在微博上对此批评道:企业家讲演都像政治家了。
与“大摩女”对战。2011年1月,李国庆在新浪微博创作摇滚歌词炮轰投行贪婪,由此招致以摩根士丹利(大摩)数位员工为主的投行人士强势反击,双方言辞激烈,被外界形容为“很黄很暴力”。此番言论引发两位资料显示来自摩根士丹利的网友言辞激烈的回击,双方隔空大战50回合。
冲动喊话刘强东。京东宣布平台全部图书价格低于当当网的20%,听闻消息的李国庆第一时间就在微博@刘强东,“就这么点市场你跟我抢啥抢”。
力挺俞敏洪。2018年11月21日,俞敏洪因侮辱女性言论受非议时,李国庆站出来力挺,称无论对错,老俞不用向女性道歉。
评论刘强东事件。去年12月份,李国庆曾经在微博上评论刘强东出轨事件,提出三点:1、非性侵,只是婚外性,对股东和员工谈不上伤害。2、非婚外情,只是性,对老婆伤害低。3、非嫖娼,对社会风气负面影响低。望今后学会自我保护,虽煞风景,但划得来。
所以,他一怒之下摔杯子,又连发数篇文章,直接开骂还未离婚的妻子,也就不奇怪了。
他就是这样的性格。
反观俞渝,还是比较节制,甚至在早期,还屡屡帮李国庆擦屁股:比如之前的大摩女事件,接受媒体采访时,俞渝为李国庆缓颊道,“国庆的这些话短期来看是会对当当有点不好的影响,但过个一两星期对当当完全没有影响,因为顾客在意的是服务、价格、品质。”
像这样给人台阶下的事情,不止一例。据媒体报道,像恋爱时谁先追的谁这种小事上,俞渝又会给足丈夫面子,“我觉得男人嘛,给他点面子,他愿意吹让他吹好了,就这样。”
像这样性格一直比较冷静、沉稳的人,发飙到一发不可收,说一些过头的话,我认为大概真的是李国庆的言行让她恼羞成怒,一时情绪失控所致。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区分。
我们在人际关系中,都会有失去“自觉”的时候,会因为自己的某些言行,给别人造成不太好的影响。但是这不是常态。
造成这种短时“自觉”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偶然事件或者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的爆发,当上述“冲突”得以缓解,自然又会恢复“自觉”。
而李国庆式的人物,则是长期缺乏“自觉”,也许他们表现在外的缺乏“自觉”也是因为某些事件,但是实际上在其他场合他们也是这样缺乏“自觉”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他们这些人属于结构性“缺陷”,就是不具备或者欠缺“自觉”的能力。
这也是我们这篇文章的重点。
缺乏“自觉”的具体表现
觉察可以分为,对自己的觉察,对别人的觉察,这两点都比较容易理解。但是有一种觉察是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就是对自己可能会对别人产生影响的觉察。
一般来说,我们称之为“自觉”。
不用多么深奥的理论,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人,只要身处人际关系中,不管你是有意为之,而是无意为之,你多少都在向别人施加某种影响力。
当然,对于那些影响力更大,在关系中掌握更重要位置的人,他们产生的影响一般也更加巨大。
因此,当我们能够觉察这种影响的时候,我们会更妥善地行使自己的权利。
因为从一个善意的角度,我们都不会希望因为我们自己,给他人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
但是,正如上文所述,并非每个人都具有这种“自觉”,能够主动关注自己的言行可能会给别人造成的影响,并且尽量避免造成不利影响。
就拿李国庆这次来说,他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我看就不曾考虑:
首先,是自己的孩子。
当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亲,在网上相互曝光家庭的隐私,贬低对方,他会怎么看?
他身边的朋友们、同学们,会怎么看他?会不会对他指指点点?
想得远一点,有没有想过,孩子会因为父母亲如此处理婚姻,对婚姻和感情产生什么消极的看法?
可是反目成仇、互撕之际,他们夫妇,特别是李国庆之前的言行、现在的连篇累牍,都试图把事情越闹越大,我没有觉得他说这些话的时候考虑过孩子的感受,会对孩子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事实上,有很多婚姻中的不幸,之所以很少有机会为大众,甚至为外人道,除了给自己、给另一半留几分颜面,更多还是在体念孩子,不希望把孩子卷入其中,成为磨心。
这种为人父母的“自觉”,李国庆们好像没有。
其次,是自己的同事和朋友。
两个人的事情,扯上身边人是最大的打扰。然而李国庆这件事中,被扯上的身边人岂止没法逃避的孩子!
他们两人的“朋友”就不用说了,几篇文章里提到了许多“朋友”,不管真假,他们和他们的家人、朋友都难免被打扰。
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老板的身份,他们的言行会给公司同事造成影响。有些人需要为他们善后,有些人原来的工作节奏被打乱,有些人甚至可能会因此变动工作。
这并不是“蝴蝶效应”,而是应有的“自觉”,就是我的言行,可能会给与我利益共同体的人产生哪些影响。
而这种作为同事和朋友的“自觉”,李国庆们好像没有。
再有,是社会大众。
不要认为社会大众只有“吃瓜”这一种角色,只会站队,只会看各种爆料,然后感到很爽。
李国庆宣布要和俞渝分手,而且撕扯得这么难看,看到这则信息的时候,我身旁一个30岁的未婚女性就说了这几句话:
“他们当年还常常在媒体上秀恩爱,怎么最终以这样的方式收场。所以这个世界上感情还真是很难得。”
一个35岁的媒体记者在社交群里这样评论道:
“这样的事情再次证明,还是利益大过于感情。”
身边人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比自己想象中更对他人有影响力。当然,公众人物的言行,又比一般人具有更大影响力。他们可能会影响一部分人的世界观,可能会催化一部分人的人生决定。
像李国庆和俞渝这样互相“泼墨”,揭露婚姻生活私密的做法,我不知道会不会也让一部分对婚姻生活不满的人进而效仿。
如果你知道自己可能会对别人产生影响,不管是积极还是消极的,都更要慎之又慎,尽量让自己产生积极影响,避免负面影响。
而这点,我像李国庆们,想都没想到过。
其实像李国庆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并不少见。
前阵子,影视明星叶璇深夜乘坐从南京前往杭州的高铁时,遇到后排一男子大声外放视频,叶璇上前制止,但该男子并没有听劝。叶璇也曾希望通过乘务员、乘警来解决此事,但几番劝阻无效,该男子还对叶璇出言不逊:“神经病,你这个人”。
我今天到医院体检,B超排队的人挺多,这时候,遇到一个奇葩的中年男人插入其中,告诉排在后面的人,“我今天很早就爬起来的,我不想再等了,我要赶时间。”说完,他就冷着脸,不由分说地插在别人的前面。任凭别人跟他说理,也不理不睬。
我想这样的人,你在生活中一定也遭遇过。
这些人的共同点就是:
1、自顾自为,一切言行以自己的喜好为主,颇有点明式金句“我要我可以”的味道。
2、而他们带来的影响就是,给别人造成困扰,甚至很大的麻烦。
3、当然,他们自己并不这么觉得。他不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会影响别人。
他们会认为这些影响,不是自己造成的,而是当事人有问题。甚至极端情况下,他们会认为是由于别人的原因,导致了他们没办法“做自己”。
生活中碰到这样的人,真是很头疼。
“自觉”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人际能力,直接决定了人际关系和谐相处的程度。
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许多人的人际关系之所以磕磕碰碰,就是由于这种“自觉”力不足所致。
我认为这种“自觉”力不足,主要是源于以下几点原因:
1、过于强调“自我”彰显,忽视了“超我”约束。
这些年,心理学界推崇“自我”,鼓励人们勇敢“做自己”,对于许多常年压抑自己的人来说,这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也有隐隐的担忧,因为过于鼓励自我表达,很容易划入另一个境地:自我放纵。
自弗洛伊德以降,几乎绝大多数的心理学,其实都在强调“平衡”。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说,一个人有三个人格层面,即本我、自我、超我,三者是需要相互“平衡”的,也就是相互约束,不能一方过于彰显,一方过于彰显即会产生心理问题。
有些人可能是天性就过于彰显“自我”,有些人可能是由于压抑过度然后过度反弹,在这种情况下,脱离了“超我”约束,就很容易“自觉”力不足。
简而言之,他们的眼中只能看到自己的需要有没有得到满足,看不到要满足自己的这一需要,可能会对别人造成什么伤害。
李国庆当然有发表自己见解的自由,但是他又不全是自由的,因为他的身份是当当网的创始人,一言一行会受到大众检视,直接影响股价,影响消费者观感,反过来会影响家人、影响同事。
高铁外放男当然也有调节播放视频声音的自由,但是他又不全是自由的,因为他正身处深夜的高铁,而不是他自己的居所,这本是一个大家都要休息的时刻,你这么做,当然会遭到他人的反对。
然而,可悲的是,这些人常常会打着,我是“做自己”,我是寻求自由等旗号为自己辩护,同时给反对他们的人贴上“你们在剥夺我的权利”等标签,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自由是给那些自觉的人,不可能给那些放纵的人。
2、缺乏共情他人痛苦的能力。
如果一个人能够易地而处,体察到他人的感受和想法,就能形成比较好的“自觉”力,即不需要别人告诉你该怎么做更好,也会知道在人际关系相处中,自己该掌握什么样的尺度。
当别人用外放给自己造成声音污染的时候,我们希望别人可以怎么做?
当有人社交媒体上发布冲动性言论进而影响到员工工作的时候,我们希望老板是跟他一样,还是相反?
这种能力并不是人人都具备,甚至可以说是难能可贵。特别对于习惯于“自我”的人来说,他们更看重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对自己被他人所影响更为关注,更希望别人来“共情”自己,却不曾想,自己也要脚踏一步,离开自己的世界,去看看别人的生活会起哪些波澜。
简而言之,他们缺乏共情他人痛苦的能力,甚至可能他们本能就在回避这种痛苦。
我不相信,如果李国庆正视自己的言行会给儿子、给朋友、给同事带来痛苦,他可以无动于衷,大部分缺乏“自觉”的人没有那么冷血,但是他们不太会允许自己去体验这种痛苦,因为这种痛苦恐怕会让他们难以承受。
3、他们可能也没有被人“自觉”地对待过。
因为工作关系,我长期接触过一些类似这样没有“自觉”力的人。我发现,在人际关系中,对自己言行的后果缺乏正确认知的人,往往是这样一群人:
1)他们的父母,常常就缺乏这种“自觉”力,忽视自己的言行会对孩子的影响,因此从小就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示范。
2)在他们的生活中,也不曾有人以较为尊重、“自觉”的方式对待他们。常常会因为他们的言行,惩罚他们,或者为他们的言行辩护,从而让他们失去反思自己言行的时机。
总而言之,如果希望一个人具备“自觉”力,就需要从这三方面下手:
1、树立“外面除了你,还有别人”的心理信条。
张德芬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这句话并不准确,更恰当的说法是“亲爱的,外面除了你,还有别人”。既不因为他人,而贬低、左右自己,又不因为过去强调自己,忽视他人的存在。
2、增强共情能力。
这方面的资料很多,我就不再赘述。当然这也是非常困难的地方。
3、用更恰当的方式与之相处。
俞渝在这次事件中,我觉得也值得反思,如何与这些没有“自觉”的人相处。至少有两点:
1)这些人很容易激发起你的愤怒和不满。
然后让你也会用类似于他的方式对待他,从而把你拉到跟他差不多的水准。这是值得警惕的。俞渝之前隐忍的很棒,但是最终没有忍住,是令人惋惜的。其实,跟这样的人打交道,最好的办法大概是不跟他多计较,选择无视他过激的语言,不去回应更妥。让他摔杯子,让他吵闹,你就是坚定自己的事情,就好。
2)尽量避免和这些人产生“双重关系”。
俞渝和李国庆,既是夫妻,又是合伙创业,这就是“双重关系”。有人批评夫妻店大概都会是李国庆这样的结局,我不同意。我更赞同的是,因为是李国庆这样的人成为合伙者,所以夫妻店才会是这样的结局。
“双重关系”当然不是说一定不能有,但是需要一种能力,就是能够分清楚界限。一个“自觉”的人,会分得清两种关系,也会尊重彼此。而不具有“自觉”能力的人,常常会互相混淆,他常常搞不清楚自己什么样的身份,该说什么样的话,在什么场合去说什么样的话。
一个人有为自己的言行负责的“自觉”,是一种基础“自觉”。
然而,这并没有结束。
当一个人能够意识到有自己有关的言行,不管是身边人,还是任何其他与自己有关系的人,也会对其他人产生影响,并且愿意为此有所担当,是一种高级“自觉”。
一个人为自己的言行可能产生的后果负责,是一种本分,而一个人能够为本不是自己的言行同样负上一部分道义上的责任,是一种境界。
这种境界来自于对自我的更高要求,对于他人痛苦的深度共情,同时也是一种能力,一种传播“自觉”的能力。
就比如前面提到的肖战。
当肖战站出来,为本不是自己造成的后果负责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人们开始反思这种盲目追星的模式,粉丝们也开始鞠躬道歉,甚至开始订立一些细则,如何在满足自己追星的同时,不影响其他人。
我希望李国庆这样的人,从自己做起,能够养成基础“自觉”,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说,他能有肖战的一半就不错的原因。
而李国庆式人物身边的人,比如俞渝,比如当当,恐怕还可以往前再进一步:
当你们能看到李国庆的言行给大众带来的困扰,想到自己也需要在道义上承担一部分责任,能够为这场闹剧,道一声“对不起”。
也许,这场闹剧也就到了真正收尾的时候。
也许,李国庆也会真正开始反思。
也许,这场闹剧就不会延烧了。
当然,当你开始有这样的的担当,你的未来也将不可限量。
写了一篇当当的文章,还是给当当打个小广告吧,大家也多买几本书支持一下,最主要是一个人多看书,才能提升自我,摆脱情绪束缚。最近双11促销季到了,当当也在大促销,图书满100减50,去买几本瞅瞅吧!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
免费心理咨询机会:一杯咖啡案例教学来访者招募(10-12月)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