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个人的相遇,就像两种化学物质的接触”|人际化学感应模型

咖啡侍应生 一杯咖啡
2024-11-26

文章编号:F20220447婚恋两性专刊本文系咖啡心理英语小组翻译 第 629 篇文章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曾说:

“两个人的相遇就像两种化学物质的接触:如果有任何反应,两者会相互转化。”

文学作品中,这种“电光火石”般的奇妙景象,其实常常出现。

比如大家熟悉的《红楼梦》里,贾宝玉和林黛玉彼此初见时:

黛玉:

“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的,何等眼熟!”

宝玉: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那么,这种神奇的“化学感应”只是文学描写,还是真实的存在?

有“好事”的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一番研究,发现,竟然确有其事!

他们据此提出了一种新的人际关系化学感应模型,旨在帮助更多人维系和强化这种“化学感应”。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请和一杯咖啡一起来瞧瞧!

什么是“化学感应”


如果甲和乙感受到了一些从未有过的个人感受,或与他人的关系中都没有经历过的特殊体验,则可以说甲和乙具有“化学感应”。化学感应不仅仅在恋爱关系中发生,在朋友、队友、伙伴等之间也会产生化学感应。化学感应不是指两人像两块磁铁一样,瞬间吸在一起的吸引力。这种默契或“契合”的感觉,只有在两个人之间多次持续沟通交流之后才会出现。有些化学感应是非语言的,甚至是无意识的。例如,面部表情镜映或肢体语言。人际化学感应模型


由瑞斯(Reis)等人提出的人际关系化学新模型,讨论了“连接时刻”(moments of connection)的概念,即两个人之间的互动是以支持鼓励彼此目标、意愿、需求或愿望的方式来表达和回应的。这些互动可以是付诸行动的(例如:播放对方最喜欢的音乐)、语言的(例如:谈论一个人的价值观)或非语言的(例如:点头、微笑)

以下几种情况下较容易体验到化学感应:· 倾听者传达出来的欣赏,理解和关注有助于倾诉者感受到安全和信任· 同样的,倾听者也因此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愿——尤其是与对方类似的感受和意愿只有当这种连接时刻(moments of connection)循环往复持续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化学感应才会发生。受欢迎和有责任感的个人特点也会让化学感应发生得更频繁。例如:善于表达、随和、友好、自信、乐观、有魅力和有吸引力的人,往往更受欢迎。有责任感的人往往是很好的倾听者,温暖并富有同理心。

有关模型的概述,请参见图1。左侧是化学感应的表现,就是以上我们在讨论的内容。


图1 人际化学感应模型


具体来说,A的表现(受个性和意愿的影响)与B的感应相互作用时,“连接时刻”便产生了,反之亦然。


化学感应的三个组成部分


图1的右侧是A和B对化学感应的感知,或者说对化学感应“感觉如何”。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感知化学感应的三个组成部分:情感(即情绪)行为认知具体描述如下:
· 情感:指正面的感受,例如喜欢、吸引、温暖、关心、钦佩,以及为亲密爱人的成功感到高兴。更重要的是共同的积极感受(例如:一同大笑)· 行为:化学感应发生时,双方都认为,结伴而行会更容易达成目标,而不是单枪匹马。这些目标可能是关于朋友交往、生活方式、恋爱和性、工作效率的。· 认知:化学感应与感知到相似或互补性的目标、信仰、价值观、个性、偏好等相关……这种感知可能会影响共同身份的发展(例如:亲密关系中的“夫妻身份”)此模型中我们唯一尚未讨论的部分是投射路径——人们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投射到他们的爱人身上(图 1 的右下角)。

图1 人际化学感应模型


举个例子。假设A与新的伴侣B发生性接触,A可能会认为B与自己一样感到满意。换句话说,A将他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投射到了B身上。在一个人感觉到火花而另一个人没有的情况下,投射更有可能发生。注意,投射不是化学感应的必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图1中以虚线箭头表示)。


总结

1、人际化学感应,是指两个人的互动体验超过他们个人分别对互动贡献的总和。2、化学感应在浪漫吸引力、性吸引力以及你与约会对象、配偶、新朋友、同事和其他人之间产生的“默契的感觉”中发挥着作用。3、反复的连接时刻促进了化学感应的发展,无论是他们的感受、需求还是目标,双方轮流以敞开的姿态分享,并积极倾听互动。4、化学感应在恋爱关系中尤为重要,因此你和爱人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式在你们的关系中建立化学感应,或改善化学感应:· 尽心倾听。 旨在创造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使亲密关系成为可能。视情况而定,这可能包括专心聆听以充分了解伴侣的观点,表达情感上的认可和喜爱,鼓励等。· 倾述时,分享你的感受、想法、需求、愿望和梦想,尤其是双方共同或相似的兴趣、态度、抱负。· 确保交流的相互性,而不是一个人总是在说而另一个人总是在听。 例如:虽然你是一位出色的倾听者,但如果你在说话时感觉不到被倾听和支持,就不会产生化学感应。


End作者 |阿拉什.艾曼扎德 就读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学习遗传学和心理学专业。他还在美国完成了临床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的研究生学习。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进行修改和增删。
翻译 |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雷雯雯(194)校对 |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校对团队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编辑  张心怡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六神磊磊:伴侣间“千万不要聊热点” | 价值观不同注定不能在一起吗?
你爱上的人可能是“爱无能”|伴侣“情绪无能”,常说这三句话
90后董子健孙怡离婚:伴侣咨询师总结的5个拯救亲密关系经验

几个很可能适合你参加的活动<坚实自尊的6个支柱实践营>招募,用这一季提升自尊!
8月开启!咨询师水平精进团体成长小组(公益价线上)
【八月心理研修课报名】识别死亡焦虑,学习如何更好地活着


一杯咖啡会员社群加入攻略(2022年度目标版)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一杯咖啡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