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电影《封神》:成为自己,要经历二次“弑父”

咖啡侍应生 一杯咖啡
2024-11-28

适合大众的心理书单(2023-2024版)
给专业人士的心理书单(2023-2024版)
发出专业靠谱的心理声音:2024一杯咖啡编辑部招募


家庭亲子专刊

影视作品心理分析

AC专栏

电影《封神》第一部上映有小半年,戏外的舆论比戏本身还大,还一直没有消停。所以,虽然看完这部电影很久,我迟迟没有动笔。

一来,李雪健老师饰演的角色游街示众,高喊“我有罪”的场景,极具象征意义,我猜测也是导演真正的“题眼”所在。本来是最值得写的,但是当下舆论环境,实在不敢冒险。

二来,戏外演员的情爱八卦,高潮迭起,犹如一部八点档长篇剧,精彩程度绝对不输于电影情节本身,亦和电影中费翔那句“马看到什么,是由人决定的”形成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在眼下碎片化的网络空间,要掰扯清楚属实不易。

要找一个合适的、大家可以静下心来安全讨论但又不那么boring的角度,实在太难了。但是,什么都不写,又有点对不起这部其实还不错的影片给我的思考。

思来想去,我想从《封神》故事主线,即演员于适饰演的青年周武王姬发,如何从西岐二王子,到殷商纣王麾下一名武士,再到背叛纣王成为自己的故事中,寻找一条古老中国原生家庭困扰的起源及解决之道

如果你也有原生家庭困扰,那么我推荐你可以沿着这个视角,并同步我的这篇影评,去赏析一下这部电影。


一个人要长大,

总要经历一次“弑父”

《封神》故事,不用看电影都知道,设定是3000年前,殷商王朝即将覆灭的历史时期,纣王昏庸无道,于是西周崛起,周文王、周武王历两代的经营最终取而代之。

但是,我们不用那么宏大的视角去看,只把这些人,当做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当做父亲、母亲、儿子、女儿等就会发现,即便过了3000年,基本家庭的观念和运作逻辑,其实没有太大不同:

一个人如何从父母的孩子,成为有自己思想的人?

《封神》的故事主线,是讲儿子杀父亲的故事。

反派人物殷寿,杀了自己的老父亲和兄长,登上了王位。

然后,他又怂恿他旗下的质子旅,即主角周武王姬发等人,去杀害自己的父亲。

杀不杀,怎么杀,然后就成为了问题。

很多人觉得这看起来太弗洛伊德了,不像是中国文化里的东西。这点我们不去纠结,只看这个呈现的象征意义。

从心理层面,“弑父”其实具有非常古老的心理意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人从高度融合的原生家庭脱离出来的重要一步。

我简单阐明如下:

家庭对一个人早年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庭不仅提供了基本的物质土壤,让一个幼儿在无法独立的阶段,有基本依靠,而且也提供了基本的价值观和身份认同,即一个人最初的精神世界

对孩子来说,认同父母,进而以父母的看法为自己的看法,以父母的喜好作为自己的喜好,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式家庭,尤其看重孩子的看法是否和父母一致,不太会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思维,更不容忍孩子“唱反调”。

因此,在这种原生家庭的养育环境下,顺从,成为一个孩子是不是好孩子的主要标志。


《封神》虽然没有以这个为主题,但是到处都有“顺从”与否的故事线。

无论是一开始“踏平冀州”的起因,就是冀州方面的人不愿意顺从殷商,再到刚才提到的几个老父亲不愿意顺从殷寿,进而被抓被灭,还是故事主线人物姬发以及其好友,从顺从纣王到“反叛”的过程,都体现了“顺从”这一点的特殊意义:

即不顺从,是要遭到巨大惩罚的。

放在家庭来说,不顺从,不认同,也是巨大的背叛,是会遭遇巨大惩罚的——至少孩子会有这样的担忧。

中国式家庭的主要问题,恰恰就在这里:要做自己,就意味着总要不那么顺从,然而做自己,也就意味着要背叛父母,而父母往往是不那么好接受的,外在和内部冲突就此交织。


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是一味地认同父母,那就很难从父母的孩子这个角色中走出来成为自己,最终的结果是,孩子和父母纠缠在一起,形成高度融合的家庭关系

这种家庭,可能很亲密,看起来谁都离不开谁,但是关系一定是不太好的,因为彼此被彼此的情绪、行为牵动,谁都不能为自己的感受和行动负责,都认为自己的问题是别人造成的,进而有很多埋怨甚至愤恨。

《封神》中最典型的就是反面人物殷寿自己的家庭关系。

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头,自己小孩也又高又大了,依然被自己的原生家庭问题困扰,对自己父亲愤愤不已,对自己的兄长羡慕嫉妒恨。

原生家庭困扰,对许多人来说,可能是一辈子的事情,只是随着他们也容颜老去,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会逐步过渡到在自己现在的家庭生活中重复出现。

那么,这种原生家庭困扰,该如何走出来呢?

没错,是“弑父”。当然,是心理层面的“弑父”。

也就是,可以对父母这样的权威人物,说“不”,不再那么认同他们。

这种不认同,不仅在道理层面上。这一点往往比较容易做到,因为理性层面上,后代往往比前代更具有学识,一般来说也就更能全面认识问题。

比如过去的父母总是认为要“养儿防老”才是对的,现在的父母总会更认同“自己的人生要自己照料好”。

但是,仅仅是道理层面的不认同是远远不够的,这里的“不认同”主要是情感层面的

也就是说,不因为不认同父母,所以需要有内疚感,也不因为父母也不会认同自己,所以感到被排斥。

而是意识到,这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会有的很正常的分歧。

重要的是,不要因为这种分歧,变得剑拔弩张,需要老死不相往来。

父母依然是父母,但是他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需要你百依百顺,你可以表达不同意见,可以不那么顺从。

他们有不满,也很正常,但这是他们的事情,需要他们自己去消化,自己的孩子不再是他们的孩子了


我在给一些青少年家长做讲座的时候,常常碰到一些父母咨询问认为孩子有点叛逆,跟自己唱反调怎么办。

我会劝慰他们,这其实是好事,说明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有自己的思想了,所以按这个方向发展,他们就不太容易成为那种处处依附于你的“妈宝男”、“妈宝女”。如果你不希望孩子成为这样的人,那么就说明你的家庭教育方向总体是正确的。

我这里可以再补充一句,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在精神层面上“弑父”“弑母”的空间。

也就是说,要允许孩子跟你唱反调,不按你思路走,即便你明知道他们可能会碰壁也要忍痛这么做。

因为“碰壁”是绕不开的,是迟早的事情,早期你可以帮助他们绕开,但是将来他们会碰到更大的壁。

而且,一个看起来什么都顺着你的孩子,到时候发作起来、逆反起来也是很可怕的。

《封神》里的殷寿,一辈子都在顺着老父亲、老兄长,他发作起来是什么模样呢?

现实生活中,那些看起来非常顺从的孩子,最后举起"屠刀"的故事,也不少见了。


一个人要真正成为自己,

需要经历二次“弑父”


我必须澄清一点,一个人能够完成一次“弑父”,并不代表真就可以去做自己了。

如果不能继续完成二次“弑父”,很可能会陷入一个更大的迷局之中,而这一点常常被人所忽略。

我们还是用《封神》姬发这个人物为例。

故事一开始,是姬发,在当时还是殷商王子殷寿(将来的纣王)身旁,威风凛凛地自我介绍:

我是殷商质子旅的一名武士,我身旁是我最好的朋友……

这句话放在今天,就会变成:

我是某某学校的学生(某某公司的员工),我身旁是我最好的朋友……

是的,一个人离开家庭,进入一个更加宏大的社会生活,并且以此作为自己新的身份认同,正是一个人从父母孩子的身份脱离开,渐渐成熟的标志之一。

但是,接下去的问题,可能也就出在这里。

剧情继续发展。

这些“质子”的老父亲们,因为不满殷寿,纷纷对其表示不满,而这时候的姬发选择是“大义灭亲”,把自己的父亲以及一众老头一网打尽。

然后,在大殿上,殷寿命令这些质子挥刀向自己的父亲砍去,即让他们“弑父”。

他是举起了第一次的“弑父”之刀,然而,我们会发现,他对父亲的不认同,最终的落脚点是对殷寿的认同上。

电影中,甚至殷寿自称是他们这群质子旅“真正的父亲”。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自称,虽然现实中不会有多少人自恋到称自己是别人的父亲,但是愿意做别人父亲的人比比皆是,也有很多人是真的在找更理想的“父亲”。

从心理角度来看,这也不难理解。

当我们从对父母高度认同的迷思中走出来,试图建立一个对自己的认同,就会发现,这是很难的一件事。

这个对自己的认同究竟是什么呢?

没有人会告诉你答案,但是社会上好像又处处都有“答案”。

有太多人,有太多的组织、机构会号称,他们知道“答案”,告诉你他们能提供“答案”。

事实也是如此。比起父母这个弱小的个体组合,他们可能看起来确实更强大,也就更加权威一点。

有很多人能够做到不再那么认同父母,特别是踏上社会后,发现自己更有力量反抗父母了,但是,实际上又绕回了同样的困局中:

因为,他们反抗的力量,其实来自于他们开始认同一个看起来更厉害的“父母”,并且进入了这个“父母”精心构建的“质子旅”(一个新的“原生家庭”)的束缚中。

“质子旅”,顾名思义,你不是一个独立的人,只是别人的抵押品,是工具。从这个意义上,实际上你还没有走出原生家庭的束缚,甚至被两个原生家庭双重束缚住。

而这一点,是很多人完全没有意识到,或者不敢意识到的。

《封神》的精彩之处,便是对这样的“父亲”,对这样的“原生家庭”进行解构和祛魅。这是中国电影对心理解析的巨大贡献,因为之前的大多影视作品很难对此进行如此清晰的揭示。

殷寿这个新“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真正的坏人,是不会把坏写在脸上的。

他是姬发崇拜的英雄,因为他能够带领他们冲锋陷阵(但是别人反对自己,是不是就要灭掉别人?),能够在困境中想出机智的办法(但是,既然马看到什么是人决定的,那么你看到的不也一样是另一些人决定的吗?),能够在出现困境的时候主动献身(但是,好听的承诺,又有多少能够兑现?)……

这样的英雄,自然更容易被人认同。跟着这种人混,自然比父母更有意思,好像也更能彰显自我价值。

所以,很多人看起来是脱离了原生家庭父母的束缚,好像有了自己,实际上是又进入了新的束缚中,是在一个更加宏大的叙事中自以为清醒地迷失而已。

如果没有这些追问的话。

开始追问即你有自己的思考,即你没有那么认同这个“父亲”。

电影于是一笔笔地撕开这个看似完美的英雄,实际上是一个多么自私,多么龌龊的灵魂,进而让姬发这个“大粉”由“粉转黑”最终跑路。

电影快结束的时候,让姬发杀了殷寿,这其实是完成了第二次“弑父”。

如果一个人想要真正做自己,就需要完成这第二次“弑父”,即看清自己以为的成熟,只是对更大“父母”的认同,然后通过“弑父”开始脱离这种认同,进而成为自己。


“你不是谁的谁,你是你自己”


有人会说,殷寿不是好人,所以最终不会认同他,这一点很好理解。如果他确实很英雄,值得崇拜和认同,是不是就不需要第二次“弑父”呢?是不是继续认同也没问题呢?

问题的关键,其实不在殷寿到底是不是好人。

诚如殷寿的名言:马看到什么,是人决定的。

真还是假,对还是错,好还是坏,这三个哲学母题该如何分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站在什么立场上看问题。

而“认同”谁,或者“不认同”谁,就是站在谁的立场,或者谁的对立面看问题。

那么,一个人究竟该站在谁的立场看问题呢?

我也用电影的另一句台词做诠释。

这是电影不断被人引述的台词,也是李雪健老师台词的高光之处:

“你是谁的儿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谁。”


在我看来,很多原生家庭的困扰,甚至更多人际关系的困扰,都可用这句话来化解。

很多人陷在原生家庭的困扰中,正是因为他们总是在“我是谁的儿子(女儿)”这个角色中,所以总要有意无意考虑是认同还是反对,并为此感到充满矛盾、冲突,最终导致严重的心理困扰。

然而,把角色转移到“你是谁”上面,并为自己是“谁”负责,就会看到:

其实在纠结“我是谁的谁”的过程中,人生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认同父母、讨好父母亦或者因为认同失败、讨好失败的痛苦中,没有机会真正开启属于自己的生活。

究其一生,“你是谁的儿子(女儿)”只是诸多身份之一,随着年龄增长,更具有独立能力(也必须独立)后,这个身份的重要性会愈发被其他身份所消解,至少不该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了。

其他人际关系亦是如此:

你是谁的学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谁。

你是谁的朋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谁。

你是谁的爱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谁。

你是谁的爸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谁。

当然,你是谁的下属、员工、粉丝……就更不重要了。

可悲的是,现实中有多少人因为“自己是谁的谁”,为了捍卫这个认同,在与人缠斗呢?

让我们我们继续拉回到二次“弑父”这个议题中。

殷寿是好人还是坏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你在意“你是他的谁”,就没有进入到“你是谁”这个层面,也就意味着你一直不在做自己。

如果他是坏人,更早被你发现,进而完成“弑父”还算好,就怕这种人看起来还不错,甚至一辈子都不错,你一辈子都没机会完成这个“弑父”,那才是更糟糕的局面。

李雪健的这句话,点醒了于适饰演的姬发,而且由第一次“弑父”对象说出来,更具有力量:

连人生最初的认同对象,都放弃要你认同他,不要你去在意“你是谁的谁”了,你还有什么必要去纠结要成为“谁的谁”,并为“谁”怎么看你而高兴或难过吗?

事实上,真正为你好的人,总是更希望你能成为自己的人,而不是成为他的自己人

世上坏人殷寿不多,但是总在网罗“质子旅”的殷寿很多。

事实上,他们是自己的质子,也没有成为自己。这是他们的可悲之处,也是他们并没有那么值得你那份认同的地方。

你要善加分辨。

电影开场,姬发身处千军万马中,有自己的统帅,有自己的好兄弟好朋友,他朝向自己以为的坏人进军。

电影结尾,姬发孤身一人,只有一匹白马,此时统帅已经跌落神坛,兄弟不再,他一个人面对魑魅魍魉,孤军奋战。

成为别人的路,总是人来人往。成为自己路,总是少有人走的路。

至于你是希望成为前者还是后者的姬发,别听我的,听你自己的心声:

重要的是你是谁。


End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4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活出生命的意义》精华摘录
不要试图让别人爱上你:如何避免陷入一段有毒的亲密关系?
“你并不懒惰”|不要总用“懒惰”粉饰不想做背后的深层原因

几个很可能适合你参加的活动

一起修补自己和周遭世界:圣诞跨年线下心灵聚会

12月线上心灵聚会报名:对话练习,更好地有效沟通

孩子有心理问题,父母如何参与治疗|《父母工作案例集》线上研读报名



一杯咖啡会员社群加入攻略(2023年度目标版)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一杯咖啡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