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明明没做多少事,却总觉得累得不行”|缓解心理疲倦的6个方法

咖啡侍应生 一杯咖啡
2024-11-27


适合大众的心理书单(2023-2024版)
给专业人士的心理书单(2023-2024版)
发出专业靠谱的心理声音:2024一杯咖啡编辑部招募

文章编号:F20230616 

自我成长专刊
本文系咖啡心理英语小组翻译 第 812 篇文章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发现这几年,大家都有一个普遍的感受:

做事没有动力。
一天下来明明没做多少事,却总觉得累得不行;

在人际交往中,容易感到尴尬和紧张,不愿意主动交流;

脑袋里还是充满各种需要做的事,但还是不愿意动手去做。

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心理能量”:

“心理能量”是人格的动力,它推动一个人去完成各项心理活动。

这种没有动力的感受,其实就是我们的“心理能量”不足,陷入一种“提不起劲”的状态。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如何改变这种状态,重新恢复心理活力?



接纳疲倦

保持对自己的“好奇心”

身处信息时代,我们很少能够花时间去深入探究自己的感受。

如果你也处于“提不起劲”的状态,或许可以试着先接纳这份疲倦感。
 
首先,你并不需要急着马上去做些什么,而是停下来听听身体发出的信号。
 
闭上眼睛,深呼吸,试着问问身体——
 
  • 具体是哪个部分缺乏动力呢?

  • 是肩膀在隐隐作痛还是头脑感到紧绷?

  • 你又是如何发现的呢?

 
花点时间去体会这种感觉,直到你能确定这种不适感,在身体中的具体位置。

 

再问问自己:它会随时间变化吗?还是始终如一?
 
你可以不要急于改变它,让它存在,或者静静地观察一会儿,并接纳它。
 
你可能会思考:

虽然我定制了详细的计划但却无法按部就班地完成,所以我不断批判自己;

虽然我的肩膀在今天已经出现了两次疼痛感,但我还是强迫自己继续埋头工作;

原来我已经很累了......

这是一种被证明有效的处理负面情绪的方法,它能帮助你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感受,并学会与之和平共处。



减少自责
尝试调整“自我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鲍迈斯特(Baumeister)提出过一个自我损耗理论,即尽管你什么都没做,但每一次选择、纠结、焦虑、分散精力,都在损耗你的心理能量。

大多数时候你可能并不是真心不想做,而是在拖延的状态中,产生“自责”。
 
每次行动迟缓时,你可能会对自己进行一连串的自我批评:“懒虫”、“你什么都做不好”、或者“你真是一无是处”。这些想法可能常会让你感到沉重。

 
试着用更为轻松的方式对待它们——

比如,你可以将这些想法简化为一个双音节的词,如“懒惰”,然后快速重复说30秒(例如,“懒惰,懒惰,懒惰……”);

比如,你可以想象赵忠祥老师,用他那富有魅力的旁白声讲述你的生活;

再比如,你可以把这些话调侃地唱成S.H.E的《不想长大》。

 
尽可能多做一些尝试,看看哪个最适合你?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做的目的不是嘲笑你的想法,而是减轻它们给你带来的压力。




站起来

让身体“活动一下”

感到无法继续工作、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立刻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

可以跳一会儿,做几个深蹲;也可以做几个俯卧撑,让血液流动起来。

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我们会感到身体僵硬,不仅是姿势,连呼吸、思维甚至情感都会变得“僵硬”。

通过让身体简单“活动一下”,我们能够快速地回归身体感受,缓解这种“僵硬”。

有条件的话,可以在家或办公楼附近快步走一圈。

当然,如果能在大自然中散步,那就更棒了!



做真正放松的事
找到自己的“舒适区”

要知道,每个人能让自己松弛下来的事物,都不太一样。

可能有些人在压力下能够更快速完成工作,而有些人则需要相对更宽松的环境。

比如,有的人在早晨疲惫时,需要一杯鲜煮咖啡来提神。有的人则更愿意将重要的工作留在深夜,才能以更高效的状态完成。

所以,不需要去模仿别人,而是可以去探索,属于你个人的需求和偏好。

如果你现在感到疲惫,试着回想一下你上次充满动力的时刻。

也许是在海边将沙子高高堆起,又或许是吃到美味的食物。

然后问问自己:

那时候与现在有什么不同?

你怎样才能再次营造那种环境来激励你行动起来?


按下“暂停键”
选择真正想做的事

生活中,我们常常强迫自己做一些其实并不那么想做、但劝自己应该做的事:
 
  • 打工人需要现金流因此坚持工作;

  • 学生随波逐流不得不考证、考公、考研;

  • 博主为了保持身材逼迫自己不摄入任何糖分。

 
当我们过度驱使自己去做某些事情,反而会经历认知资源的损耗,造成疲惫感。


或许每个不愿意做的任务背后,都有一些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东西。
 
但不管是什么,都值得我们停下来思考——
 
我真正在意的是什么?

这些任务是如何帮助我实现这些的?
 
这可能意味着我们需要审视一下自己的价值观或目标,如果我们还处在迷茫状态,也许现在是暂停下来,设定一些新目标的好时机。


想法发生时
就是最好的开始时间

知乎上有一位网友分享过自己尝试“马上行动”的感受,ta表示:

假如将注意力从感知转移到行动上,就会远比空想轻松得多了。

研究表明:

人类的大脑存在着“奖赏回路”。

这个奖赏回路是由行动驱动的,也就是说当我们付出行动并得到一些良好的回馈后,动力才随之而来。

因此,锻炼的动力通常是在几次锻炼之后才产生的。在某个项目上工作的动力,往往是在项目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出现的。

这提醒了我们两件事——

第一,不要等待动力的到来,才开始行动。

第二,有想法就马上开始。

任何思考都无法替代实际行动,因为行动会给你最直观的答案。


☕最后的话:

今天给大家分享了6个小方法,并不是想告诉大家没有动力是件坏事,而是想表达:

找到自己的动力所在,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
 
因为, 每个人激发自己的方法都是不同的,我们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加了解自己,一步一步地探索,找寻属于自己的需求和偏好。
 
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保留一些现状,更多体会当下的感觉。
 
相信,任何一个迈出的小步,都能在我们“感觉不到”的时候,将我们引向正确的方向。


End


作者 | 史蒂文·C·海斯博士(Steven C. Hayes, Ph.D.),内华达大学雷诺分校心理学系的内华达基金会教授。

翻译 |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何元汉 (186)

校对 |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校对团队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编辑  Neko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什么都没做却总是很累...”| 警惕压力过大的20个迹象
焦虑让你疲劳,疲劳又让你焦虑:焦虑和疲惫如何让我们不停打转?
“我就是有点太紧张”|表现焦虑:恐惧和愤怒如何演变为身体症状

几个很可能适合你参加的活动一起修补自己和周遭世界:圣诞跨年线下心灵聚会
12月线上心灵聚会报名:对话练习,更好地有效沟通
年终线上心理研修报名|以终为始:关于金钱工作和幸福生活的实用建议

一杯咖啡会员社群加入攻略(2023年度目标版)

关注本公众号,回复【会员】,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


点击阅读原文,可了解:一杯咖啡会员5大社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一杯咖啡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