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报告精读 | 四川蓝皮书:四川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9)

皮书 皮书说 2022-05-04

近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四川蓝皮书:四川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9)》。

本书聚焦2018年四川文化强省建设,剖析文化强省的内涵,探索四川文化强省建设的经验,总结四川文化产业在供给侧改革、城镇化、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分析加快四川文化强省建设的着力点。书中重点分析了乡村文化振兴、影视产业、四川电视应用转型、生态康养产业、革命文化传承弘扬、传统节日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古籍整理保护利用、竹文化产业、川菜文化产业、川剧发展与传承、老字号保护发展、巴蜀美术传承发展,以及成都、广安、四川藏区等地的文化产业。

扫描或长按下图二维码可以购买本书哦~





01   

      四川川剧专业人才断档,流失严重

蓝皮书指出,目前,四川省公有独立建制川剧院团仅存19家,从业人员不足700人。其中,保存基本建制且独立编制(不少于30人)的戏曲院团仅有四川省川剧院、四川省曲艺研究院和成都、自贡、内江、遂宁、南充市川剧院(团)等7个,其他非事业单位的川剧院团留不住人才,人员流失严重。另外,相当一部分市、县基层川剧团目前实行人员编制“只减不增、退一减一”的政策,也难以吸引年轻川剧演员的目光。很多市、县的川剧团20多年来没有新进过一名年轻川剧演员,如威远县川剧团曾于1950年、1958年、1963年、1977年、1987年招了五届学员,此后再未招过学员;乐山市川剧团从1995年到2016年二十年间也没有招过年轻演员入团。当前从业的川剧演员平均年龄大多在50岁,5年后老龄人员到期退休,川剧团就会难以为继。绝大多数市、县级剧团由于一直没有新进人员,不仅生、旦、净、末、丑的演员行当不齐,乐队行当也不齐全,如乐山市川剧艺术研究院缺乏管弦乐师,剧团的软场面人员不足。除了演员、乐队基本行当不齐全外,编剧、导演、舞美等重要的艺术岗位也非常需要人才。另有部分戏曲院团人员在院团改制后被分流、转岗,或者院团本身被并入综合性文化机构,如文化馆、文化中心,或者演艺公司等,丧失了独立决策的权利和发展空间,创演的重心被迫转向小品、歌唱等综艺节目。川剧的变脸、滚灯、水袖等技巧变成娱乐节目,川剧演出场次越来越少,川剧演出时间碎片化。折子戏、大幕戏等剧目难以经常性演出,导致以川剧为主的地方戏曲艺术不断退化。此外,四川省民营剧团和民间班社演职员普遍老化、剧目陈旧、收入无保障、生存困难,如由于创作经费缺乏,严重制约了绵阳天青苑川剧团原创作品的生产,只能年复一年地演老戏。遂宁市船山区弘扬川剧团常演的是100多个传统剧目,没有新创排的剧目。

值得欣慰的是,最近两年川剧新人培养出现新的进展,泸州和内江分别在2017年和2018年各招收30名川剧学生,委托四川艺术职业学院进行培养,为四川省川剧振兴注入新的力量。


02  

四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文化产业日趋壮大

蓝皮书指出,2015年10月,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从总体要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提升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创新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对四川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出了规划部署。2017年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从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快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提升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实施广播影视惠民工程、推进文化精准扶贫、深入实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文化传承行动七个方面对“十三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规划。经过数年的发展,四川初步建立起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系列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也已经覆盖全川。

另外,四川文化产业稳步发展。四川创新文化发展理念,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扩大文化消费,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旗舰企业和小微企业,加快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创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出版发行业、广播影视业、音乐演艺业、印刷复制业、文化用品设备制造业、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业、数字文创业等八大文创产业。同时在“互联网+”“文化+”的推动下,四川文化产业加快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以“文化+农业”“文化+工业”“文化+旅游”“文化+体育”“文化+康养”“文化+特色小镇”为融合模式,催生出的新业态和新产业正逐步成为推动四川文化产业高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增长点,为四川建设文化强省打下了坚实基础。


03 

四川红色旅游发展存在局限,应提升红色旅游品牌的品味和影响力

蓝皮书指出,四川红色旅游在取得如此发展成就的同时,依然存在红色旅游资源分散,景区保护措施有待提升,革命文物、遗址展陈方式陈旧,各地红色资源协调合作机制有待建立健全,红色旅游项目资金投入不足,人才队伍缺乏等问题。尤其是四川红色旅游在全国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有待提升,与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势头日益上升的北京、上海、延安、遵义、井冈山等地相比,四川各地红色旅游资源相对孤立分散,近几年更是各自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就连四川境内红军长征沿线各地市州的长征文化资源都各自为政,没有形成联动机制,致使四川红色旅游品牌在知名度、吸引力、活跃度、传播力方面都较为落后,四川没有一个城市(即使是最有名气的广安市)进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旅游大数据中心发布的2017年“红色旅游城市品牌影响力排行榜”前30名。

为了打造在全国知名的四川红色旅游品牌,更好发挥四川红色旅游产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综合效应,我们认为当前最重要的就是下好全省红色旅游一盘棋,提升红色旅游品牌的品位和影响力。一是要整合川陕苏区红军文化资源,整合四川长征文化资源,形成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合力。二是要整合全省党史、党性、廉政教育基地,探索统筹规划、命名、管理机制,从而发挥四川红色资源的整体效应。三是要进一步破除“盆地意识”,推进四川红色旅游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大格局,比如红军长征文化资源就可以敞开胸怀与红军长征沿线各省区实现区域联动合作,形成红军长征大旅游格局。四是继续做好四川红色旅游发展的强基固本工作,加大红色旅游项目资金投入,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必须实实在在稳步实施。



精彩目录

Ⅰ 总报告
.1 文化强省:助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向宝云 黄维敏 陈玉霞 杨嘉嵋/001
  一 文化强省内涵与比较/002
  二 四川文化强省建设的经验与探索/014
  三 加快四川文化强省建设的着力点/030

Ⅱ 发展前沿
.2 四川乡村文化振兴调研报告 向宝云 余波 古艳睿 刘伟/045
.3 四川影视产业发展报告 孙婧/061
.4 四川电视应用转型发展报告 石本秀 蒋茜/077
.5 四川生态康养产业发展报告 池瑞瑞/100

Ⅲ 聚焦:文化强省
.6 四川革命文化传承弘扬报告 单孝虹/122
.7 四川传统节日振兴报告 蹇莉/143
.8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报告 余婷/158
.9 四川古籍整理保护利用报告 王启涛/177

Ⅳ 行业报告
.10 四川竹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李晖/194
.11 四川川菜文化产业报告 何煜雪/212
.12 四川川剧发展调研报告 黄俊棚/230
.13 四川老字号保护发展报告 四川省社科院历史所课题组/246
.14 巴蜀美术传承发展报告 唐林/260

Ⅴ 区域报告
.15 成都:加快建设全国重要文创中心 郑正真/277
.16 广安:“文化+”资源优势与做强产业 戴金波 邓斌 唐正荣/294
.17 四川藏区广播电视传播力调研报告 寒露 王永刚 何康/310

Ⅵ 附录
.18 2018年四川文化产业大事记 闫现磊 邱明丰/329


点击页面下方“阅读原文”,可购买《四川蓝皮书:四川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9)》电子书哦~

近期精彩推送

新书速递 | 中国大运河蓝皮书:中国大运河发展报告(2019)

报告精读 | 德国蓝皮书:德国发展报告(2019)

报告精读 | 闽商蓝皮书:闽商发展报告(2019)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电子书版本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