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A专题 | 贾珺 | 源于不同的营造智慧,北京私家园林不是江南园林的翻版

贾珺 风景园林杂志
2024-08-31

全文刊登于《风景园林》2020年第2期 P8-12


贾珺.北京私家园林适宜性传统营造技艺探析[J].风景园林,2020,27(2):8-12.

北京私家园林适宜性传统营造技艺探析 



贾珺 

男/ 博士/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为为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文化遗产保护 




摘要:北京历史上曾经修建过大量的私家园林,它们受到本地气候、地理、土质、水源、物产等自然条件和多重人文条件的制约,却能因地制宜,采用相应的手段来解决各种问题,形成独特的园林风格,留下了若干宝贵的经验。通过史料考证和实例调查,对其营造技艺进行探寻和分析,发现北京私家园林中的建筑多用灰墙、彩画,假山以北湖石和青石为主,理水方面十分注重节水,并且常用替代方式来展现类似南方园林的植物景观,其中蕴含的智慧值得今人借鉴。 

关键词:风景园林;北京私家园林;适宜性;青石;节水;替代植物



园林作为一种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景观环境,包含亭台楼阁、假山池溪、花草竹木等内容,复杂程度极高,与所在地域的气候、水土、物产等自然条件的关系极为紧密,同时也受到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审美品位的深刻影响,其具体的营造工程大多由本地工匠完成,在漫长的岁月中积聚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中国历代皇家园林依托强大的皇权,往往不惜花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突破地域局限,而数量更多的私家园林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可能拥有皇家的特权和财力,通常更倾向于顺应所在地域的自然禀赋和人文背景,兴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园亭风景。

1 北京恭王府园安善堂

2 北京半亩园退思斋


北京是一座拥有三千年建城史的古都,西北环山,东南平坦,河流萦绕,土脉深厚,四季分明,兼之文化发达、百物聚集,相对北方很多其他城市而言,比较适合构筑园林,但如果与江南、岭南、巴蜀等南方地区相比,北京地区明显具有气候偏冷、干燥少雨、风沙多发和取水困难等特点,又长期受到更为严格的封建等级制约,造园的基础条件并不算十分优越。然而在无数园主和匠师的努力下,依然能够因地制宜,营造出许多美轮美奂的私家园林,在建筑、假山、水景和植物配置各个环节都有巧妙的应对措施。

北京私家园林的庭院基本都是四合院的变体,严守正厢格局,略显单调,却由此对方位更加敏感,注重以南向为上,同时院落尺度偏大,很少出现逼仄的天井小院,以求获得更加充足的自然日照。冬春之际,北京的园林主人喜欢在园中负暄漫步,阳光照射下的建筑被认为最能体现温暖明朗的感觉。

因为北京晴天多,降雨少,为节约成本,园中次要的轩馆和游廊经常采用平屋顶,其上绕以栏杆,兼做观景平台。这种形式在多雨的南方园林中难以见到,却很受北京人家欢迎。

江南园林以素净的白粉墙著称,而北京地区自古多风沙,为了避免污染,园林的屋墙多用灰砖砌筑,而院墙常见黄色的虎皮石墙,特有一种厚重之感。北京地区冬季漫长,花木凋零,园林中严重缺乏色彩,建筑梁柱均刷红绿油漆和艳丽的彩画,对肃杀的冬日景致有一定的弥补。

在寒冷的冬季,园林中较少户外活动,其厅堂、卧室、书斋中常常设有火炕、火炉,并加门帘防护,而墙壁和屋顶苫背都做得很厚,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效果。一些亭子在柱间加筑门窗、槛墙,带来更加温暖的室内空间,而非全部保持开敞。

北京作为帝都所在,礼制规范远比其他地方更为严苛,园林建筑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等级秩序,不得使用楠木等名贵材料,不能修造过于宏伟的楼阁。即便是身居高位的贵胄豪门也不敢轻易违反相关法令,导致绝大多数私家园林的建筑都显得谨慎有余,变化不足,但由此形成了端庄而有节制的亭台风貌,自有特色。

自唐宋以来,中国园林堆叠假山,首重以“瘦皱漏透”闻名的太湖石。北京地区也很推崇湖石,但难以获得,多以京郊西山所产的玲珑石替代,又称“北湖石”,与江南的太湖石同属石灰岩,相似之处在于形态都比较玲珑圆滑,表面多孔窍和沟涡,不过二者的差异也很大。北湖石原埋于土中,颜色大多泛黄,少数为冷灰色调,形状肥厚不瘦,孔小而密,内部为不通透的实心,虽然造型不及江南湖石灵秀,但经过巧妙堆叠,亦有佳趣。

北京私家园林中最常用的叠山石材是青石,如斧劈刀斫,线条刚硬,具有硬朗雄健之气。西郊礼王园等名园针对青石的特点,将之叠成参差的云形门洞或耸立的剑锋形式,具有硬朗雄健之气,非江南园林所能见。

一些规模较大的王公园林以土山为主,山上大量种草,有利于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涵养水分,再穿插高大乔木,形成葱郁的山林景象。园中建筑或用未经砍斫的天然青石砌筑的踏步,名为“山石如意踏跺”,与《长物志》所载之“涩浪”有异曲同工之妙。

3 北京涛贝勒府园北湖石假山 

4 北京礼王园青石云洞


北京有完善的城市引水系统,但相比南方地区而言,水资源依然紧张,地下水位偏低,空气干燥。明清两代严禁北京内城的府宅园林私自引水,只有少数得到特殊批准的王府花园方可引水入园,其余一般的宅园只能靠人工汲取井水和引导雨水注入池溪。正因为得水不易,北京私家园林非常注重节水,并积极利用树梢和屋檐下的明沟来收集雨水,正如《帝京景物略》所称,“仰泉于树杪堂溜”。

通常北京私家园林中的水池都有非常严密的防渗措施。具体的做法是在池底的夯土层中掺入石灰和糯米浆,层层夯筑,然后再铺砌一层青砖。冬日池水结冰,与有“冰凌玉彻”之感,为了取得这种晶莹的冰池效果,北京一些园林会在冬初即对池底的淤泥、枯枝、杂物进行清理,保持清澈的水质,同时也会对水池驳岸和临水台基作加固处理,以防止因为冻融而导致一定的损害。

6 北京半亩园水池底部方砖铺装


北京地区的土质偏碱性,私家园林中可以栽种很多品种的植物,槐、榆、银杏等乔木和海棠、丁香等灌木以及牡丹、芍药、菊花等花卉尤为适宜,而一些喜欢酸性土壤的植物不易生长。基于偏干偏冷的气候特点,园中各种植物开花的周期不长,树叶、草叶泛绿的时间较短,约有半年左右呈现枯黄的状态,松柏一类的常青乔木多为阴暗的墨绿色,不及南方草木那样青翠欲滴。

同时也正因为如此,兼之审美偏好方面的差异,北京私园中的植物尚能保持相对质朴的原生形态,较少如清代龚自珍《病梅馆记》所描绘江南园林花木那种过于弯曲变形的加工形态。某些北京名园继承唐宋遗风,特意大量栽培单一的植物品种,以茂密的树林取胜,如元代的杏花园、清代的万柳堂,具有南方园林所缺少的豪放之气。

南方常见的垂柳北京地区难以存活,所种柳树以旱柳及其变种绦柳为主。旱柳适应性强,枝条较直;绦柳多栽于水边,其小枝柔软倒垂,树叶狭长,与垂柳最为相似。

7 北京清华园柳树


梅花早在元代就从南方引入北京地区,但因为不耐严寒,几乎不能露天栽培,需要专门建造房屋以作围护。还有少数北京私家园林以烂漫的山杏代替梅花。对于兰花等原产于南方地区的花卉也经常采用类似的小盆来栽种,以烘烤的方式催其开花,只求短期绽放,寿命不长。

荷花需要较大面积的水池和肥腴的淤泥才能长得茂盛。北京内城很多宅园中的池塘又小又浅,无法栽培,便先以大缸种荷,再将缸摆放或埋入池中,形成类似荷塘的布景效果。

总体而言,北京私家园林在植物栽培方面最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常用变通的方式来呈现一些不完全适应北方水土条件的花木景观,没有像皇家园林那样强行移栽。

北京私家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一支重要的地域流派,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但平心而论,其水准总体上依然逊色于江南私家园林。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园林本身是一种限制性的实用艺术,无法脱离诸多客观条件的约束随意发挥。北京私家园林所依托的各种自然资源与人文基础不及江南地区那样得天独厚,有“风高沙飞,土刚水咸”之弊,却能迎难而上,以各种手法化解困境,创造出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独特的园林风貌,令人钦佩。

近几十年来,中国城乡建设如火如荼,北京地区也迎来了风景园林营造的空前盛世,并且日渐重视继承传统文化元素,提倡绿色、节能、环保的先进理念。在此情形之下,古代北京私家园林的营造技艺与经验作为前人的智慧结晶,依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不可忽视。未来如果对其具体技术做进一步的整理和挖掘,在景观设计和遗产保护领域当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图片来源:

图1、3、4、7为作者拍摄;图2引自参考文献[11];图6引自参考文献[21]。


为了微信阅读体验,文中参考文献标注进行了删减,详见杂志。






参考文献

[1] 王嘉. 拾遗记[M].萧绮,录. 齐治平,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102-103.

[2] 何清谷. 三辅黄图[M]. 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271.

[3] 脱脱,等. 宋史:卷470[M]. 北京:中华书局,1985.

[4] 贾珺. 圆明园造园艺术探微[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302-304.

[5] 宇文懋昭. 大金国志:卷13[M]. 清代扫叶山房刻本. [出版地不详]:[出版者不详],[出版年不详].

[6] 刘侗,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M]. 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0:4.

[7] 陈维崧. 湖海楼全集·诗集:卷3[M]. 清代乾隆六十年浩然堂刻本.[出版地不详]:[出版者不详],1795(清代乾隆六十年).

[8] 计成. 园冶注释[M]. 陈植,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63.

[9] 阮元. 研经室集[M].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867.

[10] 熊梦祥. 津志辑佚[M]. 北京图书馆善本组,辑.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202.

[11] 麟庆. 鸿雪因缘图记:第3集[M]. 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4.

[12] 史震宇. 我与半亩园的尾声之缘[J]. 人文园林·包装世界,2012(10):64-65.

[13] 陈从周. 梓室余墨[M]. 北京:三联书店,1999:237.

[14] 元好问. 遗山集[M]// 清代乾隆年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33. [出版地不详]:[出版者不详],[出版年不详].

[15] 文震亨. 长物志校注[M].陈植,校注. 杨伯超,校订.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21.

[16] 孙国光. 游勺园记[M] //郑元勋,选辑. 媚幽阁文娱初集:卷 5.明代崇祯年间刻本. [出版地不详]:[出版者不详],[出版年不详].

[17] 宋起凤. 稗说[M] //谢国桢. 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273.

[18] 袁中道. 珂雪斋集[M]. 钱伯城,点校.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1363.

[19] VAN HECKEN J L, GROOTARES W A. The Half Acre Garden, A Manchu Residence in Peking[J]. 华裔学志. 1959, XVIII:360-387.

[20] 王崇简. 青箱堂集[M]//纪宝成. 清代诗文汇编(第17册):卷6.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1] 建筑工程部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理论及历史研究室. 北京古建筑[M]. 图版. 北京:文物出版社,1959:157.

[22] 于敏中,等. 日下旧闻考[M]. 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5: 1317.

[23] 奕䜣. 萃锦吟:卷3,卷7[M]. 清代光绪十八年刊本. [出版地不详]:[出版者不详],1892(光绪十八年).

[24] 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M]. 李梦生,点校.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07.

[25] 郭则沄. 十朝诗乘[M]//张寅彭,编. 民国诗话丛编:4册.上海:上海书店,2002:699.

[26] 永忠. 延芬室集[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989-990.

[27] 奕譞. 九思堂诗稿续编:卷6[M]. 清代光绪年间刊本.[出版地不详]:[出版者不详],[出版年不详].

[28] 贾珺. 北京私家园林志[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49.







版面预览



相关阅读:

《风景园林》2020-02刊首语 | 王向荣:整体观的人居环境

《风景园林》2020-02目录 | 传统人居环境营造思想与技术传承

新刊速览 | 《风景园林》2020-02 传统人居环境营造思想与技术传承

《风景园林》2020-02专题导读 | 传统人居环境营造思想与技术传承

LA研究 | 刘珊珊 黄晓 | 近代私园公享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身份塑造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0年2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扫描或点击图片

识别图中二维码购买

《风景园林》2020-02

传统人居环境营造思想与技术传承



文章编辑 刘昱霏

微信编辑 刘芝若

微信校对 刘昱霏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


《风景园林》服务号

论文管家 掌上实时交流

微信号:LAvision2018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风景园林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