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华官宣:四肢瘫痪14年患者,无线微创脑机接口临床试验成功

元界
2024-09-06


总书记视察的上海机器人公司,有这样几个显眼之处

2023年元界(河南)元宇宙&人工智能年度人物暨企业TOP30发布


就在马斯克发文称,1月29日第一位人类患者接受了Neuralink的植入手术,目前恢复良好后约8小时后,清华大学官网发布新闻称,清华大学与宣武医院团队成功进行首例无线微创植入脑机接口NEO(Neural Electronic Opportunity)临床试验。


有关专家称,清华大学的临床路径似乎有望比Neuralink需要“开颅”的脑机接口,更早实现产业化。


硬币大小,术后10天出院回家


首例无线微创试验将两枚硬币大小的脑机接口处理器植入患者颅骨中,成功采集感觉运动脑区颅内神经信号。手术后10天患者出院回家。


居家使用时,体外机隔着头皮给体内机供电,并接收脑内的神经信号,传送到电脑或者手机上,借助解码算法实现脑机接口通信。系统采用了近场无线供电和通信技术,植入颅骨的体内机无需电池,患者可以终生使用。


经过三个月的居家脑机接口康复训练,患者可以通过脑电活动驱动气动手套,实现自主喝水等脑控功能,抓握解码准确率超过90%,患者脊髓损伤的ASIA临床评分和感觉诱发电位响应均有显著改善。


而第二例由清华大学医学院和天坛医院试验的脊髓损伤患者,目前信号接收正常,正在居家康复训练中。


首例患者通过无线微创脑机接口成功实现脑控抓握



中美进展与不同


脑机接口通过记录和解读大脑信号,实现大脑和计算机之间直接通信。一方面可以帮助渐冻症、脊髓损伤、癫痫等脑疾病患者康复;另一方面有望实现脑机融合智能,直接拓展人脑信息处理能力。


马斯克旗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植入式脑机接口设备研发。


去年5月,公司脑机接口的首次人体临床试验获得FDA批准;9月,公司获得了独立机构审查委员会的批准,开始招募人体临床试验对象,即22岁及以上、渐冻症(因脊髓损伤或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导致四肢瘫痪,且伤后至少一年未见好转的试验参与者。


据公开信息报道,Neuralink团队的脑机接口首例患者临床植入于2024年1月28日进行,患者正在康复中,初步结果表明神经放电信号正常。


而清华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脑机接口研究团队,长期开展脑机接口原理、算法和临床转化研究。


2015年高小榕、高上凯教授团队在头皮脑电稳态诱发电位脑机接口中,达到319比特/分钟的信息传输率;2021年洪波教授团队在无线微创脑机接口临床前研究中,每个电极等效信息传输率达到20比特/分钟,均超过当时国际同类脑机接口最高水平。


此次临床应用的NEO系统软硬件由清华大学医学院洪波教授团队与博睿康科技合作开发,临床合作单位包括宣武医院、天坛医院。


2023年4月和5月,清华大学的无线微创脑机接口的临床试验分别通过宣武医院、天坛医院伦理审查,并进行了国际和国内植入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注册。


2023年10月24日,清华大学医学院洪波教授带领团队,在宣武医院成功进行首例临床植入试验。宣武医院赵国光院长、单永治主任团队主持手术规划及植入手术。


宣武医院赵国光院长团队进行首例植入手术


2023年12月19日,第二例脊髓损伤患者植入已于在天坛医院成功进行,清华贾旺教授团队主持手术,患者亦居家康复训练中。


不过,与Neuralink的全植入式无线脑机接口不同,国内团队的无线微创植入脑机接口NEO把电极放在大脑硬膜外,通过长期动物试验研制,不会破坏神经组织;采用了近场无线供电和传输信号,体内无需电池


医疗行业资深投资人柳丹认为,以Neuralink为代表的全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路径,与真正的临床应用还有较远的距离,面临长期安全性、临床手术接受度等多方面问题,商业化可能至少还需要5-10年,而半侵入式电极是信号质量与落地难度和创伤性折中的结果,将是未来首个临床落地的技术路径。


资源来源:清华大学、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元宇宙在中国到底什么地位?从六大关键点你来品

做中国工业软件领域的破局者,对话聚合科技王路宽

左手VR沉浸剧,右手3D国潮数资平台,对话大象元数科张斌

国家信息中心朱幼平:中国从数据要素破题,数资经济时代来临

大模型就是新时代的“两弹一星”:专访国富资本创始人熊焰

高承实:离开人工智能,就没有元宇宙

武大教授蔡恒进:元宇宙是人类进入AI世界的入口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元界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