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都市委书记:把握产业发展规律,科学研判,谋定即动,盯紧盯实

抱一君 元界
2024-09-06

元界由《权力、资本与商帮》作者王俞现 主理。『未来之光·元界元宇宙星辰榜』开评,中国元宇宙区县TOP榜、中国元宇宙乡镇TOP榜、中国元宇宙产业园TOP榜,征集中。



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竞速赛、耐力赛、接力赛

杭州市委书记刘捷:以人工智能+为首要任务开启“黄金二十年”



如果你还记得陕西的大动作 以新质生产力为牵引,陕西盘家底,确立首批10个千亿产业集群 ,那么当你看到昨日成都在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上发布了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多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时,你当意识到成都发展新型工业化进程按下“快进键”。


四川省委副书记、成都市委书记施小琳,成都市市长王凤朝,出席会议并讲话。


王凤朝表示,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施小琳指出,要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对每个产业、每个项目都科学研判、细研细究,谋定即动、快速行动,盯紧盯实、有效推进。


会上定下了成都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目标和愿景:到2026年,建设207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800亿元 ,人工智能产业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7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算力规模达到 20000PFlops,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建成创新活跃、能级领先、应用广泛、要素集聚的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



“一号工程”下,

新型工业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主战场”


施小琳表示,成都将坚定工业兴市、制造强市目标不动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夯实产业根基、积蓄发展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她表示,成都工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闯关期、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必须充分用好国家战略交汇叠加机遇,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硬道理,锚定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目标,鲜明工业扛大旗、挑大梁的产业导向,提升先进制造业比重,加快推动工业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持之以恒稳存量、扩增量、育新量,全力打好工业高质量发展攻坚战,坚决挺起制造强市的硬脊梁。


她提出,要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聚焦高端化,聚焦智能化,聚焦绿色化,全力夯实全市工业基本盘。要突出科技赋能、引优育强,加快培育工业发展新动能。


在加快增育工业发展新动能方面,她指出,


◆要建强战略科技平台,赋能工业产业创新提能,深入实施有组织的科技创新,完善“科创通+科创岛”线上线下服务体系,加快布局一批中试平台、概念验证中心、创新人才集聚平台,助力科技成果沿链转得更快、转得更好、转得更多。


◆持续开展引优育强,夯实工业企业主体支撑,鼓励链主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供应链、共享创新平台,开展升规提质三年集中攻坚,促进规上企业强创新、科技企业上规模、领军企业提能级。


◆谋划标志性终端产品,牵引做强先进制造业集群,围绕柔性显示屏、工业无人机等优势领域,瞄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飞行汽车等重点领域,努力打造“一个终端产品带动一条产业链,牵引育成一个产业集群”的新格局。


◆统筹城市场景机会,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应急能力提升、智慧蓉城建设、绿色低碳转型、新基建等领域充分释放场景资源,强化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示范应用,因地制宜加快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绿色氢能等产业前瞻布局与创新发展,把新赛道变成新支撑。


施小琳指出,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对每个产业、每个项目都科学研判、细研细究,谋定即动、快速行动,盯紧盯实、有效推进。算好经济账和综合账、当前账和长远账,既保持定力和耐心引优育强,更千方百计推进建圈强链,争取最大综合效益。树牢正确政绩观,务实功、求实效,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成都市市长王凤朝主持会议,并在讲话中指出:


要坚定实施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一号工程”,把推进新型工业化当作头等大事,以最大力度、最快速度,整体提升先进制造业规模能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新的“四梁八柱”,为高质量发展夯基垒台、增添动能。


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主战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大力支持未来产业发展,以设备更新催生“老树新芽”,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总投资1800亿,核心产业规模1700亿,人工智能重点企业超千家,基金规模100亿

成都吹响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号角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数据,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784亿元,增速13.9%。


在成都看来,自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拥有良好基础。譬如,成都产业竞争力城市排名全国第六,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创新应用先导区。成都海艺互娱“绘画大模型”、晓多科技“晓模型XPT”、明途数字人3个大模型成功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成都行业大模型实现国家备案“零”的突破。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数据显示,2023年,成都市共有人工智能企业852家,产业规模超780亿元,近3年复合增长率达40%以上。


细化目标

创新策源地、产业集群、应用先导区,一个都不能少


在已有“家底”之上,人工智能行动计划细化了分领域目标。在创新策源方面,计划提出,到2026年,成都力争在多模态、认知智能、具身智能等领域竞争力全国领先,在制造、医疗、文化等领域培育行业大模型超过50个,省级及以上人工智能创新平台达到40个,企业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超过15%,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


在集群发展方面,计划提出,到2026年,成都将打造以人工智能链主企业为核心、专精特新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力争培育20家以上具有产业带动效应的链主(准链主)企业,培育1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培育1000家以上人工智能重点企业,争创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推动“人工智能+”在成都产业发展、美好生活、城市治理中实现深度应用,在场景应用方面,计划提出,到2026年,成都将围绕重点领域打造形成3大类150个特色化、体系化的创新应用场景,培育示范应用产品超过500个,遴选大模型应用标杆项目50个,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在要素集聚方面,计划提出,到2026年,成都将形成面向行业大模型的数据集20个以上,汇聚超过10亿条公共数据和500亿条行业数据,高层次领军人才超过100人,建设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与实训(实习)基地超过10个,全市人工智能产业从业人员突破20万人,全市人工智能领域基金规模达到100亿。

提出六大重点任务
核心技术攻关、大模型应用矩阵、要素汇聚倍增,多管齐下

成都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六大重点任务,并细化了具体要求。

六大重点任务的第一条,即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行动计划提出,成都将持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制融合5G+AI技术的边缘计算系统等一批具有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性创新产品。鼓励行业组织和企业主导或参与制订相关国际国内标准,力争到2026年参与5个以上国家或国际标准编制。


同时行动计划提出,成都将致力于培育行业大模型应用矩阵,支持考拉悠然产业大模型、晓多科技“晓模型”、明途科技数字人WorkChat、爱迦超声大模型等行业大模型加速迭代。同时,成都将每年举办不少于5场大模型供需对接活动,累计遴选50个大模型应用标杆项目,并不断完善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算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技术保障和动力引擎,六大重点任务第二条聚焦算力。根据《行动计划》,成都将推动高能级算力建设,构建“超算+智算+通算+边缘计算”的算力供给体系,高质量推动天府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具体包括推动国家超算成都中心运营模式升级、加快推进大型智算中心建设扩容、提升通用计算能力、打造自主可控的算力底座、科学规划算力设施布局等方面,力争到2026年,算力规模达到20000PFlops。

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重要支撑。六大重点任务第三条,成都将提升数据资源质量、推进数据资源开放、优化数据流通环境,力争到2026年,打造工业设备缺陷检测数据集、城市运行场景数据集等高质量人工智能训练数据集不少于20个,探索建设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


同时,要建设运营成都数据公园,打造线上数据流通平台和线下公共服务空间,依托线上平台汇聚超过10亿条公共数据和500亿条行业数据,产品上架不少于1000款。

第四条重点任务为集群发展能级跃升行动。行动计划提出,成都将建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完善人工智能产业“2+6+N”布局:以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为主要承载地,打造人工智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聚集高地和要素汇聚高地;以武侯区、锦江区、成华区、龙泉驿区、双流区、温江区为协同发展地,推进创新策源、智能终端、智慧城市等领域建设。此外,结合其余各区域产业发展重点和产业载体情况,打造人工智能多元带动发展地。


同时行动计划提出,成都将实施企业培育“十百千”工程,推动100家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力争到2026年孵化培育人工智能企业数达到1000家以上。

应用场景也是人工智能的基本要素之一,第五条重点任务即为场景融合应用培育行动,包含生产、生活、治理三个方面。


在生产方面,成都将推进“人工智能+生产”深度融合,具体包括深化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推进人工智能赋能现代服务业、促进人工智能赋能现代农业等;在生活方面,成都将聚焦基本民生、质量民生、底线民生等领域展开攻坚;在治理方面,成都将在交通管理、城市管理、数字政务服务等领域发力。


力争到2026年,分别打造不少于50个的“人工智能+生产”“人工智能+生活”以及“人工智能+治理”创新应用场景。

第六条重点任务为高端产业要素倍增行动。行动计划提出,成都将实施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加大国际顶尖科学家和创新团队引进力度,争取汇聚国际国内高层次人才超过100人;开展校地企联合引育专业人才,招引培育1000名以上专业人才;壮大通用人才规模,力争全市人工智能产业从业人员突破20万人,构建人工智能人才交流圈。


同时,成都将加强金融支撑保障,力争全市人工智能领域基金规模达到100亿,并举办高端品牌展会赛活动,加快布局新型电力设施,提供充足能源保障。


附:

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文图来源:成都经信发布、红星新闻

元界整理:抱一君


推荐阅读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总书记作了详细阐释

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的引擎:四家党报罕见同日评论人工智能

工信部部长接受人民日报专访:产业科技创新是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

教育部部长:智能化是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将实施AI赋能行动

科技部副部长:人工智能将成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配

中国科技新突破!38岁,喜欢莫奈,灵感源于光子,受周易启发

总书记视察的上海机器人公司,有这样几个显眼之处

90后,近10亿融资,风口之上,他要深化AI+通用机器人的融合

红杉、高瓴后,华为哈勃投下这家元宇宙领域公司,3D引擎迎风口?

从估值3亿美元到融资超10亿美元,他仅用8个月|中国未来产业100人

首次!中国元宇宙区县、产业园、乡镇、街区TOP榜评选,上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元界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