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毕业,海外归来,他是城市上空的归燕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2022-11-05

从政府管理学院张洪谋的办公室向外望去,隔着宽阔的中关村北大街,刚好可以看到城市与环境学院的大楼。

或许是一种美妙的巧合,马路两边的两个学院,分别标记着张洪谋在北大的本科求学时光和如今的任教生涯。而这中间,则是张洪谋每一个清醒、稳健的步伐所铺就的学术之路。

海外归来,他为城市研究贡献智慧。本期“燕归来”,一起走进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员张洪谋的故事。








洪谋:城市上空的归燕

采写丨吕思婷

01

爱“玩”的人

张洪谋第一次来到北大是在2006年,这也是他第一次进入这所大学。彼时尚未翻新的东门和图书馆,还有灰白相衬的逸夫二楼,以及古朴的文史楼,构成了当时还是高中生的张洪谋对北大的第一印象。

在高三考虑志愿填报的时候,张洪谋就决定之后要进入城市与环境学院学习城市规划专业。“当时我以为这个专业会学习对城市格局的规划和设计,应该是个很有意思的专业。”

张洪谋博士期间在新加坡参加学术会议

但入学后,他渐渐发现,最开始接触的大部分课程都是地理课,这虽然和张洪谋所想象的专业内容不太一样,但却并不影响他继续感受学科独有的魅力。


我觉得这样也很有意思,算是一些意外的收获和惊喜。

在主修专业之外,张洪谋还选择学习当时较为冷门的数学双学位。一方面因为在最初选择专业时,他曾犹豫过是否要学数学,修习双学位算是部分实现了当时的梦想;另一方面大一的高数课让他觉得兴味盎然,于是决定“还是应该多学一点数学”。

“学数学的人都是爱玩的人。”在数院的课堂上,一位老师的这句话深深启发了他。直到现在,他都觉得不仅仅是数学家,从事学术研究的人,一定都是好奇心强、爱探索的人。

而他自己正是如此。从本科入学开始,张洪谋每一次出于“有趣”“有意思”所做出的选择,都在当时的他尚未可知的未来铺垫了通往学术之门的道路。

02

渡洋而去,越洋而归

未及本科结束,张洪谋就早早确定了日后在学术界工作的志愿。除了他本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外,北大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师长们躬耕学术田亩的身影都让他对这样的事业充满了向往。

硕士阶段,张洪谋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继续学习城市规划。在宾大,他总能感受到一种和北大相似的气质。

宾夕法尼亚大学坐落于美国的故都费城。悠久的校史、综合性大学的性质,以及和美国独立历史千丝万缕的联系,都让张洪谋感觉宾大和北大在冥冥之中的某种呼应。

张洪谋硕士期间在美国交通部进行学术交流

之后,张洪谋到麻省理工学院继续攻读博士,在这里他感受到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氛围。在这所以工科见长的大学,学生都有着非常鲜明的应用视角和强烈的求解意识。张洪谋的博士方向为城市科学,是计算科学与城市研究的交叉学科。张洪谋在和工科专业的同学交流时经常会被问到,“我们可以做出一个机器人,我们可以开发一个算法,那你们这个专业能干什么呢?”

张洪谋也曾对此感到困惑,但导师赵锦华教授的一句话点醒了他:


我们可以提供一种不同的看问题的视角。

博士论文答辩后和导师赵锦华教授合影

博士期间,张洪谋第一次参加北京大学新英格兰校友会的活动时,发现参会的校友竟然有一两百人,其中甚至不乏70年代毕业的校友。他乡遇故人的时刻,张洪谋不禁回忆起本科参加“一二九”师生歌会的画面:他和同学们站在舞台上,唱出歌词最后一句“她是我们永远的家”时,对母校的情感霎然间得到了升华。眼前,来自五湖四海,从事各行各业的校友在遥遥海外相聚,或把盏言欢,或泛舟于查尔斯河上,只因大家同为“北大人”。

校友会活动合影

和每一位选择读博的人一样,张洪谋也会面临学术上的压力。


读博有一个很大的困扰就是你所要回答的这个问题只有你自己才知道该怎么去做。导师可以给你一些方向上的建议,但他也不知道答案会是什么。

张洪谋博士论文答辩现场

张洪谋参加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毕业典礼


就像是宇航员在太空中的感觉。

张洪谋曾用一个比喻来形容这种状态:比如突然飞船坏了,宇航员也只能自己去修,地面工作人员只能给出一些指挥,但没有办法帮忙解决问题。“其他的人可以给你的帮助很有限,还是要靠自己去努力。”

而且从事学术研究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研究者只能通过了解不确定性来改变自己的预期,却没有办法改变不确定性本身。

得益于比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如绘画、运动和参与乐队,张洪谋得以缓解和平衡研究上的压力。

而爱人的支持,则是帮助他抵挡孤独和压力的后盾。

张洪谋和他的爱人相识于在宾大求学的硕士阶段,爱人毕业后回国在深圳工作,张洪谋则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二人开启了一段“异国恋”。2019年5月,张洪谋顺利博士毕业。6月中旬,他和自己在宾大求学时结识的恋人在宾大校园举行了浪漫的婚礼。那一天碧空如洗、风清日丽,亲朋好友共同见证了这段从校园到婚姻的美好爱情。

张洪谋与爱人在宾大校园主楼绿地举行婚礼

2021年3月初,张洪谋如愿回到北大,在政府管理学院任教。此前所有的经历和努力,都在这个职业选择中得到了理想的答案。原来的“异国恋”又成了现在的“异地恋”。对于爱人的支持,张洪谋心怀感恩,是她对家庭的付出与奉献,让自己能够更专注于对事业的追求。

03

看见城市中的人

和在实验室进行研究的学科不同,城市研究往往需要到城市中去,去了解那里生活的人和发生的事。因此,在本科阶段的很多课程和科研训练中,张洪谋经常要到城市当中的不同地方去踏勘和调研,并且和当地居民进行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

大三那年,张洪谋和同学一起以“北京市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现状调查与模式研究”为题申请了校长基金支持的本科生科研项目。借着做项目的机会,张洪谋和同学把北京市二环的胡同几乎跑了一遍,在和住户进行访谈的过程中,他深度体会着老北京的人情味儿。后来在“城市设计”课程上,张洪谋选择了一个钟鼓楼附近的场地进行设计,他沿着钟楼高陡的台阶拾级而上,以俯瞰的视角重新看着自己走过的每一条胡同,灰墙灰瓦的房屋、屋顶露台上晾晒的褪色衣服、往来其间的自行车和行人,张洪谋无比真切地感受到:


他们居住的空间折射出的就是他们的生活。

在“景观设计学”课程中,全班被分成了若干个小组,前往北京的清河沿岸进行周边生态环境治理与社会生活情况的调研。有一次,他所在的小组经过了一天的现场调研之后,看完现场返回时天色已晚,小组同学骑着各自的自行车,在昏暗的路灯下、飞扬的尘土中,穿梭于进城的运货车辆间。城乡交错带特有的芜杂、寥乱和生活气息,仿佛让张洪谋看到了北京这座大城市的另一重面貌。而这个画面,也定格为他本科记忆中奇妙的一瞬。

张洪谋参加无人驾驶汽车试验

在这个以“城市”为名的专业中,张洪谋关注的不仅仅是建筑的分布、场地的关系、区域的划分,更是居于其中的鲜活的人。

现实趋势的变化和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方向让张洪谋选择了如今任教的政府管理学院,站在社会科学和理工科的交叉融合点上,用数学模型来回答社会科学,特别是城市管理学科的问题。这一交叉学科领域也被学者称为“城市科学”,也就是张洪谋在麻省理工获得博士学位的领域。

他曾涉足过的学科,都在此刻达成了圆满的连接,而这一切的出发点,不过是他对知识纯粹的渴望和追寻。

张洪谋参加北京大学第二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现在,张洪谋主要关注的是交通治理与智慧城市领域。目前,我国仍处于快速城镇化时期,城市中新的现象和事物都在不断涌现,这反映在城市政策上也会有很多与时俱进的变化。我国城市在交通政策方面做出了很多国外所没有的创新,比如北京通过车辆限号、摇号等管理手段来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以及通过政策推广无人驾驶、共享出行等方式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而传统的交通政策理论框架已不足以对这些现象进行阐释,同时政策设计中的具体细节事关交通资源的社会福利分配问题,这些都是非常值得讨论的科研话题。


我认为这会是一个很好的提出理论创新的机遇,或许可以总结为在交通政策领域讲好中国故事。

张洪谋参加学术论坛

现在任教于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许立言,是张洪谋的好友,也是他的师兄。许立言这样评价:“他(张洪谋)有着我们这个学科中罕见的数学抽象建模能力,但同时又不满足于一些城市具体问题的解决,而是希望至少在方法论层面,甚至是认识论层面做出一些贡献。”

无论在求学还是在研究中,张洪谋始终关注研究的现实导向和应用导向,希望可以真正作用于社会,改变和优化一些现状。


我想这就是体现社会科学研究价值的一个实践出口。

04

在不确定性中并肩

重回燕园,张洪谋从本科时坐在教室里沐浴春风的学生,变成了站在三尺讲台上的师者。

目前,张洪谋为研究生开设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智慧应急管理与城市治理”两门课,为本科生开设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一门课。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是一门新设课,因此张洪谋在课程内容和作业布置上花费了很多的心思,既希望同学们可以在具体的案例中掌握理论工具,又希望案例可以贴近同学们的生活,便于同学们理解和把握。

政府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陆遥已经跟随张洪谋进行了一年多的课题研究,他记得老师在课后会通过问卷的方式来收集大家的建议、疑问还有印象深刻的点,并随之不断调整自己的课程设计。

“张老师还会在课堂上用一些游戏和奖品来调动氛围,还会给我们补充非常多有趣的例子,给我们带来跨学科、更广阔的知识面。”

张洪谋在课堂上

张洪谋为该课程设定了两项作业:第一个是分析北大的交通情况,第二个是分析北大的土地利用情况。

正如张洪谋所预期的那样,两次作业的主题在选课同学中得到了积极的反馈。

在第一次作业中,同学们在他提供的技术和模型的基础上自行收集、补全数据,而后抽象出北大的交通网络图,进而估算每条路上的交通流,至于如何评判作业的质量,每一位同学的日常经验就是最好的检验方式。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课程作业一燕园交通模型

在第二次作业中,同学们对北大内部的土地利用进行细分,发现了平时经常被忽略的角落,评估出区位最优的宿舍楼。将同学们关心的话题作为作业题目,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课程作业二北京大学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学习时下最流行的“梗”,使用一些略显古早的表情包,在组会上准备水果和披萨......课堂之外的张洪谋也在努力地融入学生中间。“张老师是一位很有学识和能力的老师,也是一位富有亲和力的老师。”陆遥说。

从申请硕士和博士到寻找事业方向,张洪谋也经历过很多选择和困难,也曾非常焦虑和迷茫。“我没有办法比较我当时经历的焦虑和现在同学们正在经历的焦虑哪个更深,并且我也不觉得我的人生经验足以让我以人生导师的身份来给同学一些建议。”但张洪谋依旧保持着内省的真诚:


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不确定性是生活的一部分,可以以更开放的心态去拥抱不确定性。

而他,也会和一批又一批新鲜的北大面孔一起,面向我国正在涌动的城市化进程,以确定的思考和行动,应对所有的不确定性,生发更多可能。



个人简介


张洪谋,201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获工学学士(城市规划)、理学学士(数学与应用数学)学位。2014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城市规划硕士学位。2019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城市科学与规划博士学位。2021年3月起,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交通治理、城市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治理,关注城市政策的数学建模、大数据分析、模拟与可视化。

“燕归来”系列报道

聚焦选择北大的优秀归国青年学者

他们的鲜活故事折射出北大校园文化精神

生生不息的脉络传承

从他们身上

我们可以感受到北大人那份独具的追求卓越

报效家国的情怀

来源: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

采写:吕思婷

图片:受访者提供

受访者:张洪谋、许立言、陆遥、罗丽依

排版:李芮迪

责编:昭花花

暖胃暖心!9所高校“明星菜品”刷屏北大师生朋友圈


张师傅、王阿姨在北大的34年,热气腾腾!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若需转载,敬请联络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邮箱:gbdgw@pku.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