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的资源配置中心今后要“移位”了,是在中央商务区、水岸港口还是围绕飞机场周围?
以下文章来源于城市战争 ,作者孙不熟
新书介绍
《重塑——上海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图录》一书在国庆70周年前夕与读者见面了。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改革开放40年来,在这块土地上演绎了一出出波澜壮阔的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和升级的大戏,实现了新旧动能的历史性转换,传统产业的旧空间变成了新兴产业发展的新天地。一年前,我们从上海300多个转型案例中精选出50处、共58个单体,形成了这本280页、516幅照片的”上海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图录”。图录中的这些案例,一是大多数已形成品牌;二是绝大部分为老建筑更新;三是基本上为行业中的骨干企业所为;四是文创科创特色明显;五是更加开放地与社区融合;六是集聚了活力满满的年青人。在表现手法上,图录没有采用全景式的画面,而是试图通过“以小见大”,通过对各种“人、物、景”等细节的抓拍捕捉,来反映这些老厂房、老仓库、老码头、老建筑、老工业区经过“重塑”后,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可以与人对话、产生共鸣和交流的;是可以让人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成为生活一部分的;也是可以让曾经为这座城市结构调整作出重大贡献的百万产业工人感到欣慰的。由此,”图录”也成了一幅浓缩版的上海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的”全景图”。
温馨提示:
《重塑——上海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图录》新书出版,欢迎订购!
联系人:孙女士
联系方式:021-64676547
13611942688
网站:http://www.siitad.com/index.html
来源:城市战争(sunbushu123)
01
深圳新会展中心在哪呢?
感觉有一点参考了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都是放在机场区域,而深圳机场位于珠江口地理中心区域,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而且紧邻沿江高速公路、深中通道出口,并规划有地铁、城轨等多种交通网络。
无独有偶,刚刚开通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规划中也有一个高规格的国际会展中心。
这个现象其实说明了,机场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交通枢纽,它的周边完全可以出现高质量的经济活动。
就以会展为例,这类活动以前都是在市中心展开的,深圳以前的会展中心主要在福田CBD,广州的会展中心主要在琶洲,都是作为一种城市形象来展示的。
但其实,会展是一种典型的空港经济,国外很多城市就直接把会展中心设置在机场旁边,参会者都不用进城,直接在机场周边完成一切商务活动,都不用进城。
我到北京、上海出差,也好几次只在机场附近活动,完全不用进城。现在很多城市的机场,配套设施已经很成熟,搞搞会议、培训完全没问题。这说明,不仅会展,会议也可以成为一种空港经济。
所以,说到空港经济,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只是飞机维修、飞机租赁、酒店文旅、跨境电商以及相关制造业,空港经济完全可以搞高端服务业,有潜力像市中心一样生活丰富。
再比如金融,我认为它也可以是一种空港经济,因为搞金融的人有一个特点,出差频率高,而且活动半径特别大,这个是高铁无法满足的。普遍都是北京飞香港、纽约飞伦敦这种通勤尺度,有的人在飞机上的时间可能比在办公室的时间还多,这些人如果离机场太远,咋活?
所以,金融中心地区一定不能和机场太远,20公里左右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区间。太近的话,因为限高因素,不能盖高楼,太远的话,满足不了金融从业者的生活方式。
当然,现在的大城市,几乎没有条件在市中心20公里之外修建大型机场了,新机场普遍都修到50公里之外了,既然这样的话,金融从业者为什么不直接搬到机场区域办公呢?像上海虹桥,配套已经很成熟了。
除了服务业,机场区域也能搞高科技,比如一些质轻价昂的高精尖产品,对时效性的要求特别高,走海运实在等不起,必须走空运。而且这类产品的附加值高,付得起空运的运费。这类产业就很适合靠近机场,不需要像传统制造业那样靠近港口。
所以,机场绝不仅仅只是一个交通工具,如果利用得好,它可以衍生出很多高级产业。这也为什么现在很多城市在建新机场的同时,把空港经济区也一起规划和申报了。
02
过去的城市,讲究的是“机城分离”,机场和城市互不干扰。现在大家讲究的是“机产融合”,希望机场能和产业发生一点化学反应。说不定哪天,大家又要讲“机城融合”,希望城市和机场重新融合。
在此意义上,机场完全可以成为城市的新中心,当然,这个中心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市中心,而是国际交往中心、商务中心、高端制造中心,高端客流导入的中心、城市资源配置的中心。
大家知道,机场与港口被认为是中心城市基础设施的两张王牌,谁掌握了这两大王牌,谁就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占据“沿街旺铺”的黄金地段。
过去30年,是工业化的30年,中国经济的主要战场在港口。未来30年,是科技+金融的30年,港口的战略地位下降,机场地位攀升——这也是为什么纽约、伦敦、香港等城市的港口逐渐衰落但机场仍然兴旺的原因。
简单来说,机场主要是拉人的,港口主要是拉货的。
工业时代,物流是经济运行的血液,大城市必须要有港口作为配套,否则你无法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节点,也就无法聚集足够的产业和人口。
服务业时代,大城市的工业普遍转移到小城市了,对港口的依赖度降低,反而对机场的依赖度与日俱增。因为服务业越繁荣,人类活动的密度就越高,人流取代物流成为经济运行的血液。
所以,我一直成为未来大城市的核心资源会以机场为中心来配置,整个城市的引力场,会从港口这一端转移到机场那一端。对购房者来说,未来城市,靠近机场的房子会比靠近港口的房子更有价值。
因为机场是中心城市高质量客流的最大来源,被认为是基础设施的基础设施,一般只要机场修好了,地铁、城轨、高速公路都会跟着修过去,再然后是产业和人才跟着过来。
换句话说,未来30年,你会看到,整个城市最值钱的基础设施会以机场的需求为中心来配置。在此意义上,机场就是城市中心,它不仅仅是一些商务活动的中心,还是城市资源配置的中心。
—
更多相关资讯,欢迎点击!
【观点荟萃】夏雨:用镜头诉说魔都“化腐朽为神奇”的故事
【观点荟萃】陈志武:借鉴美国经验,经济转型产业升级首先离不开教育方式和内容的转型
【观点荟萃】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会在未来10年发生四方面巨大变化吗?
【观点荟萃】对标“不眠之夜”的伦敦,国内城市“夜间经济”应该怎样因地制宜做得更有特色?
【观点荟萃】城市更新的必由之路:从文创到文创+科创
...... 关于我们
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简称SIITD)是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管,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注册的综合性研究咨询机构。专注产业转型、城市更新的探索与实践,围绕空间调整推动转型、技术创新带动转型、资本助力撬动转型、产业政策引导转型、人才培养支撑转型五大重点,旨在为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案例,协助地方政府、产业园区和各类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探求转型路径,实现项目落地,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是集政策理论研究、规划方案编制、项目咨询服务、新型产业导入、空间运营管理、论坛培训考察、信息指数发布,以及汇集各类优质资源的综合性、开放式、实操型、互动化的共创共享共赢产业服务平台。
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与各级政府、各类企业、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国际组织有着广泛的合作关系,汇聚来自政界、学界、商界的研究、策划、规划、投资、运营等领域专家资源,拥有规划编制、项目策划、产业导入、资源对接、企业服务、指数研究、运营管理等多方面高水平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