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叩山问水 2018-05-27


汪梅鼎(1756-1815)字映雪,一作映琴、号畹云、一号擀云、又号蓼塘,徽州府休宁人。乾隆癸丑五十八年(1793)进士,嘉庆十七年(1812)由礼部郎中考选浙江道御史。晚以爱子死,伤悼成疾,六十岁卒于官。为人恬澹真率,好饮酒,善鼓琴,诗、书、画无一不工,书法兼苏、米。以时人画山水多规抚娄东,乃独开生面,高简得宋、元人神髓;亦工兰石及花卉,尝为林远峯写双树图,老干交缠,离奇天娇,笔意纵逸。笔法皆臻绝妙,其出笔之雅,似不食人间烟火者,咸谓之南田后身。常用印鉴有臣鼎、唐代诗名第一家、梅鼎、浣云、迂似云林颠似米、陶诗倪画米砚王书、映贞、畹云、梅、鼎、擀云、汪梅鼎印、癸丑进士,梅鼎私印等。

 

1(私人藏品)

图2(局部)


        此图册页应为汪梅鼎早年时期作品,所绘董巨倪瓒风格,用笔中锋长毫为主,水墨淋漓通透,层次丰富有序。虽无具体年份落款,但有新安虚舟和尚的封面题签,落款中的书法题写有着黄山谷的笔法,也有同时期郑燮的皮匠刀。说明早期汪梅鼎的书法个人面目并不稳定,综合百家之长的临摹居多。

 

图3(局部)

图4(局部)

图5(局部)


        在图5中我们看出完全一路沿袭黄山谷的书法。在那时的扬州,新安画派的第二代重要画家姚宋、汪朴、方士庶、汪梅鼎等等都不断地经常往来于徽州、扬州两地,卖字鬻画为活。致使清初阶段徽州府新安画家成为扬州画坛主导,培养了许多著名的画家,—直沿续到乾嘉以后。当地新生的和四周涌来的外地画家迅增如林,而另一些如罗聘、汪士慎等皖籍画家则被列入扬州八怪,由此新安画家比例有所下降。可见当时这路书风画风均不成熟的汪梅鼎,居然也能有丰厚的润格费,与居住扬州盐商的徽商裙带不无关系。

 

图6(福建静轩2013年秋拍 未公布)


        此幅也应为早年时期作品,书法有着欧体的小楷,但绘画步履新安髡残的痕迹,当然这种绞笔皴法在当时还是新鲜的,相当于今天的“新水墨”。此幅作品真实创作年代应早于上本册页图1,可能为20岁前作品。我们应从本幅简单干净的书法笔法里得以体现,加之绘画的线条相对册页来说,还是有些苦涩的。

 

图7(广东崇正2015年秋拍 9.2万 )

图8(局部)


        汪梅鼎作为新安画派二线的成员之一,拥有着扬州徽商们长期稳定的润格滋养;同时在人际社交上也非常广阔,从他的书画作品里也能扑捉到他广泛性,以及绘画渊源性。譬如图8这种标准董巨的“一河两岸式”构图,画画之前白酒应没少喝,到了他的笔下成了玩水墨的大写意。远山涂抹再涂抹,近景几把刷子中锋挥洒和中景滩涂的水墨勾皴,余下不过信手细笔收拾。这说明了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理解和信手水墨的随意,却不影响主题画面的神韵:纵情所欲,畅达逸致。

 

图9(1784年作 29岁 嘉德2008年春拍 31.3万)

图10(局部)


        款识:予绘事稍稍增长 实始於乾隆甲辰 装潢欲以存留则始於此册也 越今廿年 画笔虽略进 然酬应奔走之烦 视当日焚香扃户立意上追古人 其英锐之气消灭过半矣 思之惘然 嘉庆癸亥(1803年)九月廿又八日自识於浣云之庐。此幅作品尺寸28X13.3厘米,12开册页。汪梅鼎在款识明确告知是1784年所作,时年28岁,其中有两枚印鉴很有玩味“迂似云林颠似米”、“陶诗倪画米砚王书”,从中自解他的绘画书法出自何处也。


图11(四川万星2013年春拍 未公布)

图12(局部)


        图12款识:倪云林画最难着笔 岂食烟火者所能知 浣云,汪梅鼎那枚闲章“迂似云林颠似米”此处可以分解。倪瓒的画高寒寂静,画面寒气英气逼人,让你不单单感受到中国画的线条枯湿的魅力,还有这种由画面产生的意境,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此人是谁?折腾了中国后世画家们800年。这幅汪梅鼎的意临作品,业已诠释倪云林的意境一大半了,可见汪的笔下和笔外的功夫!

 

图13(1791年作 36岁 疑伪)

图14(局部)


        目前尚未发现汪梅鼎有代笔书画的行为,但此幅书法落款与之前有着明显的区别,结字和字体均有异议。同时在绘画用墨涂抹上上相对比较谨慎和补笔着墨较多,过于琐碎;而绘画的皴法是短线条,没有黄山谷那种纵情所欲的畅达。

 

图15(1793年作 38岁 安徽博物院藏)

图16(局部)


        款识:古人张灯不观画 予乃作画于灯下 不亦悖哉 然幢幢之影摇动纸上 恍惚云光林翠 为导毫端 此区区善学香光处 莳香然否 癸丑十一月 浣云汪梅鼎,至今也有后人将汪梅鼎计入常熟的姑熟画派门生,就是因为这里“善学香光处”。其实汪梅鼎绘画临摹历代大家众多,我们知道的亦有董巨倪瓒,从笔法里也有黄公望和髡残,这里还有董其昌的,包括新安大家渐江都有。书法临摹的有二王、欧阳询、黄山谷、米元章,此幅还有一些魏碑的味道。此幅山水用笔信手洒脱、线条圆润迺劲、水墨淋漓空濛,画面疏旷浓古,高简之处,实得宋元之精髓。

 

图17(1800年作 45岁 嘉德2004年秋拍 1.65万)


款识:曩读理堂九兄之诗即慕其人 今来邗上幸得相见 属为作濯足万里流图 余时方匆促治装之吴中 拥烛点染 草草竣事 然非有意简略也此种图意 能于笔墨简得一分 则眼界空阔一分 试质之九兄以为然否 时庚申十月二日夜漏下三十刻 浣云鼎并识于景贤楼之西偏。

 

再次题跋:踢倒银河泻地流 天风吹老苇花秋 九年各换青青鬓 让与平山绿不休 衫笠飘然物外身 闲清一往渺无津 软红队里车如水谁是沧浪濯足人 作此画已越九年 喜晤理堂 为之重题 时戊辰四月浣云汪梅鼎。

图18(1802年作 47岁 瀚海2006年春拍未公布)

图19(局部)

图20(局部)


款识:壬戌初秋仿古八册 为菊山仁兄大人正 弟汪梅鼎,壬戌即1802年。我们从图19的构图中,还是看出宋元董巨的结构,但水墨用的比较巨细。图20相对来说意境深远,视野开阔,将一舟一叟江上独钓的情景压倒最小,衬托出江景画面的自然宽阔和人物的渺小形成一个对应,表现出一个画家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情怀,也充分展示了画家笔墨的驾驭功夫。

 

图21(1803年作 48岁 嘉德2005年小拍 0.55万)


款识:溪山高隐图 癸亥冬月仿李檀园笔意 擀云汪梅鼎,癸亥即1803年,李檀云即李流芳,徽州歙县人,侨居上海嘉定,明代诗人、书画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兼善花卉。其画主要师承五代董源、巨然以及元代四大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和倪云林,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黄宾虹将李檀园列为新安画派第一代开创性人物之一,可见对徽州新安画家们影响和榜样的魅力?

 

此幅作品汪梅鼎本意为仿李檀园笔意,但主要笔墨还是出自他的胸怀,画面的布局也不常见。但所作笔法老道劲健,长线条的披麻皴以及堆矾头,均有可取代的新意;水墨更是几层淡染堆叠,在树枝枝叶上做到浓淡总相宜,能把画面的景致推得更加丰富立体,来体现出山势的伟岸和峻峭,沟壑的深远幽静。

 

图22(1805年 50岁 南京经典2011夏拍 2.3万)

图23(局部)


款识:1.渐江是云林之嫡派 亦杂以荷叶皴 曩观其长卷因拟一角 汪梅鼎,2.雪意图 乙丑嘉平月恭呈老夫子大人诲正 受业汪梅鼎。我们在鉴赏汪梅鼎的作品中,有几点值得关注:1,水墨皴法和渲染,注重阴影和阳面的对应,除了大写意是成大块形状,多数细笔千笔万画出来的。2,书法落款的结字方式和风格,从早中年到晚年的变化过程。3,绘画中长线条的运用,他的线条圆润敦厚,有着厚重的书法沉淀,这点他应该从渐江和李檀园,甚至汪之瑞学习而来。

图24(1806年作 51岁 宝瑞盈2013秋拍 未公布)

图25(局部)


汪梅鼎《诗稿手迹》册页(十二开) ,款识:丙寅初冬録拙句请梧门先生大人教正 新安汪梅鼎呈稿。梧门先生即法式善(1753—1813)蒙古族,清文学家、藏书家,法式善通古籍悉心研求文献,博览群书。生平著述有《清秘述闻》、《槐厅载笔》、《陶庐杂录》等。乾隆四十五年进士,授检讨,官至侍读。乾隆帝盛赞其才,赐名“法式善”,满语“奋勉有为”之意。法式善曾参与编纂武英殿分校《四库全书》,是我国蒙古族中唯一参加编纂《四库全书》的作者。

 

此诗词写于丙寅1806年,时年50岁,书风一改早年的不稳定性,而趋向沉着综合各家之书体。整体来说偏于石压蛤蟆的右边欹侧,字整方圆,结体宽阔而中宫略紧;起收顿挫严谨而又舒朗,略有绞笔使转,字里还有着二王、颜体和米元章的笔法。看来汪梅鼎无论在扬州的徽商,还是官场中,交友广泛如鱼得水。

 

图26(1806年作 51岁 嘉德2013秋拍三件合一 9.07万 )

图27(局部)

图28(局部)


款识:洞天幽异 此境不类人间 非步霞餐芝 未易攀跻到此 丙寅四月 篔峤世叔大人命画即请诲正世愚侄汪梅鼎。此幅作品虽不及一平尺的扇面,所绘的笔法和笔墨却非常精道。远山用细笔牛毛皴重复添加,造就的局部留白和阴阳呼应;中间兼之留白云水汽缭绕,近景百年虬髯松树和石头,空间穿插通透舒朗有致,加之背影后的淡墨飞泉房屋,都在展示出画家独具匠心的布局安排和笔墨的高端技巧,小而精的典范代表之作。

 

图29(1808年 53岁 敬华2011秋拍 未公布)

图30(局部)

图31(局部)


款识:狮林图 未得见真迹 昨观耕烟散人临本 古澹中更饶苍郁 抚此一角 却参入香光檀园笔趣戊辰嘉平月谨呈香东宗伯大人诲正 汪梅鼎。此幅作品在笔法上香光居多,檀园只有用墨很少了;虽是意临王石谷的作品,但画家本人对此作十分满意,用他话说古澹中更饶苍郁,说明在用墨上更胜一筹。所作湖光山色空旷疏远,寂静画面中有两友人的论道之声,再次展现出画家这种寄情于山水的达观思想。

 

图32(1811年作 56岁 传是2004春拍 流拍 )

图33(局部)


款识:仿季檀园 檀园之画以天机洋溢为主 其得力则从董巨发源 思翁极□推之不虚也。辛未六月为三桥大兄拟作 即希教之 年愚弟汪梅鼎。上款人三桥有可能是倪诜,元四家倪瓒的后代,约活动于乾隆间。著有《寄尘山房诗集》。张鹏展撰《峤西诗抄》、梁章钜撰《三管英灵集》均有选录。此作又是一幅酒后力作,所有线条迅捷流畅爽利、用墨淡淡交插渲染、辅以淡淡的石青赭石、远山则几笔设色带过,最后几笔的高士观瀑图。所绘才气十足、酒气熏天、一股张扬着画家的精神和才情的简笔力作。

 

图34(1814年作 59岁 西泠2011春拍 207万)


款识:香雪海丙舍读书图 甲戌嘉平月 为谢山先生制 年愚弟汪梅鼎。该手卷被当时石韫玉、陈希祖、吴廷深、顾莼等很多名人题跋递藏,并多次入选《续修四库全书》。所作俯视取景,将两面环山的苏州香雪海用抽象的比喻,运笔还是他那中长锋、短皴,水墨叠加,简单意概将丙舍读书置身于香雪海漫天飞舞的胜景,虽着墨不多,大片留白处理,但意境悠远。

 

图35(瀚海2003年春拍 3.5万)

图36(局部)


款识:古木修篁 道人写竹并枯丛 却与禅家气味同 大抵绝无花叶桐一团苍老暮烟中 此宋人句也 君谓苍老固佳 然专以枯禅于画中 气韵生动之说不合耳 为鉴轩宗台品 梅鼎。此幅作品应为绢本,所绘倪瓒风格,没有枯寒却简洁灵动,笔法迅捷利索,线条奔放迺劲,看来又是一幅酒后之作。所题书法以二王为主,法度谨严,也有米元章的洒脱动人,汪梅鼎的书法也着实有些新意!

图37(东京中央2012秋拍 存疑)


款识:擀云汪梅鼎,为綾本,此幅作品存疑。款,应不是汪梅鼎所为,印鉴这里不好作判断。但画风的笔力和用墨相对汪梅鼎来说,有些刻板呆滞,全无汪的洒脱迅捷或中锋的迺劲十足,存疑不做评价也。

图38(敬华2016秋拍 未公布)


款识:仿王叔明黄鹤山樵画山画树同一皴法 亦不独此也 诸家无不然 黄鹤门迳尤显豁耳 难不在树而在山 圆而不成毛团 方而不露圭角 请于二语中求之 澣云。此幅为綾本,应为汪梅鼎之真迹。

图39(嘉德2014秋拍13.8万)

图40(局部)


        款识:1.青松劲挺姿 凌霄耻屈盘……襄阳古诗卷帖 梅鼎临。2.秋九月辛酉 有鹡鸰千数……召至轩槛 预观其事 澣云临。3.仿倪云林 清閟主人其品 尘凡中所无……但其气韵高绝不自知 其臻此者也 澣云4.仿董文敏 思翁自谓三百年来……其真诀尽吐炎 澣云。此幅四屏綾本,真迹无疑;单幅尺寸70X38厘米,且多次出现在拍卖场上,这次在西泠2017年春以15万底价而流拍。原因不是作品不好,而是亮眼上拍太多了,藏家看来而是生意人,终究捂不住的。

 

图41(崇正2013年秋拍 0.73万)

图42(局部)

图43(局部)


款识:秋林琴兴南石先生前辈鉴正 擀云汪梅鼎。此画面红叶爽秋,两高士持琴吟兴。此幅秋天杂树所绘线条枯湿爽利,淡墨略作处理亦也信手涂抹,加之略施藤黄红叶和石青,将天高气爽的秋天二高士以琴会友的雅兴展现出来。

 

现实中汪梅鼎为人恬澹真率,好饮酒,善鼓琴,诗、书、画无一不工酒应酬,用今天的话说是一个出色的社会活动家。我们根据后人著录记载,在乾嘉时期扬州的城市经济喧闹和多变的生活节奏,令石涛八大等几个以强调个性、豪放张扬的风格得到了社会和画界广泛的肯定。还有种种异质的介入譬如徽商资本,从侧面刺激了处于低迷状态中的新安二代,唤醒了传承者内心对时代脉博的体验。终于有一批徽州籍画家大胆冲出旧式的桎梏,消除门户之见,极积吸收和借鉴各方面的技法。如汪朴、方士庶、汪梅鼎、汪恭等流寓扬州者,他们的作品中新安画派的传统显然仍在,但其笔墨己随时代变迁及对大自然的认识而另辟蹊径,从而使该新安画派在遭遇了传承的式微后又有了意外的振新。

 

图44(道明22届拍卖会 0.69万)

图45(局部)


款识:赋茗图为菊芸侄女写澣云。此幅虽扇面尺幅较小,但所绘景致幽静尔雅,设色淡雅,是件不错的精品真迹。汪梅鼎的画在当时娄东姑熟画派“一统天下”的局面下能够别开生面,独树一帜。与认识当时两江总督阮元不无关系,怎么认识无从考证了。在方元鹏《铁船诗钞》前面只有一篇序言,当时阮元所写。另一篇《漫吟先生传》,铁船自写。且《阮元诗抄》记载:尝与王铁夫同寓扬州广储门之樗园,余过访之,相得甚欢。

 

图46(私人收藏)

图47(保利2015秋拍 1.38万)


此两帧小信札却是非常精彩,在书写随意中不失法度谨严,深厚的功力中透出画家的情感流露,以及他研习书法的渊源苏米居多;所以这也是历代文人墨客喜欢信札的原因。编者曾查阅文字资料,可惜没有图片,在陈曼生未入仕之前,长期与乾嘉时期的收藏大家保持联系,在与汪梅鼎互通手札时,就多处提及收藏品交易事宜。

 

图48(荣宝2007秋拍 2.07万)

图49(嘉德2014秋拍 7.48万)

图50(嘉德2014秋拍 4.02万)

图51(香港富得2007秋拍  0.4万)


嘉庆八年汪梅鼎曾在自己作品重题,自称:“越今廿年,画笔虽略进,然酬应奔走之烦,视当日焚香扃户,立意上追古人,其英锐之气消减过半矣”。读其画上题跋,可知其胸襟画旨:“余画止以抒写胸中逸气,不必不学古人,不必尽学古人,正如春鸟秋虫,自鸣天籁,不屑与庸史争名“。“写意之画,以烟云为辅,而必以蕴籍为主。烟云犹可以迹求,蕴籍则在气骨矣”。

图55(现藏首都博物馆)

图56(局部)

图57(局部)


此幅作品为绢本,现藏首都博物馆,惜当年拍照技艺不精,文字内容已无从诠释了。但从画面来看,逸笔草草拉线条,水墨多为皴擦而过,书法落款洋洋洒洒信手天成,应为真迹。我们也不能完全相信博物馆的鉴定水准,各省市博物馆每年都有无意搞错的,多了去了。譬如南方省级博物馆搞了馆藏书画大展,进门前几幅晚明制造被标明为宋元真迹,难道真的看不懂?还是因捐赠者身份?如此来损坏一个省级博物馆的质量和声誉,悲哀不?

 

图58(赝品 来自网络)

图59(赝品 来自网络)

图60(赝品 来自网络)

图61(赝品 来自网络)

图62(赝品 来自网络)


在以上五幅赝品的作品中,唯有图62稍有一点汪梅鼎的笔墨,但该作品用笔过于零碎,用墨差距较大。在竖点皴法和中锋线条上,还有很大的差距。汪梅鼎的赝品在当时享誉娄东姑熟画派之时就已经很多了,我们现今常见很多均是同时期所仿,较之民国制造还很少见。

 

总之我们在鉴赏汪梅鼎的书画,无非他那中锋迺劲的线条,信手迅捷的挥散;几重水墨交融的渲染,通透的淡墨处理;还有他苏米和不成熟时期书法落款的风格,重重之中是他作品归野山水相忘于江湖的气息和宋元董巨、倪黄的画面架构,我们归总四个字“纵逸墨妙”,彰显缅怀汪梅鼎的绘画思想和创作理念。



本文为原创文章,如有公众微信或其他媒体转载,敬请注明尚敷拍卖或叩山问水;若否我们一经查实保留微信投诉或司法诉讼的权利。


敬请阅读 ”新安画派“系列原创



推荐阅读“书画点评”:


原创│心境天成--浅议董晴野先生的山水画

原创 | 唯美所爱 -- 浅论范家美的绘画文化及特征

原创︱7幅画,教你读懂陈子庄
原创 | 五笔七墨--黄宾虹的笔墨探微

原创丨黄胄先生作品鉴赏--毛驴

原创 | 刘墉书法鉴赏--“肥厚静”的笔墨特点

原创︱天朗气清--溥儒作品系列之(鬼魅篇)

原创│“厚古率真”--浅析铁保的书法特点

原创 | 轻风徐来——齐白石的那些扇儿

原创 黄宾虹80-90岁的笔性探微


温馨提示:欢迎阅读留言 恳请指教不足之处

投稿/咨询/交流/合作  请后台留言



惟读书改变气质   尚敷精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