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惧“烤”验②丨南农教授:大地是我的实验室,田野是我的空调房!


烁石流金、赤日炎炎,

南京农业大学的教授们

却将大地作为实验室,

一头扎进田野“空调房”。


躬耕田间一线,

不惧酷暑“烤”验。

看长势、开处方;

观测作物生长,

智能助力农业发展,

在天南海北的科研基地,

施展南农科技魔法!



 

海南三亚

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

南京农业大学
水稻栽培团队

如果用“艳阳、高温、大田、汗水”组词你会想到什么?或许是一段农忙,也或许是一句“粒粒皆辛苦”的劝诫,再或许是可预见的秋收的喜悦……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的田间,宁香粳9号稻香四溢,南农大水稻栽培团队感受到了引种示范成功的喜悦。


 “这一季宁香粳9号在三亚的表现良好,也意味着宁香粳9号在海南引种示范成功。我们要总结经验,再接再厉,充分利用海南光温资源进行绿色高效栽培,争取一年三季达到1800公斤/亩的优质粳稻生产目标。”南农大水稻栽培团队负责人丁艳锋教授考察调研后感慨。坚守在三亚南繁公共试验基地试验的师生们,用高温下的汗水与努力,为作物的种植成功打下了基础。



 

江苏东台、江苏兴化

南京农业大学
智能农业装备团队

“高温天气,对植物生长是最有利的季节。天气越热,也往往实验条件越好。”南农大智能装备团队负责人汪小旵教授这样评价最近的高温天气。


这个暑假,汪小旵教授所带领的智能农业装备团队兵分两路,在兴化和东台开展暑期科研工作。在兴化,研究团队针对养殖尾水使用物联网技术动态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总氮、总磷、pH等水质常见指标。“动态监控和实时调节水质,一方面可以帮助渔民养出口感更好地鱼,在市场中卖到更好地价钱,另一方面也能保证向河水中排放的养殖废水对环境污染降到最低。” 汪小旵教授说。


太阳直直地晒在水稻田里,机器人行走在水稻田中。一圈走下来,水稻田中的生理生态、病虫害、局部的营养状况便可以自动采集。


暑期天热,汪小旵教授总会查看天气预报,提醒研究生避开上午10点-下午4点容易中暑的时段。“虽然天气炎热,但作物的农时也是农业机械调试的最佳时机。” 汪小旵说。



 

江苏如皋

南农大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如皋基地

南京农业大学
智慧农业研究院、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

在江苏如皋,接近40℃的高温天气,农学院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如皋基地的师生每天坚持完成各项测试,据农学院院长、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朱艳教授介绍,他们要做的是基于作物生长模型开展气象灾害预测预警与气候变化效应评估。


由于光合作用是作物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基础,因此光合作用的数据获取对于模型算法的构建尤为关键,而光合作用的最佳测试时间是晴天的上午的9点到11点,测试的时间紧、任务重,团队研究生康敏、安敬威每天六点多就会起床,开始检查和预热仪器并开始准备一天测试所需要的仪器设备,争取能在9点之前将预热好的仪器带到地头直接开始测试。


“原来夏天遇到晴天都会感叹又是炎热的一天,现在因为要测光合碰到大晴天都格外的高兴,因为又是适合测试的一天。”康敏说。


这是康敏在如皋基试验的第六个年头了,正是因为有了这一个个的烈日下的坚守,康敏才更加深刻领悟水稻生长的每一个环节,对于构建更具有机理性的模型算法帮助巨大。


而在基地的这些年也让他从一个水稻种植的“小白”,变成了各项农事操作都信手拈来的“巧匠”。今年在团江苏省委的组织下,他还参与了“青禾”科技志愿服务队,利用试验空余时间指导农户种植水稻,并将智慧农业的技术落地生根。





 

海南三亚

南京农业大学
亚洲农业研究中心

Asia Hub on Agriculture(简称 Asia Hub)首席科学家齐家国教授在这个暑期从事的主要工作,是为建设热带大农业生态系统长期观测研究中心进行横跨三亚、乐东的选址工作,这项研究关注的是热带生态系统的全方位观测、诊断、分析、模拟,掌握其中长期演变规律,围绕热带农业观测大数据(Big Data)、热带绿色农业大科学(Big Sci.)、热带农业大策略(Big  Plan)这三大领域开展研究,最终实现热带农业生产的零排放、零污染、数字化、可持续、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对未来解决好区域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从 2021年11月份起,齐家国教授就组织团队着手设计“热带大农业生态系统长期观测研究”项目,半年时间内,一直驻扎三亚,多次开展区域生态摸底调研和结构分析,并最终确定热带农业观测大数据(BigData)、热带绿色农业大科学(BigSci.)、热带农业大策略(BigPlan)这三大研究领域。





 

南京汤山翠谷

南农大葡萄基地

南京农业大学
葡萄栽培团队

“田里每天都得来看!”说这话的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园艺学院葡萄栽培课题组教授陶建敏。他刚从云南基地回来,就一下子又扎进了南京的基地。


位于汤山翠谷的南京农业大学葡萄基地, 种植着100多亩的各品种葡萄,有阳光玫瑰、夏黑、巨峰等网红品种。


连续不断的高温天,让陶建敏对“阳光玫瑰”颇为惦记,“这个品种经济效益高,市场上受欢迎,但是田间管理要求也高,特别娇气”。


陶建敏说,温度一高,“阳光玫瑰”的叶子就要发黄,甚至掉叶。


学校在海南建立三亚研究院以来,陶建敏也尤为重视在三亚的葡萄栽培。三亚独特的气候能使果蔬按照市场需求来订制调配,想什么时候上市就能什么时候上市。但当地也有个问题,就是冬天太暖和,葡萄容易休眠、不落叶,这样就难开花发芽。近年来,随着打破休眠的关键技术得到突破,陶建敏对在三亚种植葡萄更有信心了。


“11个大棚今年春天试种,预计春节前后能上市”。


但7月初遭受了台风天,11个大棚都淹水了,陶建敏就想着这两天赶紧屈看看长势,能否“抢救”。


如果能在三亚种出好吃的“阳光玫瑰”,也能丰富当地的水果资源,让老百姓感到“新奇”的水果品种,一般都能卖出好价钱。



文字|农学院 康敏 汪瑜辉 

          Asia Hub 蔡秀敏 
          党委宣传部 许天颖 俞佳宁
图片|农学院 康敏 汪瑜辉 
         Asia Hub  关丰、蔡秀敏
编辑 | 郭嘉宁
校对 | 俞佳宁
审核 | 屈勇、许天颖
推荐阅读


南农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南京农业大学官方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