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7门专业课36门满绩!来看厦大斜杠青年的大学生活!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 2022-04-11


37门专业课 36门满绩

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

辅修经济学 保研北大

他就是厦门大学2018级

法学专业本科生李济东


学生会主席团成员 团委宣传中心主任

学院党支部副书记 国际化实验班班长

他还有许多身份


模拟法庭 英语翻译 策展比赛 数学竞赛

网络文化节 啦啦操 校园合唱

他在学习之余更是参赛获奖无数




    理科生的“文科路”

这是一个跨年夜,在院楼中庭昏黄的路灯下,李济东来回踱步、低声自语,为期末考试准备着。

比起在书桌前埋头学习,他更喜欢在户外朗读。在群贤楼、法学院许多地方,时常可以见到他漫步徘徊、念念有词的身影。

基于对法学“公平与正义”的初印象,兼顾家长的建议,高中选读理科的李济东在报考大学时选择了法学这一志愿。

对李济东而言,与依靠公式和数值就能算出唯一解的理综大题相比,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法条法理、事实证据的法学似乎有些“复杂”,而自己的文科基础或许也不如其他同学。

自以为并非“天赋型选手”的李济东,抱着“事事有回音”的信念,不存怀疑地,拼命努力着。

“有人会说,大学成绩主要靠考前突击,尤其是人文社科。但我觉得这并不能否定平时的成效,虽然难免遗忘有些细碎的旁支末节,但必定还会留下一些痕迹:可能是虚无缥缈的学科素养、知识体系,也可能是实实在在的思维导图、笔记批注。

在本科期间37门专业课中,《国际经济法学》是李济东唯一未获得满绩的。由于没有合理把握时间,导致最后一道案例分析题来不及完成。

不过李济东坦言:“也不会很遗憾吧,也不一定要做到完美。”

随着研究的深入,李济东愈加感受到法学的光芒。几乎在每一门专业课中,他都会接触到许多鲜活的案例,他意识到:“尊重人权、保护弱者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而不是远在法庭或检察院。”

▲李济东(最后一排左一)参加学院民法典宣讲团,赴漳州诏安展开民法典宣讲活动。

“听闻北京有个律所,会义务帮助外卖骑手、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在不对等的利益关系中维权。”李济东说,“我曾为远房亲戚、家楼下的便利店老板提供过一些法律建议。”

未来,他希望能够参与更多法律援助项目,在法治中国建设的滚滚浪潮中,运用法律的力量和温度帮助一个又一个“具体的人”,这是李济东现阶段对自己最大的期待。


    不被“框”住的“非典型”法学生

“我可能是一名‘非典型’法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外,李济东做了许多与法学并不相关的事情。

他曾选修信息学院开设的编程校选课,并结合其专业编写了“法条查询器”作为结课作业,而他对编程的学习没有随着课程结束而停止。

2020年上网课期间,作为班长,他需要将老师批改过的电子版作业一一对应地分发到每个同学的邮箱,这是一项难度不大、但需要机械性重复的工作。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李济东一点一点地查阅网络和书籍,通过自学,最终用代码实现了这个功能。

“与专业人士相比,我的技能或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尝试了解、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不仅方便了生活,也获得了不一样的成就感。”

到了大二,李济东发现自己的周末和节假日好像还可以更充实一点。“与其说真的无所事事,不如就去学点东西。”

出于兴趣和好奇,李济东报名了经济学双学位。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他确实也很享受经济学的公式、数据和图表,相较于法律条文所带来的不同体验。

辅修经济学,不仅使李济东了解了更多其它领域的知识,也对他思考问题的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受经济学中‘沉没成本’概念的启发,我会更加坚定地迈向未来,而不拘泥于过去的得与失。”

而学科碰撞所产生的火花,也成为李济东选择经济法学作为硕士阶段研究方向的原因。


    “解锁”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课余时间,凭着探索新鲜事物、体验广阔世界的冲劲和热情,李济东积极投入到了学生工作和各种比赛活动中去。

▲李济东(左二)参加法律英语翻译大赛。

他形容初入大学校园时的自己是一个正经的“社恐”,在课堂上几乎不会自觉发言,在学生团队中大多也只是做好被安排的分内之事,很少主动提出想法意见。

在大一时,学校组织啦啦操比赛,其中对于男女比例有一定的要求。由于法学院男生较少,李济东也被拉去试试。

事实上人数是有富余的,李济东也知道自己是替补,最终大概率不会上场,但他还是跟着大家认真练了一两个月。

在训练外的时间,他承担起了背景音乐剪辑的工作,想着为集体的荣誉尽自己的一份力。

到了大二,李济东以啦啦操教练的身份再度参与其中。同时在其他学生工作中,他也从一名干事变成部门负责人,开始学着带领团队。

▲李济东参加法学院学生代表大会。

在“强迫”自己与别人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他不断地习惯、适应,愈加外向、开朗,成长为了游刃有余的组织者和发言人

▲李济东给学院团委宣传中心新成员做宣传培训。

以至于现在回想起来,对李济东而言,技能的提升还是次要的,这些经历带给他更重要的是,“无心插柳”地,性格的转变。

李济东还曾做过外文好戏的字幕工作者,没有综测或工时之类的奖励,纯粹觉得好玩,因为此前从未接触过戏剧,还可以去建南大会堂的后台看看。

于是他跟了演员十几遍的彩排,不断调整和完善,虽然占用不少时间,但最终的圆满演出让他觉得很值得。

▲李济东作为幕后工作者参加“外文好戏”,在建南大会堂二楼后台放映字幕。

身兼数职的李济东,有时也会忙得不可开交。“写不出论文了就看书,看不进书了就做活动策划……”他会将每项任务拆分成若干个小目标,通过交替完成不同的事情让自己得到放松和激励。


    追寻风景 以及自我

起初,由于学生宣传工作的需要,李济东接触到了摄影;后来,在《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的校选课上,他对摄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最终,他用奖学金购置了一台属于自己的相机,开始尝试用镜头记录各种美好瞬间。

在天桥上捕捉车流的长曝光,到白城沙滩拍蓝眼泪,还记录了前年夏天的日环食……在追逐风景的不经意间,李济东也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价值。

2019年的一个傍晚,李济东在芙蓉湖畔从下午四点待到了晚上七点,本想完成一次普通的延时摄影,正巧一旁小朋友吹的肥皂泡飘到了镜头前,在夕阳下折射出了彩色的光。快门一按,成就了这张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照片。

▲最让李济东印象深刻的摄影作品

“我没有很目的性地拍摄什么,就是突然哪一天,心情好或不好,带上两块满格电池,出去逛逛。”




▲李济东的摄影作品

很多时候,拍摄一张满意的照片需要细心的观察和耐心的等待,对李济东而言,也算是一种考验。

“我无需思考太多,只要坦然面对眼前。虽然所做的一切都不是为了某种荣誉,但我所做的一切都恰恰帮助我获得了这些荣誉。


“过去的我,曾经非常羡慕其他同学能说会道、多才多艺,看着大家的闪光点和清晰的人生道路,我一度很自卑。后来随着成长,我开始坚信自己也有擅长之处和价值所在。”

抱着“‘真正获得的’总比‘认为获得的’要更多”的信念,李济东勇敢而坚定地向前着。


《福建日报》头版:南强“作答”,再启百年新征程

XMUer宿舍图鉴 | 一起提升宅寝幸福感~

招聘人数35000+!厦大2022届春季空中双选会:offer与你云相约!

文:柳含露 刘子聪
部分素材由受访者提供
责编:张火火、曾浣浣
厦门大学党委宣传部出品

快给自强不息的厦大人点个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