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大学针灸!
“同学们把手微握拳,在掌远纹的尽端赤白肉际处,摸到凹陷了吗?那个就是后溪穴。”
“大家按一按自己的三阴交,如果酸痛的话,说明你们可能有这几类病症。”
“不要害怕,找准穴位,扎下去不痛的。”
……
寻找穴位,再快准狠下针……这不是在医院门诊,而是厦大的课堂。这门面向中医系大三学生共同开设的必修课程《针灸学》,去年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通过几名中医系教师的讲述,将大众眼中神秘的中医针灸理论带入课堂,转化成为一项实用技能。
△授课老师钱小燕教授正在为学生演示
可以“上手”的课程
授课老师之一、厦大中医系教授钱小燕已经教授针灸学三十多年了。她感慨道:“我是老师,也是一名医生,从医30多年,粗略地估计,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大概接诊过20多万人次,病人量很大。换句话说,是一个被很多人所需要的人。成为被大家需要的人,也是一种幸福。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希望我的学生们将来也能成为被国家、被社会需要的人。”
在针灸学的课堂上,同学们不仅能够学习针灸经络、腧穴的基本理论,还能亲自上手操作针灸器具,尝试各种针法,为自己和身边的同学施针。
动手施针之前,必须要对人体各处的穴位、全身的经脉有充分的了解。因此授课老师通常会挑选前排的同学做“模特”,向大家演示经脉的位置。同学们自己也会在彼此身上四处寻找对应的穴位,跟着老师一起梳理。
△授课老师杨宗保教授在同学身上寻找穴位
在这样的上手实操中,学生不仅可以巩固知识点,还能为自己“诊病”。例如位于内踝高点上三寸位置的三阴交为三条阴经的交会穴,是身体上非常重要的穴位,有“不通则痛”的说法。如果同学们按压这个穴位感到酸痛,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应到老师列出的几类症状,判断自己的身体是否健康。
为了让大家更快记住各个穴位的功能,老师们常以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俗语,或者结合自己的行医经历来讲解知识点。
“古人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话可不是白说的。眼睛周围的某些穴位可以用于治疗心脏的疾病。”“小孩子胃口不好,可以通过推拿‘胃俞’帮助胃口大开……”
△学生在课堂上练习针刺方法
钱小燕则会开启“翻转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同学们通过分组自学,选择具体的某一条人体经络或者几个穴位,在课堂上讲解其作用,而后再由钱小燕对分享进行补充和点评。
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去理解知识点,提高学习自主性,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活跃课堂氛围。
“针灸是一门实用的学科”
捻着长针,用直刺、傍刺等针灸刺法在同组同学或者自己身上练习……走进实训阶段,同学们有了更强的课堂参与感。
在自己和同学身上扎针,大家一开始都担心会不会不安全,但其实按照规范严格操作,是安全的。钱小燕表示,针灸的学习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开始的,学生们必须具备一定的解剖学基础,对于各处穴位对应的肌肉、血管和器官都要有充分的了解。同时为了保证安全,他们一般会选择四肢上一些穴位让学生进行练习。
“第一次扎针其实挺害怕的,因为针灸这个东西需要用指力,讲究又快又准,如果犹犹豫豫地下针反而会更疼。其实生活里也是这样,很多事情必须果断地去做,犹豫踌躇反而做不好。”修习过这门课的学生金保锐说。
在生活中,拔罐、刮痧、艾灸等常被作为针灸的辅助治疗方法。因此,在实训课堂上,老师也会进行相关的教学,让同学们上手操作。
△授课老师杨宗保教授正在为学生演示拔罐
△学生练习拔罐
为了保证理论和实践能够紧密结合,在课程后期,老师们便会带着大家来到门诊见习。在老师出诊时,同学们有机会见识到各种类型的病例,跟着学习如何问诊、如何根据不同的病症施针治疗。
“针灸其实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有一次他们见习结束到芙蓉餐厅吃饭,恰好碰上了一位痛经严重的食堂阿姨,立马就用刚学到的手法给她治疗,真的马上就不疼了,这就是学以致用。”钱小燕笑着回忆道。
对于学生金保锐来说,修完这门课程的最大收获,不仅是知道了什么样的穴位对应什么样的病症,更重要的是能将这些知识转化成生活中的实用技能。“我们的大拇指上有一个少商穴,它是可以治疗急性喉咙痛的。假如因为熬夜或者上火嗓子不舒服,就可以扎少商穴来放血治疗,这就很实用。”金保锐说。
△学生练习拔罐
“这是你们中医的方法!”
课堂开设以来,钱小燕收到了许多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的学生的反馈。“很多学生来门诊看病的时候说自己听说了这门课,也对针灸特别感兴趣,就问我能不能转专业过来,也确实有其他热门专业的同学转来我们中医系学习。”钱小燕笑道。
针灸学需要学生具有中医基础理论以及中医诊断学等中医学科的理论基础,所以目前针灸学课程只面向中医系学生开设。但除了针灸学课程之外,在中医系开设的全校性选修课上,也会教授大家一些常用穴位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加以运用。
针灸学同样对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充满了吸引力。在厦大任教三十多年来,钱小燕先后主持了超过200期面向海外的针灸研修班,曾经作为嘉宾为世界各国的孔子学院院长讲授中医文化,也去到过马来西亚分校开设针灸课,一度成为了当时学生间测评分数最高的一位老师。
让钱小燕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一位曾经修过针灸学的泰国学生。在去西藏旅游时,他碰到了一位中国游客因缺氧而晕倒,联想到课上的知识,他针刺了患者的人中穴,帮助其苏醒。后来整个旅游团的人都对这位“泰国医生”表示感谢,而他却笑着向他们表示:“这是你们中医的方法!”
谈到对学生的期待,钱小燕表示,她希望学生在学习针灸知识的同时,能够形成养成良好的医德医风,亲身去体会治病救人的成就感。“不只是课堂,医德的培养是贯穿了整个临床的过程的。学生在课上学会了急救的穴位,将来在生活里或者工作上遇到了类似的紧急情况,就可以挽救他人的性命,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快乐、很有价值的事,也是医德的体现。”钱小燕说。
目前,厦大中医系也在中国大学MOOC上开设《针灸学》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同时面向公众社会开放。
“针灸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逐渐变得广泛,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了解这一技术。我们在中国大学MOOC上开设的《针灸学》课程囊括了与针灸相关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适合大家去学习的。”课程负责人孟宪军表示。今年,他作为教师代表前往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教授本课程。
文:严雅雯、王佳佳图:邓钧、吴质城、刘学铜排版:王可心编辑:雷子歆责编:张火火、曾浣浣厦门大学党委宣传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