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师教授说专业丨视觉传达设计:观视界融合,传文化意向

浙师大招生 浙江师范大学招生 2023-07-30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v3518m0cgu7


01

专业概况

  //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最早是基于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设计方向发展起来。1999年设计系视觉传达设计方向正式开始招生,2012年顺应教育部新设艺术门类和专业发展要求,视觉传达设计从一个专业方向,调整为一个专业,这既体现了本科目录“科学规范、主动适应、继承发展”的修订原则,同时也说明了这个专业在设计学类里的地位和前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之所以会在今天凸显它的重要性,是因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使信息交往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而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信息传递的主要手段,受到了最强烈的冲击。在信息化的进程中,这个专业既面临着挑战,也拥有了机遇。


02

专家名师

徐华颖,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浙江师范大学设计与创意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油画家协会会员。2014年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高校访问学者,2021年中国美术学院杭间教授访问学者。近几年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主持教育厅项目1项,第二成员参与国家级项目2项,参与省厅级研究课题4项。出版专著4部,在CSSCI刊物发表论文及作品20余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15项。作品多次入选中国美协、省美协举办的各项展览。近几年主持、参与横向课题40余项研究,主持完成浙江省第十七届运动会总视觉形象设计、完成浙江师范大学60周年校庆视觉形象设计等,课题经费约达400余万元。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课题研究,学生多次或省级、校级课题立项。指导学生学科竞赛作品获国家级奖项20余项、省部级奖项50余项,其中省级一等奖15余项,获浙江省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研究方向: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与地域文化主讲课程:字体设计、标志设计、包装系统设计、品牌视觉形象设计


徐成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师范大学乡村景观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在教学工作上,曾获浙江师范大学第五期教学特聘岗位、浙江师范大学第二届教坛新秀和浙江师范大学第一届“砺行”奖教金;另外,曾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和省级专业学科竞赛的一等奖30项、二等奖32项、三等奖40项,本人也多次获得各项赛事的优秀指导教师荣誉。在科研工作上,主持与参与横向课题50余项,发表外观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3项。个人设计作品曾获第六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铜奖、第九届全国书籍艺术设计展优秀奖、第五届CCII国际标志双年奖优秀奖、第四届浙江省青年美术作品展银奖等。还为浙江师范大学完成了60周年校庆活动视觉形象设计、学校导视系统设计、新生录取通知书等多个校园文化建设项目。

研究方向:书籍设计、品牌视觉形象设计
主讲课程:字体设计、标志设计、版式设计、书籍设计


03

培养目标

  //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秉承“砺学砺行、维实维新”的校训精神,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在“艺科融合”的创新时代要求下,不断追索国际发展前沿,用国际化的视野、批判性的思维、研究性的学习,培养具有领导力和独立文化立场的卓越创意设计人和视觉传播者。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围绕“未来乡村”“未来教育”“未来产业”三个研究领域,以视觉人文关怀为内核,以视觉信息的表达与交流为目的,通过问题的发现与提出、信息的整理与组织、叙述结构的建立与表达、视觉符号的设计与研究、传播手段的构建与应用等过程,为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社会之间加强沟通与理解提供更具视觉化、符号化、数字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新时代信息传达方式。其研究层次深入到图形与图像设计、认知与体验设计、交互与沟通设计等。主要培养具备一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研究能力的应用型创新设计人才。 


04

培养特色

  //  

浙江师范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以综合性院校为背景,与大量学科形成良好互补的学科交叉渗透形态,创新教学实践培养模式。坚持内涵式发展,强调文化为内核、科学技术为载体,以赋能学生知识与实践创新为要点,深化拓展教学主体,分类设计教学组织系统,形成“三三协同”的培养模式;发挥大类招生优势,整合教学资源,形成“三阶推进”育人体系。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应用型创新设计人才。


05

核心课程

  //  

主要有《图形叙事》《字体与版式设计》《创意摄影》《标志设计》《动态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设计》《界面交互设计》《包装设计》《印刷媒介与技术》《数字可视化设计》《品牌视觉形象系统设计》等。


06

办学条件

  //  

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教师高级职称占比33.3%、博士占比33.3%、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占比50%,形成了职称构架合理的教师团队。学院以“研究中心”的形式组建了多个跨专业教师团队、以“共建工作室、实验室”的模式建立多个实践空间,实现学生培养过程可全学院师资共享,校内校外实验资源共享等,在课程教学及考核、实践项目、学科竞赛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均以团队的形式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综合培养。

现有教学研究和实践平台主要有浙江师范大学信息传播中心(国家级)、数智创意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省级重点)、未来社区品牌营造研究中心、乡村景观文化研究中心、数字影像研究中心、视觉设计与数字艺术研究中心、跨媒介设计研究中心等。


07

办学成果

  //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重视学生的学业学习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出“以赛促学、以展促学”的建设方针,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术研究活动、课外创新创业活动以及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比赛,让学生在项目学习中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近三年,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共取得国家级奖项10余项、省部级奖项90余项(其中一等奖及以上有25余项);获国家级各类专利30余项;论文公开发表10余篇等。


08

近三年学生部分获奖情况

学生周源彬、徐晗钰、金禾惠

作品《立志成才,科技强军》

入选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9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暨第15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览(作品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学生杨振昂作品《Insight With You Again》-系列

入选2022第六届「上海.亚洲平面设计双年展


学生万季成作品《美食家饕餮》安徒生艺术奖金奖


学生郑露依、胡旸作品《“京”显神通》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广告创意设计大赛平面类国赛一等奖


学生臧珍妮、郁立作品《仙女补给站》

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二等奖


学生董文高、黄晨曦作品《何乐而不为》

第十四届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二等奖


学生王珍琳作品《扶贫英雄》

第九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大赛全国一等奖


学生张书源、汪涵作品《山水云》

第二十届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一等奖


学生乐仕豪字体设计作品《清静经》

『方正奖』中文字体设计大赛”三等奖


学生梅文瑶作品《狮城沧州》

金犊奖优秀奖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t3518m6gx25

学生郑叶秋婷、周艳芳、罗伟豪、李梓煊 《灯笼》

2022年未来设计师动画一等奖 


09

就业前景

  //  

学生毕业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文化传播机构、艺术设计院校等单位从事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研究、管理和教学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度均居全校前列。

升学情况:近三年升学率占20%以上,多名同学考上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江南大学等国内名牌大学和伦敦艺术大学、爱丁堡大学、利兹大学等世界百强大学研究生。

就业情况:近三年学生总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自主创业5%左右。就业地域主要流向浙江、上海、北京、江苏等地。


近三年就读研究生情况表


来源 | 设计与创意学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