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师教授说专业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当信息插上电子的翅膀 我们一起飞翔

浙师大招生 浙江师范大学招生 2023-07-30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宣传视频)

01

专业宣传大使

     吴培亨(院士),超导电子学家,南京大学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双聘院士。1939年生于上海市,196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现任南京大学超导电子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电子学会超导电子学分会名誉主任。曾任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物理、天文组)成员、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曾在英、美、日、德、丹麦等国访问研究、讲学、任职。长期从事超导电子学的研究,在探索有关物理过程的基本规律、发展新型的超导电子器件、推动超导电子器件的实际应用等领域都有所建树。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近年的研究兴趣集中在超导单光子探测、超导电子技术在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中的应用、太赫兹科学与技术等方面。


02

专业导语

1999年设立的工科专业;2009年列为校重点建设专业并获“智能信息处理”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2014年获首批省新兴特色专业,校国际化专业;2017年列为十三五省特色专业;2019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全国首个师范类院校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工科专业。2019年列为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2022年获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是教育部“产教融合”项目和新工科面向“一带一路”的工程教育国际化研究与实践项目建设参与专业。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过证书

03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人文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电子电路技术、信号处理、电子系统开发、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领域的工程基础和扎实的专业基础,具有创新意识、团队合作和国际视野,能够在信息与通信、电子技术、工业控制、信号获取与处理、计算机应用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应用开发及项目运行管理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5年左右达到工程师等中级技术职称水平,具体应达到如下目标:

目标1:具备生产实践和项目实施经验,并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2:能够运用电子信息工程项目管理和经济决策知识,独立或领导团队组织协调相关单位和个人,完成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项目的运行和管理。

目标3:具有国际视野,能够持续学习和跟踪电子信息领域的前沿技术,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拓展与创新,将之用于电子信息领域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

目标4: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能用社会、健康、法律、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非技术因素指导实际生产实践和项目实施。

04

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电子信息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电子信息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05

培养特色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OBE(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理念,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毕业要求;建立面向培养“分析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达成度评价和继续改进机制。强调并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知识、能力、发展潜力等方面的培养,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06

核心课程

C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工程图学基础、数字电路、电路分析、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模拟电路、可编程器件与VHDL、信号与系统、通信电路与系统、感测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自动控制原理、工程项目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电子系统设计、电子产品生产工艺规范与训练、数电课程设计、模电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工程综合实践、电子系统综合设计与仿真、金工实习等。


07

办学条件

一、优秀的师资条件

电子与通信工程系教研室获评校首届最美教研室称号,获各类教学荣誉称号10人次。聘请南京大学吴培亨院士为客座教授,国内外知名高校(上海交大、西电、南邮、厦大等)和相关企业(华为、海康、大华、讯方等)专业人士共计21人为兼职教师。专任教师27人(教授7人,副教授15人),25人具有博士学位,半年以上出国访学经历占50%,其中国家级人才1人,省151人才工程6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中青年教师25人,占整个师资队伍的92.5%。


Clarence Augustine Tee

(克拉伦斯·奥古斯汀.池得閤)

国家高端人才


Mohammed A. A. Al-qaness

(克尼斯)教授


穆尼赛·努尔麦麦提  省级高端人才


二、拥有完备的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

校内面积超过3000平米,有23个开放实验室,建有大学生电子创新实践基地和智能车实践基地。与飞思卡尔苏州大学研发中心共建了飞思卡尔创新实验室;与美国TI公司共建嵌入式系统联合实验室;与嘉立创深圳嘉立创科技公司共建电子系统设计联合实验室。学生拥有从设计-制板-作品一条龙实验实践条件。建有教育部产教融实践基地、浙江师范大学-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等11个校外实践基地。

三、完善的培养体系:

本专业为全国师范院校首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了全员覆盖的 “国省校院”四级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最美教研室

08

办学成果

一、教师教学成果丰富: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精品课程5门,校精品在线课程15门,教育部教改项目6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6项,出版教材9本,自制教学仪器500余套。

二、教师科研成果丰硕:

科研成果丰富,学科整体实力强,教师专业水平较高。近3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科研经费3500余万元,部分项目已经批量生产,产值近2.4亿,取得良好经济与社会效应。

三、学生学科竞赛成绩喜人:

在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自2007年参赛以来(单数年国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连续8届荣获全国一等奖,“全国师范院校唯一,省内高校名列前茅”。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7届获全国一等奖,累计获各类国家级奖项30余项,省级100余项;近5年来,学生主持省级以上项目50余项(国家级15项),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20余项。

四、学生就业情况呈现良好态势:

近三年就业率超过98%,考研录取近40%。毕业生“理论基础实、专业技能精,综合能力强、发展后劲足”,有较好的职业胜任度及较大的个人职位发展空间,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毕业5年后大都已成为相关部门的技术与管理骨干。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部分参赛选手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一等奖部分获奖证书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国家一等奖部分获奖证书


09

就业前景

能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应用和开发,能够胜任教师、公务员及软硬件开发工程师等岗位,并可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专业就业面宽。学生读研深造院校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双一流”名校;就业单位包括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华为、海康威视等业内知名企业。


10

部分优秀毕业生




邓勇、张宝文,2017届,就职于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邵文淦,2017届,保研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阿里巴巴集团。


鑫杰,2018届,就职于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郭慧敏,2018届,保研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

李威,2019届,就职于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周思远,2019届,考取新南威尔士大学硕士研究生。


和奕铃,2019届,考取悉尼大学硕士研究生。

陈本初,2020届,考取香港城市大学硕士研究生。

肖凡玥,2020届,考取纽约大学硕士研究生。

张晨, 2020届,保送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


陈纪昌,2021届,保送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



葛如阳,2021届,考取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


罗怡清,2021届,考取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



叶威,2022届,保送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


邹婕妤,2022届,保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


毛佳怡,2023届,保送西湖大学硕士研究生。



任哲成,2023届,考取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


徐浩迪,2023届,保送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


招生咨询电话:

0579-82282245(浙江师范大学招生办)

0579-82298831;82298867;82298268(浙江师范大学物电学院学工办)


浙师物电融媒体中心

供稿 | 电子与通信工程系

编辑 | 方柏榆 金涛 高俊杰

审核 | 丁书亚 郭栋梁 阮敏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