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师教授说专业 | 特殊教育:胞与其怀,融合天成

浙师大招生 浙江师范大学招生 2023-07-30




特殊教育专业的基本概况

学制四年,师范本科,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及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是“长三角”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重点基地,2021年顺利完成教育部师范类二级专业认证评估。

在2023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获评5★专业,在全国58个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高校中排名第3



特殊教育专业的名师团队


曹漱芹,教育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副院长,兼任“十四五”教育部首届基础教育特殊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团队领先专家、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特殊教育组成员,浙江省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负责人。

     研究方向是孤独症教育、融合教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类)、各类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在《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中国特殊教育》《比较教育研究》等核心学术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部分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或摘编。



朱宗顺,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特殊教育方向研究出站,美国蒙大拿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现任浙江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与社会融合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融合教育分会秘书长、浙江省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兼教师专委会副主任等。

研究方向:特殊教育理论、特殊教育史、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理论等。主持博士后科研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出版《特殊教育史》《民国特殊教育研究》等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早期融合教育教师团队

基于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共同体,致力于早期融合教育的课程教学、服务支持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全支持教育的学术品牌,构建了"适宜融合"理念指导下关键能力导向的孤独症学生融合教育新范式,具有鲜明国博特色,成果荣获“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应用辐射全省乃至全国。

主要领域:1.关注特殊教育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政策法规、体系模式、未来趋势等特殊教育的基本问题;2.关注学前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鉴别、发展评估及教育安置等议题;3.关注学前融合教育中的质量评价、环境创设、班级管理、行为支持、课程与教学调整、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等;4.关注孤独症学生关键能力指标体系、融合教育全支持课堂教学策略等。

团队现有博士7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4人。团队核心课程《特殊教育概论》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特殊需要儿童课程与教学》和《特殊教育史》分别获批省、校级一流本科课程。近年来承担国家教育规划课题项目1项,教育委托项目2项,相关成果《义务教育阶段孤独症学生发展与促进捐南》(2021年)被教育部采纳,省部级项目6项,在国内外主流期刊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


特殊需要儿童发展教师团队

关于早期儿童的“全人发展”和“最伴结果(optimal outcome)”的理念,立足多维整合的研究视角,团队致力于从行为、心理和生理三个不同层面,比较各类特殊需要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发展特点与学习潜能,以期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理论依据。

主要领域:1.关注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预警与发展评估,对儿童发展的核心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2.关注特殊需要儿童的认知特点与学习机制,尤其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学习障碍(LD)及早发性精神分裂症等特殊需要儿童;3.关注智力与儿童社会性发展,主要探究智力障碍与智力超常儿童的游戏、学习及社会交往等。

团队现有博士7名,其中,副教授5人,讲师2人。团队核心课程《特殊需要儿童发展与教育》和《特殊需要儿童鉴定与评估》分别获省、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立项,《特殊需要儿童发展科学》获省级优秀研究生课程。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0项,在国内外主流期刊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


特殊需要儿童康复教师团队

基于特殊需要儿童尤其是发展性障碍儿童的临床特征及其早期干预的理论某础,聚焦于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应用能力研究,探索儿童早期干预的“医教结合”康复模式和“循证基础”的实践路径。团队横跨康复医学、儿童运动人体科学、认知神经科学、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等多个领域,广泛参与了浙江省早期干预中心、浙江省儿童医院、浙江省特殊教育学校以及各类康复机构的多项合作项目。

主要领域:1.关注特殊需要儿童的感觉处理障碍、运动障碍的特征及神经科学机制、运动康复评定与训练等;2.关注特殊需要儿童言语语言障碍评估与教育康复、社交沟通,认知障碍及其病理生理机制、评估干预等;3.关注特殊需要儿童健康促进、辅具支持与开发、环境支持等。

团队现有博士6名,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4人。团队核心课程《特殊需要儿童康复训练》和《儿童语言与沟通训练》获批校级一流本科课程。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7项,在国内外主流期刊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



特殊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立足浙江,辐射全国,秉持“胞与其怀,融合天成”的理念,培养热爱特殊教育事业,具有健全的人格、扎实的人文科学素养、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熟练的教育和康复技能,能在融合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复合型”特殊教育卓越教师。

🔺我院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正在给孩子们上课


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跟踪国内外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与新动态,建立全程贯通、相互衔接的“全实践”课程特色,具有以“特殊儿童发展·研究方法”为基石,研创平台为高地的课程设计特色。

课程包括儿童人体科学、儿童人体科学实验、心理学导论、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特殊需要儿童发展、特殊儿童医学基础、教育统计学、特殊教育研究方法等必修课程;孤独症儿童发展与教育、情绪障碍儿童发展与教育、超常儿童发展与教育、学习障碍儿童发展与教育、重度与多重障碍儿童发展与教育、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发展与教育、儿童潜能开发与创造力教育、单一被试研究实验设计、游戏治疗理论与实务、资源教室建设与方案运行、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特殊儿童绘本阅读指导、儿童积极行为支持、儿童感觉处理障碍及干预等选修课程。

专业依托教育学省一流学科,率先为全校师范类专业开设教师教育类必修课《特殊教育概论》,推进教师教育的临床型教学改革。


特殊教育专业的办学条件

1.师资队伍结构优质,教师专业成果扎实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0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讲师10人,全博士师资队伍;长期聘请特殊学校的校长与名师来院授课,其中包含浙江省内特殊教育学校全部4名特级教师,并建立由特殊教育学校优秀教师组成的本科生实践指导教师队伍。教师专业背景涉及特殊教育学、医学康复学、发展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及课程教学论等,具有跨领域多学科的专业优势。


2.专业教学设备完备,实验实训设施先进

本专业拥有国内一流的实验研究和教育教学条件,国家专项建设的“儿童发展与教育康复实验教学中心”面积达1500平米。


作为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立项项目,横跨三个平台,即基础素养、实践素养、科研/创新素养三大平台。基础素养平台下建有儿童智慧教育实验室,以满足微格教学、语言技能、书写技能的教学需求,建有儿童艺术、儿童美术实验室等,以提升特殊教育师范生的基础技能,儿童人体科学实验室、儿童发展与心理学实验室、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室、儿童语言与绘本室、运动康复室、辅具适配评估室、儿童神经心理评估室等,可以满足特殊教育专业的基础教学。实践素养平台则涵盖特殊儿童的个训室,如孤独症儿童个训室、脑瘫儿童个训室、多动症儿童个训室、认知发展个训室、感官障碍研究中心、儿童积极行为支持中心等,另还有远程交互实验室,用于与教师发展学校进行远程互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科研/创新实验平台,建有儿童认知发展与神经康复实验室、儿童行为发展与康复实验室、质量评估与康复大数据实验室、生理生化检测与康复实验室。目前,科研/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已具备国际上较为先进的儿童近红外实验室、儿童脑电实验室、儿童脑机交互实验室、儿童眼动实验室、儿童行为实验室、动作与运动康复实验室、数据分析实验室、过程质量评估中心、生化质谱实验室、儿童表观遗传实验室、儿童血谱成像生理实验室等,可从儿童的行为、动作、心理、认知、生理等方面对儿童发展与教育、康复进行系统性研究,为学生进行科研、创新提供设施保障。

3.校内外协同合作稳定,全系健全实践教学体

本专业建立了由专任教师、实践指导教师、本科生构成的“实践共同体”,形成了四年一贯、螺旋发展的实践体系,构建起“三位一体”人才培养协同机制

自2016年开始,先后与45所省内特殊学校签约,建立教师发展学校,同时签约20个优质本专业学生实践基地,实践基地从杭州辐射至全省8个地区,覆盖全省城乡:其中省城12所、地市4所、县(区)4所,涵盖了从特殊到职业教育多个学段。

4.“双导师”培养模式切实,特教研学共同体高效

本专业实行高校教师与优秀特教学校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度;并创立和推行“研学共同体”制度,以多元化的实验研究平台、专业创新平台为载体,由“导师—研究生—本科生”形成生态式、差异化的研学共同体,构建有效回应学生需求的学习支持体系。“在线精品课程平台”帮助学生跨专业、跨学院、跨学校选修课程;“交换生遴选制度”和“学分互换制度”方便学生国内外跨校短期交换;定期开展各类专题学习与讲座沙龙,为选择升学读研、留学深造的学生提供专业支持;“创遇空间”鼓励学生创新创业。

🔺我校举办学风特优班评选活动,推动形成优良学风


特殊教育专业的办学成果

本专业于2006年获得特殊教育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招收首届硕士研究生,2012年面向全国招收首届特殊教育学本科生,2017年开始面向浙江省招收“三位一体”学生。现已形成本硕一体化培养体系,专业体系完备,同年建立“浙江省特殊教育教师培训中心”,专业知名度高。

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规划教材9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互联网+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2项,省重点建设教材5部,省级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1所;负责浙江省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教育实践指南研制;负责浙江省特殊教育教师分层培训学分结构指南研制;负责浙江省教育现代化指标(特殊教育部分)研制;深度参与浙江省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和浙江省特殊教育发展规划制作工作。

2019年牵头组织举办融合教育国际交流峰会,为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融合教育分会秘书处所在单位。

本专业支持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专业创新。本专业班级连续多年被推荐为校学风特优班;本专业学生积极参与杭州亚运会志愿者的选拔;多人次在省学科竞赛获得一、二等奖;多人拥有专利;多名毕业生保送或考取硕士/博士研究生。


特殊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可成为各类特殊教育学校、儿童康复机构、儿童福利机构的教师,可成为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的特殊资源教师,也可成为各类儿童发展机构的康复训练师,还可成为政府部门或其他机构的特殊教育相关管理人员及科研工作者。

马诗琦

申请至

伦敦大学学院

   陈天恩   

保送至

北京师范大学

蔡嘉琳

考研至

华南师范大学

何旻涵

考编进入

绍兴市越城区育才学校

金晓婉

考编进入

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钟莹

考编进入

杭州市临平区汀洲学校

姜事成

考编进入

宁波市北仑区阳光学校

王雨

考公至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教育局

张笑妤

考编进入

慈溪市特殊教育学校

孙家琦

考编进入

杭州市临安区特殊教育学校

黄文龙

考编进入

深圳市福田区竹香学校

陈子昂

考编进入

深圳市宝安区星光学校

🔺2023届毕业生风采


🔺往届毕业生风采



来源 | 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