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猛攻荷兰市场。
出品 | 跨境前沿 作者 | 海哥近日,欧洲零售连锁品牌Blokker宣布,它将扩大与京东旗下欧洲全渠道零售品牌Ochama的合作,2月份开始,50家位于荷兰的百货商店会正式加入Ochama的三方自提点网络,这些新增的门店全部位于荷兰各城市的商业街和中心地带,预计之后几个月内还会有更多的门店接入Ochama。其实,自去年5月以来,Ochama就一直试图与第三方线下渠道合作扩大其在欧洲的业务,当时就已经在四家Den Haag, Rotterdam, Amstelveen, Zoetermeer等四地的Blokker商店开设了提货点。Ochama作为京东不久前才在欧洲推出的创新零售品牌,借助这一合作模式,获得了更多的知名度,扩大了市场覆盖范围,而Blokker能够吸引新客户到门店,提升客流,并在每个取货点收取一定的佣金报酬。同时,Ochama还在其App中销售部分Blokker的系列商品,增加曝光度。显而易见,这样的合作模式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有益无害的,如今选择再次扩大合作,也在意料之中。但是,合作之后能否真正带来预期的效果,还要先打上一个问号。从具体业务来看,目前Ochama的业务依然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去年最先和Blokker合作的四个取货点,其中三个现已关闭。此外,其内部的管理团队也尚不稳定。尤其是10月首席运营官 Mark den Butter和首席营销官Kayee Tjahjadi-Lam的离开,使得Ochama的决策权更多地落回中国管理层中,这也造就了Ochama如今的尴尬地位,身为京东国际的重要业务,它面向的主要群体却仍然是在欧洲的中国消费者。而如果着眼于京东整体的海外业务,不难发现,Ochama几乎是京东国际化业务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不管是地理位置的选择,大胆进驻欧洲市场,还是零售的创新,在荷兰运营20000平方米仓库,采用AGV货到人自动化系统,拣选效率为传统拣选方式的三倍,都体现出京东国际对Ochama的重视。但是,如今频频和第三方的合作,似乎又表现出其业务重点正在偏向第三方的取货点,而非主打自家门店,这样的做法显然并不利于在消费者心中建立对应的品牌印象,给后续扩大市场也增添了不少难度。总的来说,加大对物流仓储等硬件设施的投入,以及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固然对京东的国际化布局非常重要,但这并不能取代本土化的定位战略,如果一直无法适应当地市场,会给京东后续的扩张增加不少阻碍。
而这也是出海路上,所有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只是一味投入硬件或照搬国内模式,最终只会产生南辕北辙的效果,只有真正做到本土化,牢牢占据当地消费者,路才能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