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级大心课优秀作品展 | 亲密关系的三大法宝,你掌握了吗?
授课教师
董嫱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辅导员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在讲大学生恋爱以及亲密关系的课堂上,老师和我们一起观看了一部豆瓣高分电影《花束般的恋爱》,讲述的是山音麦和八谷娟跨越五年的爱情故事。两人的爱情从最初遇见“百分百合拍”伴侣的美好到无话可说的疲惫,再到最终遗憾地分别,正如花束一般从极致的绽放到凋谢。
电影中有一句台词——
“开始,是结束的开始,
相遇总伴随着离别。
恋爱就像派对,总有一天会结束 ”
似乎传递着电影主创团队对于爱情的观念:没有永不幻灭的爱情,正如没有永远盛放的花束。这引发了我对于恋爱中亲密关系的思考。在这篇小论文中,我想以《花束般的恋爱》这部电影为切入点,从三个方面浅谈我的看法与思考。
01
有“差异”,才是真正的灵魂伴侣
很多人对于亲密关系中的双方存在一个思维上的误区:两个高度相似的人才是灵魂伴侣。在这种思维的驱使下,人们总是极力寻找伴侣与自己的相似之处,认为越相似的两人未来就能走得越远。而对于双方存在的差异,很多人会不自觉地忽略,更不会正视差异的作用,反而将亲密关系中所有的矛盾与冲突都归结为差异。
电影中的小麦和小娟也是这样的思维。他们发现双方的共同之处后,便不断地挖掘更多的共同点,心中雀跃着遇见了“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 ”。在恋爱的初期,他们都觉得彼此是再合适不过的恋人,从未正视双方存在的差异。
直至电影后期,他们逐渐爆发冲突和矛盾时才开始直面双方想法上的不同。但在潜意识里,他们觉得共同生活的前提是相同,出现了差异就只会爆发越来越多的冲突,无法再一同走下去。
但其实,真正构成灵魂伴侣的,
不是相似之处而是不同之处。
首先,如果仅仅以相似构建两个人的爱情基础,这段亲密关系一定是摇摇欲坠的。相似之处总有一天会消耗殆尽,一旦脱离了共同话题或是一方的爱好,两个人就失去了交流和生活的前提。就像电影中小麦和小娟因生活的压力而没有时间去关注共同的爱好时,他们的交流就开始不自觉的减少,爱情也一度停滞不前。
其次,差异让双方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思维上的互补其实更有利于一同前进。
复旦大学的梁永安教授曾分享:
“生命恋爱是一场修炼,双方表面上在共同性中迅速靠在一起,但其实是在差异性中再次跨越。差异才真正让生活中冲突的部分建设起来。”
就比如电影中小麦和小娟的性格是不同的,面对生活的态度是互补的。小麦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愿意直面生活的挑战和压力,扛起生活的重担。而小娟则更理想化,她不愿意勉强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喜欢活得随性洒脱。这样互补的思维其实不是关系破裂的根源,相反,这能他们更好地前进。
试想,如果他们都能正视这样的差异,彼此尊重,“ 中和 ”和“互补 ”之下反而能共同形成一种稳定且自适态度的面对生活。差异构成灵魂伴侣,因为彼此间的不同弥补了个人性格中的缺失,互补的思维模式让彼此都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风浪。
02
在发展中改变的相处模式
小麦和小娟爱情的幻灭其实也是很多情侣在社会角色转变后分道扬镳的缩影。很多人常称“毕业季 ”就是“分手季 ”,从学生到“打工人 ”,许多亲密关系也随之破裂。归根到底,是亲密关系中的双方在彼此社会角色转变后,却仍然用原来的相处模式要求对方。
人是不断发展着的,
亲密关系的相处模式也应该随之发展。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即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有自己的“主线任务 ”,也有不同的需求。
在学生时代,即埃里克森划定的“成年早期 ”,人的生理需求更多显示为爱与归属的需求,渴望寻求一个人与自己共同做想做的事情。因而这时候的情侣相处模式更多为长期的陪伴,例如共同生活,将时间花在做共同喜欢的事情上。电影中的小麦和小娟也是在大学时步入同居生活,在彼此的小家一起看喜欢的书。
而到了成年期,即进入社会后,人们着眼于关注自己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将精力放在工作上,更加关注自身的需要和利益。此时如果亲密关系中的某一方再用过往的相处模式去要求对方,例如要求对方如学生时代那般长时间的关怀与陪伴,显然是强人所难,也会让双方都不愉快。
电影中的小麦和小娟正是这样,他们沉浸在学生时代相互陪伴,共同追逐兴趣爱好的相处模式,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段亲密关系,只是希望能让这样的日子一直延续。小麦也对小娟说 “我的人生目标,就是和你维持现状 ”。因而也就有了,电影中小娟因为小麦多次选择周末加班,不愿意抽时间陪自己看电影而生闷气的一幕。
其实小麦和小娟完全能在二人进入社会后,慢慢转变相处的模式,沟通应该如何适应当下的生活节奏。比如小娟和小麦可以通过一同工作、学习的方式互相陪伴,或是每天简单的聊天来舒缓各自的 压力,或是分头行动,各自忙碌喜欢的事情。相处模式的转变不会让感情变淡,反而在让各自都在舒服的相处中更长久地陪伴。
03
有效沟通是治愈的良方
罗兰·米勒曾在《亲密关系》一书中指出:
爱情的第一个成分是亲密,包括热情、理解、沟通、支持和分享等爱情中常见的关系特征。
爱情的第二个成分是激情,其主要特征为性的唤醒和欲望。
爱情的第三个成分是承诺,指投身于爱情和努力维护爱情的决心。”
组成爱情的三个元素
在各个时期的占比不断变化。
最开始时以亲密和激情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激情逐渐退却,双方对于爱情中相同的刺激越来越麻木。此时亲密关系进入倦怠期,如果承诺、亲密两个成分无法得以加强,这种关系倦怠会愈发严重,最终导致关系的破裂。
电影中有一幕是小娟向小麦发信息感叹之前两人常买的面包店关门了,彼此共同的回忆没有了,而小麦却对此毫不在意,随便敷衍了几句了事。得不到回应让小娟难过又郁闷。在电影的后期,小麦和小娟同样很少有深入的交流,每天只是简单问候。
显然,他们的关系进入了疲惫期。但在这一时期,他们没有想着如何有效地缓解关系的倦怠,反而因此更少沟通,不表达自己的想法,遇到冲突和矛盾时甚至也选择了沉默和生闷气。久而久之,双方越来越觉得对方不理解、不关心自己,遗留的问题积累的越来越多。这也间接造成了最终关系的破裂。
当亲密关系进入倦怠期时,
沉默和冷战只会积累更多的矛盾,
有效沟通才是治愈的良方。
有效沟通能让亲密关系中的双方在敞开心扉的交流中增强亲密,更好地理解对方,形成承诺,在激情退去时同样能形成稳定的恋爱关系。
例如,电影中的小麦和小娟完全可以每天抽出一些时间主动询问对方的心情,了解对方的想法,哪怕只是简单的分享自己工作上的事,也能让双方保持亲密和了解。有效沟通是理解的第一步,更是共情的第一步。关系倦怠很容易让心越走越远,而有效沟通恰是在增强理解和共情的过程中,让双方再度有可信任依赖的感觉,从而将距离慢慢拉近。
恋爱如同花束,凋谢不是唯一的结局,精心的呵护可以长久保鲜。维护恋爱中的亲密关系不仅要用心,更要有方法。比如文中提及的:
1 正视双方的差异,让彼此在差异与互补中共同成长;
2 随着双方的成长慢慢转变相处的模式,找到彼此都舒服的相处方式;
3 以有效的沟通增进彼此的理解与共情,走出关系的倦怠期......
恋爱如同一场修行,需要彼此都不断的学习。愿每个人终能遇见自己生命中注定的人,更愿每个人都能和相爱的人长长久久地走下去。
恋爱如花束般
开放时绚丽烂漫
只要精心呵护
未必会走向凋零的结局
关于恋爱中的修行
你有什么相似的经历或看法?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 END -
文案 | 何雨婷
主编 | 李亦婷 宋姣姣
排版 | Cylin
审核 | 张奕华 林玛 祝菡
图源 | myyumma
参考文献:
[1] 罗兰·米勒,丹尼尔·珀尔曼:《亲密关系》,王伟平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年
[2] 爱利克·埃里克森:《生命周期完成式》,广梅芳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2020 年
[3]芭芭拉·安吉丽思:《如何在爱中修行》,任永欣译,北京:北京日报出版社, 2016 年
▼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树洞,我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