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诗中有星月

中青报·中青网 中青校媒 广东 2022-07-15


萌主有话说

物理学家Lawrence.krauss说:“宇宙中的原子并不会湮灭,而我们,也终究会在一起。”《地球琐事》中提到:“你也曾是银河的浪漫子民,孤身坠入地球,等不到群星来信。”那么,如果诗中也有星月,那代表着什么呢?


中国人自古

就喜欢遥望星月


-


《离骚》里把月亮成为望舒,王逸在一旁注,“ 望舒 ,月御也。”如果说“羲和”有着光耀大地的恢弘,“望舒”这一名字多了些许明快,宛若一人江边独立仰头对月,风细柳条舒。

-

星月给绮丽的荆楚之地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我们的先民便是在日月光华的引导下开始执经叩问,问这天地万物问这浩荡星辰。屈原问道“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宋玉用月亮比喻君子如水的品性,说到“卬明月而太息兮,步列星而极明。”我难以想象李清照写出“星河欲转千帆舞”那个晚上,李白作出“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那个夜里,先人是看到了怎样的美景,心中有怎样波澜壮阔的宇宙在翻腾。






  古人赋予星空太多浪漫的名字,“鹤一”、“北落师门”.......





勾陈独耀,北河成行。



李白在《关山月》中写道,“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他笔下的月亮向来是浪漫而又豪迈的。听古曲《关山月》也是——

  

铿锵之声是大漠的落日孤烟,羌笛悠悠是关山升起的明月。









有人说《春江花月夜》是“孤篇盖全唐”,作者对月问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我想大概是诗人大抵怀着一种无名的恩赐和无端的烦恼,从自身小我出发开向宇宙的大我,同万物一起生长。波德莱尔说,“我有比一千岁活了更久的记忆”。沉思是宇宙万物赐予我们的力量,兴尽悲来也好,寄蜉蝣于天地也好。



王羲之感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苏轼自宽欣于所遇,撷取江上每一点明月清风。我们不再哀吾生之须臾,也不必羡长江之无穷,一切还是进行时。






宋朝诗人刘子翚在送别友人时写道,“明月不知君已去 夜深还照读书窗”;辛弃疾说“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这么说月亮有时是无情的了。曾记得当时亲人坐上前往异乡的飞机,而我回家看见偌大的房间清冷的月光洒在他书写过的纸上,顿时睹物思人更生孤寂,觉得这月光甚是不解愁意。


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星月在中国文化里和思念更是难以分割。杜甫在战乱年间写道,“月是故乡明”,大抵是因为独特的情感才对故乡的月有了不一样的情怀。李白也曾低头思故乡。范成大更是直接说,“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身在异乡,月亮怕是游子唯一能和故人共享的。


他乡夜寒孤寂,望月思千里。






中国人乡土观念向来浓厚,而这热烈又常常被特殊的日子点燃,一次又一次被这照耀了几千年的月光勾起。而月光作为千里之外可共享之物,一次又一次给人宽慰。


苏轼醉酒之后写下那篇流传千古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大抵也是自我宽怀。苏轼兄弟情笃,“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唯酒可忘忧”的二人,在那个通讯匮乏的年代,竟然整整七年未见。贬谪、离乡,万般忧愁都到心头,唯有以一尊酹江月作为最后的开释。谢庄写《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正也如此。






   

地球上的重元素都来自恒星的遗骸,这个星球到处都是星星的碎片,我们也是璀璨的星辰。当我们注视星空时,是身上每一颗原子在思念故乡。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观星者的故事,我们推荐你阅读《望向星空深处》这本书。通过这本书你会明白康德所惊赞与敬畏的星空,你会明白每一个“追光者”内心最诚挚的热爱。




今日互动

如果让你写一首关于星月的诗,你会怎么写?



 往期回顾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文字丨赵家琪

图片丨赵家琪 利嘉滢

编辑丨利嘉滢

责任编辑丨杨心玥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