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水芙蓉 撷英咀华—— 对话著名画家向水英

2017-10-25 湘西网 湘西头条


对话名家

州委宣传部“文艺名家工程”推介栏目

州文艺评论家协会  协办



她是近年来异军突起的青年女画家,以工笔刻画少数民族女性人物为主。她笔下的女性人物,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尤其是苗族、土家族女性人物,一个个鲜活生动,绚丽夺目,深受观众喜爱,多次参加省级、国家级美术作品展并获奖。


今天的对话名家,带您走进湘西唯一一位中国美术家协会女会员向水英的艺术世界……





人物简介

刘世树:团结报社社长、总编辑

向水英:著名画家






 刘世树:水英,你好。印象中,你是古丈人。古丈可是个出文艺人才的好地方啊!你看,歌唱家何纪光、宋祖英,画家龙清廉,作家箫离、颜家文等等,这些文艺名家,在全国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向水英:是的,我们古丈虽是个小县,但这里山美、水美,民风淳朴,是一片出文艺人才的灵秀之地。您刚刚提到的这些人物,都是我们家乡的骄傲,也是我从小学习的榜样。



 刘世树:你也非常优秀。据我了解,你是湘西唯一一位中国美术家协会女会员,还这么年轻,这很难得。


 向水英:其实,我们湘西还有不少非常优秀的女画家,比如,画牡丹的刘莉老师,画油画的周成华老师,年轻一辈,也有一些成长起来,我只是其中一员。



 刘世树:你的主攻方向是工笔画,对于女性来说,画工笔应该有优势。



 向水英:工笔画要求“有巧密而精细者”,注重用精谨细腻的笔法和线条来描绘事物。作为一位女性,我觉得可能是在心思上会更细腻些,也更能静下心来思考,这些可能是我们女性画工笔画的一个优势。当然,也因人而异,就我个人而言,我的性格特质可能决定了我更喜欢工笔画一些,不一定其他女性也喜欢。现在,很多九零后、零零后的女孩,她们可能更多还喜欢抽象艺术一些。



《弄花香满衣》



 刘世树:环境是影响人的重要因素,你从小在乡村长大,乡村的成长环境对你绘画有哪些影响呢?



 向水英:可以说,我们湘西的乡村,是一个童话般的世界。我从小在古丈县一个土家山寨长大,小时候,常常听母亲唱山歌。坐在母亲的背篓里去赶集,在背篓中摇摇晃晃东瞧瞧西望望,特别开心,也总会被集市上各种各样的东西所吸引。记忆中,那些苗家阿婆的包头帕子、绣花衣裳,还有土家姐姐编织的花带、绣花荷包,特别是那些亮闪闪的银饰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世树:这些乡村美好的事物,五彩斑斓,一定刺激了你的艺术细胞,成为一颗颗播种在你幼小心灵的种子。



 向水英:真是这样的。每次和母亲赶集回来,我总会悄悄地在父亲的宝贝书籍的空白处,用笔把一天的所见所闻画出来。后来,父亲索性给我买来几本图画本,让我用来涂鸦。见我画得还有几分象,父亲还常常给我奖励,买来更多图画本、连环画。这样,兴趣成为了最好的老师,那时,只要有纸张和画笔,我就能坐下来几个小时坚持画画,什么都画。母亲也时常拿我涂鸦的“作品”给寨子上的乡亲们看。在他们夸奖的话语里,我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



《摇啊摇,摇到噶婆桥》



 刘世树:所以说,童年的经历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我注意到你有一副作品《摇啊摇,摇到嘎婆桥》,画的是一个小孩坐在外婆的背篓里到处张望的情形。或许,这幅画就是你童年的一个写照。



 向水英:对,这个图景在我的记忆中印象太深了。当然,不止我,我们湘西乡村的绝大多数小孩,他们的记忆里可能都有外婆和背篓。



 刘世树:这里面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觉得你的很多作品非常能打动人心,为什么?或许,就因为一方面你绘画的题材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你的作品接地气,一些生活场景的选取,常常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



 向水英:我一直觉得艺术的东西一定要来源于生活,这样艺术才有根,才接地气。当然,也要高于生活,这样才有品味,才具有超越平常的感染力。



《百合花》



 刘世树:前不久,湖南省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美术精品展来我们湘西巡展,我也到州文联参观了那次展览,展览规格非常高,参展的作者基本上都是省内艺术界的精英,我看到你的工笔画作品《踏春归来香满路》也入展了,非常难得。可见,你对现实生活的深入关注,产生了不少震撼人心的作品,同时,也得到了业内外的广泛认可。



 向水英:对于这一点,我认识越来越深入。艺术家不仅靠双手,更要靠双腿,去深入现实。艺术家真的不能只待在家里,只有深入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走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才会创作出有深度、有温度的作品。



《踏春归来香满路》



 刘世树:这些年来,你主攻工笔画,工笔画当中,最突出的是人物画,特别是苗族女性画得特别多,也最有影响力。记得,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旷小津对你创作的苗族女性系列作品有过高度评价。



 向水英:我一直觉得,我们湘西女性是最美的,美在她们的纯朴自然,美在她们的服饰绚丽,更美在她们的内在气质,所以在我的创作中,多以她们为题材,像《弄花香满衣》《枝头香未绝》《暗香盈袖》《也醉花间》《新嫁娘》《阁》等等,画的都是苗族女性,她们身着民族盛装,是十分美丽的。她们的头饰和身上的银饰,不仅制作精美,而且同服饰搭配十分和谐,可以说是珠联璧合,交相辉映。我运用一些新的技法,将这些服饰、头饰和银饰等完整地表现出来,让它们显得更精致。同时,我还运用一些写意画的技法,让画面更具层次感和灵动感,意境也更加美妙,呈现出特殊的艺术效果。



《苗乡春来早》



 刘世树:把握苗族女性的内在气质,同时,融入装饰效果,在“工”的同时,运用“写”的技法,这是你画苗族人物的主要特点。其实,这其中,要把握苗族女性的内在气质,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课题,这必须建立在丰厚的民族文化积淀的基础之上。



 向水英:这个问题,也是我近年来为之努力,重点着力的一个地方。我知道,要画湘西,要表现湘西苗族女性的内在气质,就必须更深入到文化层面中去。



《启航》



 刘世树:我们湘西不仅自然风光奇特秀美,而且文化底蕴深沉厚重。土家族、苗族、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杂居,多元素民族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在这里衍生出一种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异质文化,这就是我们湘西文化的独特之处。要画好湘西,画好湘西人物,就必须研究湘西民族文化的特质。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你画的苗族女性再美也只是形式上的美。没有对本质追寻,就不会有强大的艺术张力和感染力。



 向水英:是的,所以近些年来,为了更好地表现我们湘西少数民族题材,我经常利用周末时间,到凤凰山江、腊尔山等地和古丈附近农村写生、拍摄,积累素材,并收集当地少数民族各种服饰、绣品,研究土家族、苗族服饰花纹,慢慢地,就对这些文化有了更深层的理解,进而成为我艺术上的一种滋补。



 刘世树:大家都关注到你这几年进步非常大,也许就跟你在文化方面的积淀,在艺术技法上的增进和创新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向水英:说到自己的成长,跟自己的热爱、努力当然有着直接的关系。其实,我更应该感谢在我艺术成长道路上帮助过我的许许多多的人。特别是我的两位老师,一位是张雁碧老师,一位是刘泉义老师。读大学之前我对工笔画认识不够,见的优秀作品也不多,所以只对西画感兴趣。上大学后,张雁碧老师对我影响特别大。张老师的工笔人物鲜活生动,绚丽夺目。我被他的作品和谦和的人格所折服。在老师耐心指导下我创作出第一幅人物作品《今天他归来》,得到大家好评,并上了团结报。学生时代自己的创作能上报纸真是一种莫大的荣幸。这也让我进一步坚定了信心,最终选择工笔人物作为我主要学习和创作的方向。



《战地玫瑰》



 刘世树:张雁碧老师在工笔画领域也是非常有影响力的画家,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是我们湘西老一辈艺术家中的佼佼者。



 向水英:张老师现在将近八十岁高龄,还坚持每天画画,他教导我们,艺术就像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我一直记着老师的教诲。另一位对我帮助很大的老师是当代著名画家刘泉义。2014年,我有幸拜他为师。刘泉义老师也以画苗族女性为主,他笔下的苗女体态丰盈,造型生动,变化多姿,刻画深入细微,神采奕然,有一种历史的追溯感和宏大的叙事力量,在那些华丽的民族服饰背后,凸显出民族人文精神。认识刘老师并跟他学习后,我从技法和观念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让我后来的创作有了一些新的突破。



 刘世树:一位是你的启蒙老师,一位让你的艺术理念实现新的突破,都是你艺术道路上的恩师。你现在还非常年轻,今后,一定会有更大成绩。



 向水英:艺术没有止境。对我而言,画画已经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这辈子我会坚持自己的艺术道路。今后,我一定要多走出去多学习,也要立足于本土,努力挖掘本土文化,争取创作出更多有自己独特个性语言的优秀艺术作品。



《谁家黛帕乖(一)》



个人简介


向水英,土家族,1976年出生于湘西古丈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省工笔画学会会员,湖南省女画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书法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湘西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湘西州书画工艺美术研究院专职画家。



艺术简历


  ● 2017年中国画《踏春归来香满路》参加“美丽湖南,三湘巨变”湖南省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美术精品展。


  ●2016年中国画《外讲孟》参加“同心筑梦”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双年展。


  ●2015年中国画《百合花》在全国“铁的新四军”经典美术作品展中荣获优秀奖。


  ●2015年中国画《战地玫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军美展中荣获优秀奖。


  ●2015年中国画《阁》入选第二届全国少儿美术教育学术展教师美术作品展。


  ●2014年中国画《苗乡春来早》在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中荣获铜奖。


  ●2014年中国画《弄花香满衣》荣获第八届民族百花奖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


  ●2014中国画《金色的家园》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湖南展区———湖南省优秀美术作品展。




《谁家黛帕乖(二)》



《谁家黛帕乖(三)》








向水英人物画的美学追求

——文/范 诚 


  向水英是近年来异军突起的青年女画家,以工笔刻画少数民族女性人物为主。她笔下的女性人物,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尤其是苗族、土家族女性人物,一个个鲜活生动,绚丽夺目,深受观众喜爱,多次参加省级、国家级美术作品展并获奖。


  向水英的艺术创作在题材上,立足本土,着眼民族。湘西,不仅自然风光奇特秀美,而且文化底蕴深沉厚重。这里,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文化绚丽多彩,又孕育出巫傩文化的浪漫神秘。在艺术创作领域,只有把握了湘西文化的特质,才能抓住创作的灵魂。向水英笔下的世界,几乎都是以湘西地区的事物为素材。一方面,采撷湘西地方生活的精彩片段,花花草草,通过绘画语言,把它们艺术地再现出来。像作品《暗香盈袖》《枝头香未绝》《也醉花间》等等。这些作品,都取材于山中的小花小草,意趣天然,自然生动,从一个侧面再现了大湘西的自然之美,让观众发出由衷的赞叹。


  另一方面,作为女性画家,她更多关注身边的女性,通过女性独特的视角,把她们最精彩的瞬间描绘并诠释出来。像作品《弄花香满衣》,画的是一位苗家少妇,身着苗族盛装,手撑太阳伞,坐在小溪的石头上歇息的场景。也许是穿高跟鞋太久,她脱下一只鞋来。画面虽然简洁,但意趣无穷。少妇脚下是潺潺溪流,旁边的一束小花却引来翩翩蝴蝶……小小的一个细节,将湘西山川的秀美,苗家妇女的爱美之心展示得一览无余,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获得艺术的美感。


  《阁》画的是两个盛装的苗家闺阁少女。她们出于深山,单纯而美丽。看上去是那样的纯朴,是那样的清爽。透过外表看她们的心灵,则是那样的至真至纯。这就是作者笔下塑造的湘西女性之美,全方位诠释出作者的绘画语言和美学追求。


  同时,古丈是有名的茶乡,向水英作为茶乡女儿,自小采茶,与茶叶打交道,这是她最熟悉的生活,因而她创作了《茶语谣》《苗乡春来早》等作品。这些作品,来自生活,立意深刻,形象鲜活,画面生动,内涵丰富,受到广泛好评。


  在艺术手法上,近年来,向水英多方探索,不断增进,呈现出灵活多样,个性鲜明的特点。


  向水英是一位心灵手巧的女画家,一直把工笔画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我们知道,工笔画是最需要时间的。工笔画亦称“细笔画”,要求“有巧密而精细者”,即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技法的特点,也是工笔画的基础和骨干。向水英用工笔来画苗族和土家族人物,注重从写实的艺术语言中加入夸张、装饰的手法,着重于“意”与“趣”的探究和体验,将她们独特的艺术形象在“工”与“写”之间展现出来,这也成为向水英工笔人物画的特点。


  与此同时,工写结合以及装饰、夸张等表现手法的运用也让向水英笔下的苗族女性有一种至善至美、空灵圣洁的感觉。好像是天外仙子,降落人间。她们的眼神,是那样明静。她们的装扮,是那样的朴实。整体的感觉,是那样的清爽,那样的甜美。透过眼神看她们的心灵,则是那样的纯朴与安宁。


  湘西本身就是一块圣洁的土地。因为偏远,所以宁静。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的人们,是那样的纯朴,那样的率真,没有大都市那些人物表情的复杂和迷惘。要塑造表现这样的人物,就是要放大其纯美的一面,而避免其浮躁的一面。向水英正是把握这个基调,来再现笔下的女性之美:质朴、含蓄、宁静、典雅。她笔下的人物,不论是湘西素材的《新嫁娘》《新装》《阁》《苗乡春来早》等,还是新四军题材的《百合花》、八路军题材的《战地玫瑰》等,其人物既有《青年女歌手》般的沉稳安静,也有《塔吉克新娘》般的圣洁优美。可以说是空灵澄澈,一尘不染。但仔细观察,这又是我们身边的人物,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实实在在的人物。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就是画家的刻意追求,也是一种“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的境界。




今日《团结报》截图



想看团结报精彩内容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哟 ↓↓↓



内容来源:团结报(文/刘世树  欧阳文章  图/刘 炜)

本期编辑:孔黎明


猜你还喜欢:

【对话名家】黄摩崖: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对话名家】黄叶:用丰厚的学养为艺术奠基

【对话名家】田成: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对话名家】苏高宇:大写意画是“男人画”!



·END·

湘西头条

好看·好用·好玩

微信号:xxnet201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