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国家非遗“辰河高腔”的发展与传承!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在戏里我们却可以看见历史故事,可以品味百味人生。为寻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辰河高腔的传承轨迹,记者再次走进泸溪,走进泸溪县辰河高腔传习所。一张张发白的珍贵照片、一页页搜集的高腔曲牌、一句句幽美的辰河高腔、一场场爆满的戏曲演出……恰逢泸溪辰河高腔传统剧《凤仪亭》的免费公演,记者深刻感受到了辰河高腔巨大的文化震撼力。
❖《凤仪亭》演出现场
被誉为“东方戏曲活化石”的辰河高腔,在泸溪县浦市、白沙一带深受百姓欢迎,说起湘西老百姓对辰河高腔的喜爱,可谓历史悠久。当地老人告诉记者,辰河高腔在泸溪尤其是浦市是一种象征,古时大户人家就有逢年过节请辰河高腔戏班子演出的习俗,能请到当红的角那可是倍有面儿的事,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就是土豪的象征。延续至今,还有不少百姓人家每当逢年过节,或者家中大喜事,会请县辰河高腔传习所来演上一场。
辰河高腔曲腔优美,表演朴实,富有乡土特色,演出剧目内容健康,艺术性强,常令观众如痴如醉,流连忘返。它经历了围鼓坐唱的初始期、矮台班木偶戏的发展期、清雍正年间高台演出的成熟期和兴盛期,后加进了笛子伴奏,从此长盛不衰。1957年,泸溪成立了县辰河戏剧团,在泸溪、辰溪、溆浦等地极为著名红火。但是,辰河高腔也和许多古老戏曲一样,进入上个世纪中叶后也走入低谷。尤其是“文革”期间,专业剧团被解散,人员全部下放农村,剧团名存实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恢复县剧团,但人员老化,资金短缺,剧本陈旧,加上剧目缺乏新意,一直没能走出低谷。正当该剧濒临失传之际,泸溪县委、县政府作出重大决策:2003年安排30个全额编制,以招聘的形式引进了一批年轻文艺骨干,改变了以前自收自支、留不住人的局面。2006年,辰河高腔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辰河高腔在法国演出剧照
泸溪县辰河高腔传习所是一个以辰河高腔为主,兼演民族歌舞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团体。传习所成立以来,致力于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文艺工作方针政策,开展文艺演出和经常性的下乡巡回演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抢救收集整理传统剧目,继承传统艺术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辰河高腔,年均演出达百余场,遍布省、州及全县各个乡镇。曾获得多项殊荣,1998年,泸溪辰河高腔赴法国、西班牙演出,赢得了“东方戏曲艺术瑰宝”的美誉;先后荣获全省“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连续6年获湖南省“好剧团”荣誉称号。
❖辰河高腔新编现代戏《月是故乡明》在第六届湖南艺术节上演出
2012年以来,泸溪县辰河戏剧团划转为泸溪县辰河高腔传习所的同时,还成立了辰河高腔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对多个辰河高腔传统剧目进行整理、复排,重新搬上舞台,如《赶潘》《昭君出塞》《挡夏》《贵妃醉酒》《彩楼记》《目连救母》等。还新创作了《月是故乡明》《赔情》《情满桔园》等一批富有现代气息的新剧目,其中辰河高腔现代剧《月是故乡明》于2018年10月参演第六届湖南省艺术节,由辰河高腔州级传承人章民权担任的主演获得田汉个人表演奖。
如今,经过“改造”的辰河高腔再续传奇:场场演出爆满,个个剧目受欢迎。有的剧目演了一场又一场,观众百看不厌,同时辰河高腔传习所多次应邀赴江西、四川、贵州等地演出,观众好评如潮。
❖中元节表演辰河高腔“目莲救母”
最近的一次公演是辰河高腔传统剧《凤仪亭》的演出,这一次演出选址在白沙涉江楼外,演出当天可谓人山人海,甚至附近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现场成了小小戏迷。辰河高腔传习所所长刘江华告诉笔者,该所之前《彩楼记》和《月是故乡明》的几次公演在辰河大剧院,许多观众反应座位太少不够看,于是这次选择在户外演出,能让更多的观众一饱眼福。
《凤仪亭》的演出由辰河高腔国家级传承人邓七枝、州级传承人章民权、辰河高腔传习所里优秀的青年传承人担纲主演,泸溪县职业中学辰河高腔人才班的学生也共同参演。老中青的同台演出,演员们举手投足、一颦一笑、转身回眸间,再次见证了辰河高腔的传承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夺目光彩。
❖邓七枝在思源实验学校教授辰河高腔
据了解,由泸溪县文化旅游广电局和泸溪县职业中学联合开办的非遗传承班从2017年11月开班,聘请了辰河高腔传承人进行授课。开班至今,从基本功、戏曲基础理论、古诗词、辰河高腔常用基本功练习、折子戏学习等各个方面进行教学,已培养出了一批技艺精湛的辰河高腔专业少年人才,目前这批学生已多次参与了辰河高腔传习所的各种演出。此外,该县还在泸溪县思源传承小学开设了辰河高腔兴趣班,全县首个培养戏剧新苗“娃娃班”诞生。近几年来,这些学员完成了多个辰河高腔表演剧目,并在“中国·泸溪浦市中元节”期间登台亮相演出。
辰河高腔国家级传承人邓七枝告诉笔者,他们这一代的辰河高腔传承人一直在努力开展辰河高腔传承工作,她与郑敏、章民权、杨进等几位传承人长期在泸溪职业中学、泸溪思源实验学校给学生们授课,只是为了辰河高腔能后继有人。不仅如此,他们还经常到辰河高腔传习所教授所里的青年演员,参与多个传统戏及折子戏的复排工作。辰河高腔如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老一辈艺人深感欣慰。
辰河高腔源远流长,在沅江畔响彻了七百余年,一代又一代传到如今。以前,不知道辰河高腔,听不懂辰河高腔,现在知道了辰河高腔,读懂了辰河高腔——它是大湘西泸溪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老一辈人行将老去,年轻一辈正整装待发。多年以后,当我们再翻开今天的历史,再回忆起这些人这些事,一定会被深深感动。因为,每一代人的努力付出都叫“传承”,他们的每一个小步、每一个唱腔、每一次登台以及每一次小小的成功,都将给后人留下弥足珍贵的历史回忆。
来源|团结报
作者|文/团结报特约记者 向晓玲 通讯员 向晓菊 图/泸溪县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刘娜
监制|龙尧
精彩内容速览一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