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夜读|永不消失的风景——追忆黄永玉先生

湘西头条 2023-11-06



黄永玉先生走了一个月了。这些天,眼前总是先生的影子,耳边总是先生的声音。想起他看天上的云,看见天上的云又想起他。


先生的侄儿黄立和我是同学,很要好。1994年,黄永玉先生回到镇筸城,住在白羊岭家里——“古椿书屋”。黄立带我去他家里看望先生。


那时先生刚逾古稀,回到家乡,特别兴奋,一段时间里,走沙湾穿北门,看老房子,看老井水,看城门洞大门锈迹斑斑的铁钉,看文昌阁学校爬满槲蕨的古树,拼凑儿时的记忆,寻找从前的痕迹。去看刘大炮染布,看聂胡子扎狮头,到陈家祠堂看傩堂戏。好的天气,带着刘鸿洲等几个家乡弟子写生。回到“古椿书屋”不停地画画,作诗作文。


2000年6月,黄永玉先生在凤凰古城采风。


空暇时,招来小时同过学的老头们聚会,摆龙门阵,翻新孩提时代积满灰尘的旧事,谈论老街坊活着或故去的人物。选晴朗的日子,约上大家到沱江下游的沙洲上“打波斯”,吃水煮羊肉,喝羊血稀饭。那段日子先生创作了许多画作和诗文,包括凭着记忆画的凤凰四十五处原先的旧模样,出书为《永不回来的风景》。


以后先生每次回来,我都去看望。从“古椿书屋”到“夺翠楼”,再到“玉氏山房”。很多时候,先生出门走动,我随同其中。回到住处,先生画画,我和几个追随先生习画的凤凰画家静立左右观赏,有时主动帮忙取纸,换水,洗笔。先生回到凤凰,常有远方友人拜访,他们“高”谈“阔”论,我们在旁边毕恭毕敬,侧耳聆听。谈论中有事问及,我们认真作答。每个周日,只要我们在场,上午十点准时陪先生看中央5套的拳击节目。


先生记忆极好,小时候经历之事尤为清晰,讲话幽默风趣,时出妙语典故,在场之人无不快乐,也长知识。刘一友先生最有心,每时取出小本子笔记。我在其中得闻许多凤凰从前的逸闻轶事,也学得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不会画画,字也写不好,在先生旁边像古代寄食于豪门又不会谋划的“门客”。


一日人少,先生问我有什么喜好。我说公事较忙,闲下来喜欢读书。他说,好。问我读哪样书。我说没有专攻,只是修心养性,古代文言文散文、现代名家散文、历代史记史料、诸子百家均选些读、零散、局限、不系统,也没研究,很肤浅。


先生说,你趁着年轻,定要多读书,把时间用在读书和做事上。一个人不管活多久,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没有机会也不可能去认识世界上很多的人,经过世界上很多的事。一本书或许是作者用毕生的经历、经验和心血写成的。你多读一本书,等于多活一辈子。


这些话很简单,却很透彻。在后来,阅读慢慢成为我最大的爱好和最固定的习惯。每到一个新地方,只要有时间,都会去当地的博物馆看看,到书店逛逛,信手买一两本书。到北京去,用半天时间去王府井书店、荣宝斋和中国书店,找一些平时难买到的书。


一日下午,酒鬼方面来人到玉氏山房,请先生设计一款高端酒的酒瓶,先生略作思考,要木工向宽军加工一段木枋,要毛光辉找一节竹筒,还需找一张牛皮纸。我说不费事,我家里就有。立马回家取来几张。先生惊讶,问我何有此物。我说经常邮购书,寄来时都是牛皮纸包装的。先生将牛皮纸裁好一张,边夹在两掌中揉捏边自语,看来开平是在读书了。我说,大伯,您讲“多读一本书,就等于多活一辈子”,我一直记到的。我们晚辈都管先生叫“大伯”。他笑着说,有记性,好。这酒瓶和酒后来做好了,就是“内参酒”。酒瓶外皱皮就是这样揉捏形成的。



2004年先生回家乡,几个画家和晚辈在玉氏山房陪先生聊天。先生那天兴致很高:“今天我们写对联,用你们的名字做嵌字联,大家一起撰。我来写。”每个人想自己的,也帮其余人想,互相造句对联,但最后大都是先生做出的联句最奇妙,对仗最工整。做到我的时,先生出了上联:“开张天岸马”。我知道这是借用陈择老祖的联句,我在洛阳龙门石窟入口右边坎上摩崖刻石上看到过,下联是“奇逸人中龙”,很大气。先生要大家对下联,大家提了几句,都不得意境。最后还是先生撰了下联:“平易孺子牛。”在场人无不叫绝。只有我心里明白,他老人家用这副对联在教我做人做事。


2004年5月,田凯频和黄永玉先生在刚完成的大画前留影。


2005年的一日我们又谈到读书,我请先生给我取个斋号。先生爽快答应,当即取来四尺宣纸,写了“三省斋”。问我 “喜欢吗?”。我说:“大伯,非常好!我很喜欢!《论语》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荀子《劝学》里也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告诫我多反思自己的思想,多省察自己的行为,很具意义。”接着他说,“你理解我就不多解释。你从事公安,涉及政治法律,事轻关乎官司,事重乎关人命,马虎不得,要谨慎从事,随时自省,慎思,慎言,慎行。老子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我一一记下了。


下半年我工作变动,交流到沅江边的泸溪。我去玉氏山房,先生一个人在画一幅大画。我向他禀报调动之事。他分明听到,却不作声,也无表情,放下笔坐到大沙发里,口含着烟斗吧嗒吧嗒地抽烟,一缕一缕的青烟在头上飘散。我陪坐在侧面,见他一声不吭,也不敢言语。沉默良久,先生站起身,走到大案台边,从纸架上取了张六尺宣纸,铺在毡子上,用篆隶变体书写一副对联:屈骚澧水;羿射天门。落款书:此联余二十多年前于大庸县所作,开平荣任他处,不胜依依,书此赠之。我见落款,受宠若惊。先生叹息:若能留在凤凰多好啊!这副对子上联是文,下联是武,泸溪是屈原来过的地方,你要有屈原的家国情怀,也要有后羿的侠义精神。你到那边,不带家室,有更多的时间,可以静下心来多读些书。泸溪的五年,一有空闲,我便找来些书读。



在泸溪工作回凤凰少了。先生回到家乡,有时向身边人问起我,要他们告诉我,可以去聊天。


一日先生打我电话,说新收藏到一个硕大的鼓,没有鼓槌。委托我去泸溪剧团拜访辰河高腔老鼓师向荣先生,请教怎么配鼓槌。向先生很热情,认真指教:鼓槌长度略长于鼓面的半径,槌头击在鼓面中央时,手柄正好在鼓面外,最为合适,也最有力。过短不便打击,过长打击无力。小鼓鼓面小,鼓圈木板薄,回音短,鼓皮绷得紧,弹性好,鼓槌用小硬木,敲击时鼓声清脆。大鼓鼓面宽,鼓圈木板厚,鼓皮松,震动大,共鸣长,鼓声厚重,沉闷,悠远,鼓槌不能用硬木,要用大一点的软木。


回到凤凰,一五一十给先生报告。他笑着说:“了不起,太有道理了!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事,就是专家。”从楼上取来一本《比我老的老头》,签上名,要我转交给向荣先生。


2008年初,南国大面积发生严重的冰冻。一天清早,先生打来电话说,玉氏山房水管爆裂,无法供水。委托我找一个温暖安静又可以工作的地方,要住一段时间。我立马赶回凤凰,把先生一家接到天下凤凰的凤凰楼住下。冬天里是淡季,又赶上冰雪封冻,整栋楼空着。那段日子,先生在那里照样忙忙碌碌地做他计划的工作,直到冰雪消融。


回到玉氏山房后,我去看他。先生一见到我便说,你来的正好,前几天我找到一幅若干年前写的字,送给你最好。便从楼上取来一张字,展开来。是一张条幅书法:快乐的贫困是美事。接着说,这是伊壁鸠鲁的话,很有哲理。自古以来做清官忠臣最苦,不以权谋私,不贪赃枉法,忧国忧民,尽忠职守,很劳累,也很清苦,往往还会被贪官奸臣排挤打压,栽赃陷害。贪官污吏则不一样,他们结党营私,投机取巧,争权夺利,索贿受贿,反而左右逢源,逍遥自在。但贫困、清苦才能磨炼出一个人的品格,一定要守得住清贫,坚持自己的志向,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后来我把这幅字裱好,挂在书房里随时仰视。


2017年夏天,先生再次回到家乡,我向他报告,父母年迈,在乡下没人照顾,我准备退隐后回乡下,把书搬去,一边下地劳作,一边读些闲书。先生说:“很好啊。既尽孝道,又不荒废。”我说,我自己取了一个“倦飞居”的斋号,请您帮写。先生一听,脸色大变,严肃地说:“意思我懂,出自五柳先生的《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不好!人的一生任何时候不能消极,都要有积极的态度。我咯大的年纪了,还在认真读书,还在努力工作。你这么年轻,不能这样子!公家事不做了,人生还没有结束,你还有自己的生活,还有很多的时间,可以做你想做的事。万万不可懈怠倦慵。”我无地自容,再也不敢作声。


在怀化南站送先生回北京时,他对我说,斋号的事,回去帮我想一个。


6月24日,我受邀前往北京顺义东方太阳城艺术中心参加先生《十二个十二个月》生肖画展,仪式过后,黑妮留我吃饭,说先生还有事。饭后,先生叫黑妮取出一幅字,对我说:“你要的书斋我写好了,取名‘趣山庐’,你的情感和兴趣在家山。”“趣山”,真是太好了!“庐”也太妙了!



2019年3月28日中午,黑妮发来信息,她和先生一行五人乘坐高铁到怀化,需要两辆车接站。嘱咐两件事:回来的事别与他人透露;接站准备轮椅,先生腿脚不比以往强硬了。


29日中午,我们把先生一行接送到玉氏山房,围在主楼门前坪场的茶几坐定,先生笑着用手机打通五弟黄永前电话:“老五啊。”电话那头:“哎,大哥,你好啊!” 声音很大,旁边人都能听到。“你知道我现在在哪里吗?我回来了。在玉氏山房。哈哈哈,我泡好茶了,你快来喝茶。”笑得很开心。“啊?!你回来了啊!怎么不先讲一声,我来接你啊。”五叔明显很激动。“哈哈哈,我就想给你一个突然的惊喜啊。快来吧。”手足之情全写在脸上。“好好好,我马上过来啊。”一袋烟工夫,五叔五婶一起来了,拉过手后,茶杯里全是亲情笑语。


为了让五叔一家人突然惊喜,专门布置保密。近百岁的人,还玩这孩童的把戏,让大家忍俊不禁。如他所说,回到老屋,总以为自己还小。


4月3日,先生挚友来吉首参观先生捐建的峒河“肥”“爱”“花”“醉”四桥和万溶江“画”桥、“喜”桥。先生兴致很高,竟弃了轮椅,拄着拐杖,全程陪同,行了很远的路。


过了几天,黑妮发来信息,说他们已回到北京家里。本来预备住一个月的,父亲一回到凤凰,就很兴奋,忘记了年龄,走街串巷,不得消停。年岁大了,体力不支。怕他控制不住,大家又劝不到,便设法提前回了。


这是先生最后一次回到他的家乡。


我得识先生太晚,学得东西太少,黄先生走了,他把卓越的文化和艺术成就,创造的人间的美好和快乐,留给了我们,留给了他的家乡,留给了这个世界。


先生每次回来的情状,都是一道风景。这些风景留在我们的心中,鲜活,清晰。是的,他的一生就是靓丽的风景,已经融进了山岳江河,融进了家乡古城。这风景永不消失。


来源|团结报

作者|田凯频

一审|刘娜

二审|黄谆

三审|陈昊





精彩内容速览一分钟




■ 夜读|张永中:拓印浦市

■ 夜读|石健:辛丑立夏乌宿行

■ 夜读|油菜花里的大陂流

■ 夜读|边边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