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写作与光明故事——记光明少年文学院2023年度小院士培养课程第5课
10月13日下午,由深圳市教科院光明分院主办、光明区第二中学承办的光明少年文学院2023年度小院士培养课程第5课正式开课。光明少年文学院2021—2023年预备小院士、2023年度期刊编辑、光明区第二中学文学社师生等200余人参加培训。
本次活动为图书馆课程“馆长带我阅读”之一课,主题为“非虚构写作与光明故事”。主讲嘉宾为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副馆长、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行业硕士导师陈瑛。陈瑛老师曾先后担任光明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光明区文联主席,凭借《寻找光明记忆 古旧建筑》《寻找光明记忆 楼村》《光明故事 余记》《寻找光明记忆 红色足迹》等作品获得多种奖项。
本次课程,陈瑛老师从“文学体裁”“非虚构写作”“书写光明”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述。首先,陈瑛老师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地为小院士们介绍了文学体裁的主要分类,即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并为小院士们推荐了《诗经》《祝福》《茶馆》《背影》等文学经典。她让小院士们了解到,我们和经典的关系不是和教科书的关系,阅读经典的意义并不在于寻找知识,而在于阅读自己的生活,阅读自己的生命感受,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重新选择,重新出发。
陈瑛老师介绍了非虚构写作的概念。非虚构写作中,作者作为文本中的人物亲自进入文学现场,通过自己人物化的、有限的个人视角,将自己的所见一一呈现,从而获取真相。她结合《史记》和《冷血》两部作品进行讲解,并将文学创作的要点归纳为设置戏剧性的场景、充分记录对话、注重记录情形的细节、多元化视角、综合使用文学修辞手法等。
陈瑛老师还将文学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为各位小院士讲述光明故事。陈瑛老师和她的团队围绕“传统村落”“古旧建筑”“风俗美食”“红色足迹”等专题进行寻访,历时7年,100余次走进旧村社区,进行田野调查与采访调研工作,对光明辖区范围内的文化历史进行梳理整序,推动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继承。孩子们眼中的光明这片土地,在陈瑛老师的讲述里,笼罩上神秘奇幻的色彩。
光明区第二中学汪子一同学说:“我觉得陈老师讲的光明区采风活动很有趣,真实地去采访,真诚地来表达,以后放假我自己也会找机会去尝试,走遍家乡光明,写出自己的作品。”
在提问互动环节,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询问创作时遇到的困难,分享有趣的见闻。陈瑛老师广博的见闻和儒雅的回答,点燃了孩子心中创作的热情。
陈瑛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探索文学艺术,用广阔的生活视野开拓了小院士的眼界,在小院士的心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我们要让文学的光芒穿越岁月,照亮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让每一次阅读都成为思想的摇篮、希望的火光和幸福的远航。
来源:深圳市教科院光明分院
通讯员:韦孟君
拍摄:丰修中
编辑:温燕姿
审核:彭红玉、程宏亮、刘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光明区2024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暨2026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科目考试工作部署会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