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杨晋专栏 | 知识产权成就体育之美
中超比赛日,数十万球迷涌向城市体育馆,为支持的球队呐喊助威。球迷们盛装打扮,穿着印有俱乐部徽记和服装赞助商注册商标的运动服、帽子、围巾。
球员开始入场,观众席沸腾了,球迷们举起球队全家福的巨幅海报、挥起印有明星球员的大旗,这些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成了球迷表达情感的最佳工具。
比赛开始了,转播席忙碌起来,摄像机的灯光始终闪亮,卫星、有线、宽带和移动互联网等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全世界数以亿计的观众共享比赛的实况。
体育场内激战正酣,主队攻进一球,客队表示异议,裁判借助VAR新技术进行求证,进球有效,全场雀跃……对于很多人来说,美好的周末总是体育相伴。
不止足球,我国的体育市场正在快速发展,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马拉松,很多体育项目都快步走在职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根据官方数据,2017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为21988亿元,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产出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8.7%。
也正如足球,商业体育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的支撑。不成功的体育产业模式各有各的问题,但成功的体育产业模式必然融合着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运用策略。
不仅只专注专利、商标、著作权的取得和保护,e时代的体育产业关注域名、字体、数据库、个人信息保护,关注产业参与者、赞助、特许、转播、创意、演出等各项合同的知识产权条款,关注化解知识产权争议和针对知识产权争议的替代解决方式,还关注在各项活动中宣传权益保护意识、保障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体育从业者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知识产权的宏观环境正在不断趋好。
就在这两天,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2018年中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和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有直接与体育相关的判例;《商标法》和《不正当竞争法》进行了小幅度修改,其中《商标法》增加了规制恶意注册的内容,加大了对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惩罚力度。这些举措必将会对体育产业的欣欣向荣起到助推作用。相关阅读:热点!| 你应该知道的「最新商标法修法内容」都在这里
国务院《关于加快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46号文)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达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
这也意味着知识产权在完善体育产业链条、健全体育产业发展标准上的作为空间还很大,特别是在体育赛事相关权益市场化归属、流转及收益的法律保护,赛事举办、赛事转播、运动员权益开发等资源分配机制的设置和完善方面,还可以不断提升和创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知识产权在体育领域无处不在,但往往在表面上又寻不到它的踪影。知识产权对于体育,须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写于2019年4月26日——第19个世界知识产权日。
推荐阅读
用知识产权的眼光
看世界
欢迎原创投稿,稿件一经采用,支付稿费
投稿邮箱:iptree@iptal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