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个月没赚100万、25分钟没搞定婆媳关系,我被知识付费割韭菜

显微故事编辑部 显微故事 2021-02-23


最大的知识付费平台要上市了,但你从他们身上学会了哪些知识?


前不久,“知识付费鼻祖”的罗辑思维冲击创业板,想要成为“知识付费第一股”……


10月21日,早期的知识付费玩家小鹅通正式宣布,获得数亿元C轮投资……


号称知识付费的两大玩家,接连在资本市场布局,再一次把知识付费的概念推到了前台。

 

一小时精通、一天学会、一周实现变现百万、阶层跨越……这些听起来美梦般的词汇,常常见于知识付费的课程宣传界面。

 

这个行业的诞生伴随着无限希望,人们寄希望于知识付费弥补认知沟壑,缓解焦虑。


在用户看来,仿佛只要交了钱,就可以获取知识,但知识付费也又一次又一次地被嘲讽、被批评,逐渐归于沉寂。

 

知识付费是风口还是骗局?是在创造财富,还是在收割韭菜?

 

本期显微故事讲述的是一群知识付费的深度体验者,他们之中:

 

有的人浸润行业6年,见过太多“行业秘辛”,熟知一门畅销课的包装逻辑;

 

有的人单次付费上万元,学习如何“创业赚钱”,不过课上讲“为什么要赚钱”就讲了三节……

 

以下是他们的真实故事:

       

(本文系腾讯科技、显微故事联合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 余欢

编辑 | 万芳



割韭菜的“三十六计” 只要你想走捷径他们就有办法收割你

烟鬼  28岁 独立内容制作人

 
我在知识付费领域已经干了6年。
以一个从业者的角度,我把这个行业的玩家要分成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是罗辑思维、混沌大学这种专业平台;
第二梯队是樊登读书会、十点读书、吴晓波频道等,流量不错,但专业度一般的平台;
第三梯队是千聊、荔枝微课等基于微信生态的玩家,80%的割韭菜情况都发生在这个领域。
当然,还有体量更小的玩家,就像各个行业的毛细血管一样。他们做课是为了圈钱、积累个人流量,收割的就是那些想走捷径的人。

割韭菜的课程,种类千几百怪,但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点:质量差、收费高。
想研究知识付费割韭菜的问题,就要看第三批队及其以下玩家。
他们做知识付费的目的只有一个,圈钱,做课程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圈钱的手段而已。
他们圈钱的方法无所不用其极。
首先是起一个“危言耸听”、所谓高转化率的标题,然后是一个具有诱惑力的营销,被精细包装和优化过的课程详情页,最终让用户购买。
至于内容怎么样、用户是否会有收获,机构完全不管,全看讲师是否靠谱。
因为课程制作机构为了压缩整体的生产周期,能够快速开发课程、快速做课,他们大多不负责课程生产环节。
说的直白一点,他们也不知道课程究竟在讲什么。反正也没人检查质量,可能你听的课是十几、二十多分钟就做出来的。
一些课程机构,一家公司才不到10个员工,但是一年就能开发出328节课。
还有一家公司是6个员工,每年开发200多节课,这么点的人力,怎么可能把控课程质量?
公司就这么少的员工,高薪的职位也不是课程开发,而是课程销售。
知识付费平台想要卖更多的课,平台并不关心课程质量,所以只要赋予巨大的流量支持,购买的人就多了,钱也就赚到手了。

但这样的课程质量根本无法保证,所以有用户买了课,给差评,但机构和平台完全不在乎。
你说我课程烂,还有人说我课程好呢,你要想退钱,肯定不退。
你要是闹得特别欢,我就给你退钱,反正做课的边际成本是零,卖一块挣一块,卖十块挣十块。
你要闹我就给你退钱,退钱以后就闭嘴。
除了获得平台流量的人,机构里还有两种职责的人很重要:
第一种是拉讲师的人,他们有KPI,每周“聊”几十个“讲师”,拉他们来机构做课;
第二种是制作详情页文案的人。

讲师自己做成了课,会填写一张详情页内容清单,文案师根据这张内容清单,就能写出很有诱惑力的详情页文案。
即使他们压根没看过课,所以看多看起来非常有诱惑力的文案,基本都是套路出来的。

这样的文案一开始都先是要描述你现在的困境,用几个排比描述场景;
然后说明怎么解决困境;
最后切入正题:来买这门课吧。

这门课有多么好、多少人上、讲师有多厉害,再列出来一些上过了课的人,他们的收获和改变。
至于什么样的课是好的,什么样的课是割韭菜的,我只能说,好的课程千篇一律,烂的课各有各的烂法。
有的课程制作差,配套服务跟不上;还有的价值观有问题,比如有的课教人酒局社交,这样的课不是更宣传了酒桌文化吗?

更多的课程之所以被认为“割韭菜”了,主要还是内容没有满足听课人的预期。
营销的详情页写得天花乱坠,1节课听完之后就能月入过万、12招收服人心、几节课掌握人生哲理……
但确实很难达到,毕竟学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还要3天,现在怎么就能通过一节课赶超别人很多年?

我花1万多买了创业课 老师用三节课讲为什么要拥抱互联网

晓晓  33岁 教育培训机构职员


我是从2016年开始接触知识付费的。
我在一个教师家庭长大,家里人都爱学习,只是每个人兴趣爱好不同、选择知识付费的种类不同。
我的姐姐会为考研课、公务员课付费,而我买的有从专业课、情商课、说话课等,成家生子之后,还会买家庭教育课。

我接触过的平台包括网易公开课、樊登读书,课程费用从几百到上万不等,线上线下的都接触过。
有一些几百块钱的课程,宣传得很好,但付费后,发现只有一个点、一个引子讲得好,后期很多都是营销——诱导你去买价格更贵的课程。
当发现课未必实用,我就会觉得是被坑了。

成年人大多希望课程能给自己学会赚钱的办法,课程的价格和得到一定要相符才行。
我买过一个1万3千多块钱的课程,总课程50节,平均每节300元钱,而一节课只有十几分钟。
特别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怎么可能用十几分钟讲的清楚?但课的宣传包装得太好了,只有付费以后你才会发现自己就是那颗韭菜。
还有些课,付费以后只会收到一堆文字材料,老师不讲,学生之间也没有交流。
更坑得是,付费以后,就联系不上机构了,连反馈意见都没有回音。
被割了几次韭菜后,我才慢慢学会自己去评估每个课程的有效性。
比如课程的知识点、技能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老师的知名度,再去几个平台“货比三家”。
至于“割韭菜”的课,我感觉有两种。
第一类是教人赚钱的课,我曾被一个号称教“创业赚钱”的课程坑了一万多元。

当时还在疫情当中,我所在的线下教育机构受到了影响,赚钱心切。而他们的宣传包装非常华丽、老师大咖。
我甚至没有试听,就交了1万多块。
结果一看课程,傻眼了。老师就连“为什么要去互联网赚钱”都能讲三节课,这不是废话吗?
整个课程下来,没有案例、没有互动,还得靠自己摸索。
第二类是技能型课程,比如今年抖音很火,就会出来很多教人推出99元教你做抖音视频的课程,但那些内容其实百度都能搜到。

尽管知识付费坑很多,但我依然觉得,想加入某一个行业时,靠自己琢磨耗费时间,我愿意花钱付费就是希望能够找到专业的人。
毕竟,高这个行业的课程,还是会有一些新的观点和见解。

它说一小时改变我一生 一个月过去我还是没赚到钱
小鹿快跑  30岁  作家
前段时间,一个我关注很久的公众号找到了我。
他们想邀请我在朋友圈帮忙推广一个时间管理课程,话术和海报他们都有。
但当我看到那条熟悉的话术时,我拒绝了。
这句话是:“一小时学会时间管理改变你的一生。”
我想起前两年,自己就是这样被这样的广告词吸引进去的。
那么多“一小时”过去了,而我还是没什么变化。
从2016年知识付费元年开始,在知识付费的浪潮中,我也带上钱包,紧跟步伐。
2016年1月到2017年6年,仅一年多的消费,我曾给自己算了一笔账:在知乎购买讲座46次,花费1500元;
在微信购买讲座21次,花费500元;
参加写作培训班,花费500元;
在得到上购买课程,花费300元;
参加两次早睡早起打卡群,花费100元;
另外七七八八的课程,花费2000元……
加在一起,总计花费了大约5000元。

这些讲座或者课程给我带来的最大结果是:因为有了金钱成本的前期投入,我自然会在后期再花上与之相应的时间成本。
我总共花费的时间成本大约是300个小时,而300个小时差不多可以完成一本书的写作了。
但回顾购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变聪明了吗?
好像除了白头发多了几根、皱纹多了几丝、眼袋多了几两,生活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变化。
我的生活品质没有上升、我的工作没有加薪、我的旅游梦想没有实现……
所以我终于开始问自己:为什么会花费这么多时间精力金钱在这些课程上?这些付费课程真的值吗?
虽然这些课程也并非完全没用,每一个道理或方法都是主讲人的经验总结。
但是人家花了十来年甚至一辈子总结出来的经验,肯定不是一个小时听完就能改变命运的。
尤其很多课程有着相似的面貌:10分钟教你五个快速成长的经验、一小时建立、一周学会、快速改变人生命运等。

人们很容易被课程宣传和营销文化打动,标题也因此充满时髦的新名词。
其实很多真正的道理其实都是简单的,如果能够抓住几条简单的道理,一直把它运用下去,就已经能在各方面都取得不错的成绩。
看到一篇文章,赶紧收藏;看到一个课程,赶紧购买;看到一个社群,赶紧参加。
在知识面前,我们可能像看到打折促销的商品一样,生怕错过。
因为是知识,所以我们购买起来比衣服等更加没有负罪感。但正因为是知识,购买多了也会让我们更加迷茫和焦虑。
因为有一些知识付费的经验,所以我也总结了几条心得:
1.这个世界上唯一的捷径就是勤奋。
2.花时间多读经典,不要为无知买单。
3.不要变成知识的囤积者,而应变成知识的行动者。
知道太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一直为别人的道理付费,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喜欢卡尔维诺《巴黎隐士》中的一段话:我对任何唾手可得、快速、出自本能、即兴、含混的事物没有信心。
我相信缓慢、平和、细水长流的力量,踏实、冷静。
我不相信缺乏自律精神,不自我建设、不努力,可以得到个人或集体的解放。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
签约账号【显微故事】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END



故事征集


我们关注大时代的小人物故事、各行业的一线故事。


如您有合适的作品,可将稿件直接发给fangyuanjing2019@163.com


稿件一经采用发布,即刻支付稿费。

往 期 推 荐

━━━━━━━━━━━━━━━━━━━━

显微故事合作媒体平台

腾讯科技 | 36氪 | 虎嗅 | 钛媒体 | 界面新闻 Pingwest品玩 | 第一财经CBNData | 百家号 | 凤凰新闻 ZAKER | 企鹅号 | 今日头条 | 知乎 | 微博头条创业邦 | 澎湃 | 新浪创事记 | 前瞻网 | 网易科技

━━━━━━━━━━━━━━━━━━━━


大时代下,

每个小人物都值得被看到


欢迎关注显微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