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曾参与对越反击战、月入四十万,我在滴滴专车听野生MBA

显微故事编辑部 显微故事 2021-06-11

对于大部分城市“社畜”来说,生活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两点一线的奔波在家与公司之间,社交有限,只能在格子间偶尔而想起自己的英雄梦,推演年少时设想的轰轰烈烈的人生。


如果可以选择,你想过什么样的人生?是否想过短暂的体验另一种人生?


其实在城市中还有另一批人,过着另一种人生:其中有人赶上红利,白手起家年入千万;还有人亲历过“战争”,有着轰轰烈烈的故事;也有人名校毕业,经历大起大落后养精蓄锐,深夜开导车后座的年轻人……


这两群看似没有交集的群体,因为滴滴礼橙专车,在狭小的空间里相遇,奔赴同一场旅程。在短暂的车程中,他们安静的听过乘客崩溃痛哭,也听乘客抱怨,也会如同扫地僧一样,说出独特见解,他们是见到这个城市人群秘密最多的群体之一。


而鲜有人知道,他们本身也有“秘密”。


本期故事聚焦滴滴礼橙专车司机。在外人看来,他们只是滴滴平台上的师傅,其实在成为专车司机之前,他们中曾有人是老板、有人是行业精英,有人是技术兵,见过城市最繁华一面,也饱尝生活艰辛……最终不同的原因,他们开上了专车。


在开车之外,他们的秘密是,“等待一个机会,东山再起"。



文 | 杨佳
编辑 | 卓然



01

深夜,我在专车上了一堂“人生课”




95后的张浩没想到,自己会在滴滴礼橙专车迎来自己职场最醍醐灌顶的一课。

”我曾经在那儿上班,还在那边开过店当老板“

汽车驶上粤海街道时,和张浩聊上了的专车师傅,路过软件园的一栋大楼说到,“那又怎么样呢?年轻人不要沉在细枝末节里,生活还有很多可能。”

图 | 深圳科技园大道

司机看着四十多岁,带着细边框的眼镜,说话沉稳,颇有“扫地僧”的味道。这是张浩第一次坐专车,车程预计40分钟,比平日里快车贵两倍,放在往常,他是断然不会叫专车的。

张浩所在的深圳软件园,位于粤海街道,这里也是中国上市公司最密集的街道,除了有腾讯这样的“大厂”,还拥有不计其数的科技公司。每天晚上10点后,年轻人们从这些公司里鱼贯而出,涌入夜色等待打车,而打车的人群经常排在200名之后。

“打车难,难于上青天”,因此在附近的上班的每个年轻人,手机里都安装有4、5个打车软件,方便比价、比时间。大家追求性价比最高的选择,“能省一块是一块”,兜里的钱,是应对35岁危机最好的武器。

图 | 下班人群

但这次,张浩遇到职场挫折了,沉溺在挫折中难以自拔。同事建议他,“坐个专车,长长见识”。张浩不知道坐专车和长见识有什么关联,“是服务好吗?"

同事摇摇手,“你和司机聊聊就知道了,深圳卧虎藏龙,可不止有科技园,你得多看看”。

于是就有了张浩“醍醐灌顶”的瞬间。

专车师傅姓曾,40岁出头,曾经在一家手机连锁店做到管理层,后来在创业浪潮席卷深圳的时候辞职单干,最高时候月入十万,“入股电话一个接一个”。但后面因为决策失误,公司倒闭,为了生计开始跑专车。

从高处跌落低谷的曾师傅,见过深夜喝醉痛哭的白领,见过满怀希望的年轻人,也见过同样被生活裹挟郁郁不得志的中年人。

这些都是在格子间的张浩,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生活。曾师傅总结“在滴滴开专车的,很多都是创过业的,都见过一些场面,有自己的故事”。

图 | 粤海街道

自那以后,张浩开始成为专车的忠实用户。在专车上,张浩曾遇见过许多“传奇的人物”:

有国内最早做ebay平台的人士、白手起家在南山最高贵的地段攒了几套房,创业资金断裂来跑专车,遇见同行后生,还稍微指点几句业务;

有国内最早做泰国航线的老板,赚了上亿,如今开车的时候还怀念那时候开的宝马,话语间还会去摸方向盘,“我记得换挡在方向盘边上”;

也有身价千万的老板,因为赌博千金散尽,劝说年轻人要踏实工作,不要膨胀……

同其他平台司机不同,滴滴专车司机来路更“野”,其中不乏商业精英和创业者,因为各种原因成为专车司机。如果和师傅们聊聊,可以在几十分钟的车程中,体会另一种人生。




02

专车司机的B面人生




深圳之前,曾师傅还是小曾,对自己有过许多期许:赚钱、当老板、衣锦还乡。

但他唯独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司机。但面对这个结果,他并不意外,“人哪只能有起,没落呢?”

2007年,他大学毕业,揣着毕业证从江西老家来到深圳,发誓要出人头地,他在城中村300多块钱的单间里落脚,也试过一周只吃馒头充饥,周围住的是和他一样怀抱深圳梦、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

那时候正是奥运会前一年,全国上下弥漫着“开放"迎外宾的气息,而大洋彼岸的美国则经历了次贷危机,中国陆续投入四万亿救市,大量产业链向中国转移,遍地是机会,加上富士康制造业、华强北的优势,中国手机产业飞速发展。

随后曾师傅在一家手机门店找到销售工作,一个月能赚4000块钱,而那时深圳的房均价才破万。在深圳干了十多年,小曾熬成老曾后,晋升到管理岗位,旋即面临上升困难的局面。

“哪个来深圳的人,没有一个创业梦呢?”于是和朋友一合计,2012年,曾师傅拿原本准备买房的钱去创业,做老本行卖手机,“生意最红火的时候,合伙做了十几家门店,一个月分到手能有10多万元。”

曾师傅的创业之路并不容易。前期需要去实地勘察找店面。深圳的夏天湿热,走在路上衣服湿透后,他也舍不得打车,“得计算成本,一分钱得掰成两半花”。

或许是前期创业太辛苦,“后面膨胀了”。初尝财富滋味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曾师傅都很难理智的面对财富,他租最贵的公寓、盘算买一辆跑车,会在睡不着的夜晚,临时起意包一辆车叫上朋友到大梅点一桌海鲜,“一顿饭花上5000块钱是常事”。

和房东闹租金、和市场争时间,担心下一秒没有生意,却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消费欲,疯狂刷卡……很长一段时间里,曾师傅都活在这样的生活中。

大起大落的创业故事,是大部分深圳专车司机拥有的共同记忆。

成为专车司机之前,肖师傅的人生履历,可以用精英二字形容。

他2003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营销专业,随后进入深圳的IBM工作。那时候中国互联网浪潮还没有兴起,粤海街道还没成为“最贵”的街道,进外企是一件“排面”的事情:不仅出差可以住高档宾馆,薪水也丰富——在市场普遍3000块钱就算高收入的时候,肖师傅收入接近一万。

图 | 粤海街道

2015年,肖师傅36岁,面临职场危机。此时中国互联网飞速发展,而IBM已经不如以往,甚至业务板块在陆续退出中国,加上深圳正值创业浪潮,于是怀揣着积累下来的几十万元,肖师傅和朋友创办工厂,做保健品生意。

生意最好的时候,他1个月能赚40万,“那时候钱只是账面上的数字而已”。

除了创业外,滴滴司机中还有另外的传奇。

73年出生的陈师傅习惯开车时候背绷得笔直,说话时候提气从丹田发声。

这是他在部队养成的习惯,退伍十几年了也没改过来。在成为滴滴专车司机之前,他除了当过兵,还当过政府公职人员,中年后来到深圳从头打拼,还开过黑车。

图 | 业绩园夜景

他是大院子弟,1岁时父亲还参与了南越战争。高中毕业后,有军旅情怀的陈师傅参军,被分配到山东蓬莱北海舰队。新兵入部队需要接受6门科目的训练,然后再划分专业,陈师傅成了一名报务员。

“就是电视剧里面,你们看到的翻译滴滴滴的角色”,真实的报务员生活枯燥又需要极大的耐心,需要的在1秒钟内分辨出一组被加密的数码(一组有4个数码),然后记在纸上,再对应专门的解码本查看含义,报务员需要极强的听力和反应力,一旦一个数字听漏,整段电报则无法解开。

为了训练对数字的准确性,陈师傅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逮住时间就训练听“滴滴答",然后1分钟能打出70组字码,每分钟打出40组字母,记下常用的电码2000组。

直到现在,退伍二十多年了,他还能迅速回忆出不同滴答声音组合的含义,“滴答是1,滴滴答是2,滴滴滴答答是3……”

后来退伍后,被分配回老家乡镇政府当司机,端上了铁饭碗,“再后来遇到机构改革,我就来了深圳”。

“这么大年龄了,谁没有经历呢?”是陈师傅经常放在嘴上的,他做专车司机的这些年里,也看到过许多有意思的人。

 



03

“创业失败,大不了就重头再来”




浩还记得遇见的最早做Ebay的师傅,跟自己回忆破产的那段时光。

“资金链断掉了,需要卖房还债,我在马路牙子旁边哭了一场后,就开始谋划未来”,他此时已经40多岁,想再入职场已不可能,于是立马注册成为滴滴专车司机,“家里有还在读书的孩子、一大家子人还等着自己养”。

成为专车司机,能迅速赚钱养家糊口,“而且专车司机每一单收入更高,更多时间陪家人。”在他创业红火的那几年,对家人的缺少陪伴、缺席孩子的成长,一直是他心理的疙瘩,他计划攒一些钱后,带着一家人出去好好旅游。

陈师傅选择成为滴滴司机的理由差不多。疫情的袭击,致使他的工厂倒闭,而42岁的年龄,让他很难重回职场,“而且当了这么多年老板了,很难再去适应办公室一份死工资的生活”。多劳多得、收入高、时间自由,可以迅速赚钱养家,“有什么比专车司机更好呢?”

陈师傅从IBM员工成为老板、再成为专车司机之后,被问的最多的就是,“有落差吗?”

很多时候,他会沉默几秒,随后叹气,“有落差又怎么样?日子还要继续”。

“日子还要继续”,是他们安慰自己,也经常安慰乘客的话。

曾师傅还记得自己从高级公寓搬回城中村的时候,34岁的他觉得,“天都塌了”。彼时电商对行业的冲击、合伙人之间的互相猜忌,让他数年的财富化作泡沫。而曾经的那群朋友也断了联系,“有的是联系不上,有的是碍于面子,不好意思联系”。

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意志消沉,但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让他,“迅速明白中年危机”。直到做了专车司机后,曾师傅开始“佛系”,“每个深夜坐上专车的人,都不容易”。

图 | 粤海街道夜景

作为滴滴的专车司机,公司规定不允许主动向乘客搭讪,要让乘客感觉到舒服。因此他见过深夜挂掉电话后,在自己车后座痛哭的中年人,把这个空间当作“发泄”之地,下车了又抹泪水;也有喝多了,昏睡过去的“成功人士”……

他记得最清楚的是一句“感谢”。对方坐上车,开始诉说小镇青年留在大城市的不容易,于是曾师傅给他分享了自己故事,“从月收入十多万,到开滴滴”。后来年轻人给他了一个好评,这个好评让他开心了好几天。

“快乐原来没有那么难”,保持车内干净、车厢里有淡淡的清香味、随时有饮用水,上车问好、下车提醒乘客带好工具,随后获得一个“好评”,曾师傅感觉到日子又有希望了。

除了劝解年轻人,师傅们也如同“扫地僧”,在开专车的同时,给年轻人传授秘籍。这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久违的价值。

肖师傅深夜接到过一个工作瓶颈期的年轻人,同样是互联网转做保健品行业,却项目不顺利。肖师傅和他聊过之后,对方恍然大悟,甚至发出邀请,让肖师傅去他的公司工作。

“这种快乐和我当初来深圳的初衷很像”,他记得自己来深圳时候,希望有作为,“但能做好当下的事情,获得认可,不也是价值的体现吗?”

图 | 晚归乘客拍摄

另一方面,专车管理更规范,更容易建立信任,只要做好服务,司机也会轻松,容易被尊重。

肖师傅从体制出来后,到深圳开过一段时间的“蓝牌车”,即黑车。他每天需要和城管打拉锯战,要交份子钱、还要面对乘客各种需求,“不守时、超载、更改线路被怀疑绕路”。

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过的憋屈。

但是成为专车司机后,他发现司机也能成为一份体面的职业。公司规范管理、统一派单、收入也有了大幅提升。而自己做好礼貌的服务以后,也会获得感谢,“尊重,是最大的满足”。

重要的是,这趟车,开往黎明。

 



04

后记




“其实大部分做专车司机,都是当作生活过渡”,曾师傅说,大部分的人都希望解决生存问题后轻装上阵。

“你不怕后面不能翻盘吗?”有乘客问曾师傅。

曾师傅告诉他,在专车司机中,翻盘的不止一个人,有经商失利,开车遇到合伙人的;也有因赌返贫,痛定思痛,经营好生活的,“重要的是,想清楚自己要什么”。

对他们而言,专车司机不仅是一份解决当下困境工作,是一种生活,更是一种态度,当选择成为专车司机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接受生活的苦难,准备对生活进行还击了。

飞驰在城市的道路上,他们会遇到各种乘客,也会遇到各种故事,就如同人生,永远不知道下一站是什么,能做的就是顾好当下,“做好服务、放平心态”,好运自然来。

张浩还记得,当初自己低落时侯,曾师傅让自己顿悟的教导:生活还有很多可能,人生起起落落,重要的是有不怕输的勇气。




END




故事征集


我们关注大时代的小人物故事、各行业的一线故事。


如您有合适的作品,可将稿件直接发给fangyuanjing2019@163.com


稿件一经采用发布,即刻支付稿费。

往 期 推 荐


━━━━━━━━━━━━━━━━━━━━

显微故事合作媒体平台

腾讯科技 | 36氪 | 虎嗅 | 钛媒体 | 界面新闻 
Pingwest品玩 | 第一财经CBNData | 百家号 | 凤凰新闻 
ZAKER | 企鹅号 | 今日头条 | 知乎 | 微博头条
创业邦 | 澎湃 | 新浪创事记 | 前瞻网 | 网易科技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